第119章 參觀微藻工廠(求追讀求打賞)
入眼可見便是一個個十幾二十米高,形態各異通過一條條管道連接在一起的發酵罐。
整個廠房窗明几淨,規劃佈置也是井井有條。
比起荔城那幾間藥劑廠房,這廠房在科技感方面可強上太多了。
“領導,這間廠房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採用的是A級無菌車間標準,總共安裝有兩條藻種生產線。”
“不過目前暫時只准備先啓用一條生產線,用來生產聞董和其他養豬企業的藻種需求!”李文彬跟市府高官介紹道。
“哦?爲什麼只啓用一條生產線啊?兩條生產線一起用,不是能生產地更快麼?”市府高官疑惑道。
“我們生產線設計產量都比較大,所以目前單一條生產線,就足夠滿足各企業對藻種的需求。”
“剩下一條生產線,我們準備看看市場情況再做決定,可能直接繼續用來生產小球藻藻種,也可以用來生產其他類型的藻種!”李文彬解釋道。
事實上當初設計生產線的時候,公司就已經預估過小球藻藻種的市場,所以單條生產線的生產量,就是往着能滿足本省各地養豬場的需求設計的。
沒錯,只是考慮了本省的需求,因爲藻種畢竟是活物,它的存活時間畢竟是有限,太遠距離的運輸,會浪費太多有效期,而且運輸成本也會很高,並不太划算。
所以之後在各重點省份,肯定都少不了要建設不少同樣標準的生產車間纔行。
而這事也早就提上日程,甚至已經在聞氏集團的幫助下在進行選址了。
至於多安裝的那條生產線,主要是因爲A級無菌廠房在啓用後再安裝生產線的話,實在太過麻煩了,所以才選擇先給安裝上。
“生產其他藻種?這生產線是通用的?”市府高官繼續追問道。
“嗯……某種程度來說,是的,大部分微藻的繁殖培育過程都是大同小異的,主要是一些需要的參數不同而已。”
“所以只要需要的參數,在設備可以條件的範圍內,都是可以實現的!”李文彬想了想後,解釋道。
“原來是這樣!”市府高官點了點頭道。
而這時李文彬已經領着衆人來到跟着金屬罐面,然後一個一個金屬罐的給衆人介紹起了大概的情況。
例如哪個金屬罐是給原始藻種投入的位置,哪個金屬罐是給微藻進行快繁處理的地方,哪個位置又是營養物質投放的地方,還有就是微藻大量繁殖生長的罐子,硝化菌、解磷菌、溶鉀菌培育的罐子等。
之後還包括給兩種小球藻強化化感作用的設備,以及最後將它們成功混合調配進行固化,最終制成小球藻混合藻種的操作檯等等,李文彬都一一進行了大概的介紹。
而參觀的衆人在這個過程中也沒少提出一些問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李文彬能夠回答的,只有少部分是他自己也解釋不清的。
不過問題不大,隨行的不但有林晨這個生產方案的最初設計者,也有微光研究所幫忙完善設計方案,並監督工廠生產線建成的教授在。
每當有李文彬回答不上來的問題時,他們都可以隨時頂上去,幫忙進行解釋。
工廠的面積本身就不算小,一路設備介紹下來,同樣也花費了不少時間,所以不知不覺中,將近一個小時就過去了。
於是一旁的聞董便主動笑着開口提醒道:“李總,我看時間也不早了,再不開工投產的話,恐怕吉時就過了!”
他們聞氏集團是小球藻混合藻種的首位用戶,自然是希望工廠能儘快投產。
這樣他們才能更早投入使用,更快將養豬成本打下來,儘快能多的在成本上跟其他企業拉開差距,佔領更多的市場。
“哎~你看我這人,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了!”李文彬拍了下額頭,然後繼續說道:“我們去控制室那邊,立馬就開始投產!”
沒多會功夫,李文彬便領着衆人來到了控制室。
而負責控制室操作的工作人員,早已在此等候多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