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大讀,女作家的作品我從來不看

作者:吳念真
魔俠守護者之一魔俠─張愛玲張愛玲(1920─1995),本名張煐,著名女作家,後因入學需要,母親以英文名譯音,易名愛玲。祖籍河北豐潤。

  父親為清朝末年著名大臣張佩綸的兒子,母親是清末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的孫女,黃宗炎的女兒,繼母是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孫寶琦的女兒,祖母是李鴻章的小女兒,張愛玲出生名門,因此受到了極好的教育。

  上海淪陷時期,陸續發表《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中、短篇小說,震動上海文壇。

  1932年,張愛玲在該校的校刊上發表了她的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

  1933年,在該校刊發表她的第一篇散文《遲暮》。

  1934年,張愛玲的父親與民國政府前〖總〗理孫寶琦的女兒舉行婚禮,同時,張愛玲和弟弟,也在繼母的虐待下長大,張愛玲曾因為父親聽信繼母的讒言而痛打她一頓,並掏出手槍揚言要殺死她,有一次她的弟弟打碎了一塊玻璃,就被繼母毒打一頓,此時張愛玲完成《摩登紅樓夢》,父親為之撰回目。

  1937年,在一些刊物上發表了多篇小說,並在這一年從中學畢業。

  1938年,張愛玲與繼母和父親發生口角衝突後,離家出走投奔母親黃素瓊。

  1939年,她獲得倫敦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前往留學,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改入香港院。在香港大學求學期間,張愛玲結識終生朋友,斯里蘭卡女子炎櫻。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到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

  1942年,張愛玲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到上海。她就讀於聖約翰大學,但是兩個月後就因為經濟窘困輟學,這時她選擇從事文學創作為生。當時她租住赫德路愛丁頓公寓(常德公寓,現址上海市常德路195號)51室(1942年遷至65室),與姑母為鄰。

  最初她為英文報刊撰寫影評。1943年,張愛玲見到了上海著名作家和編輯周瘦鵑,獲得賞識,在1943年和1944年的兩年中,得以連續發表多篇轟動性的中短篇小說。包括《沉香屑?第一爐香》、《傾城之戀》、《心經》、《金鎖記》等,在淪陷時期的上海一舉成名。

  1944年,張愛玲結識汪精衛政權宣傳部次長、作家胡蘭成,並與之交往。1944年,胡蘭成與第二位夫人離婚後,與張愛玲在上海祕密結婚(婚禮上只有炎櫻和胡蘭成的侄女胡青芸在場)。

  不久,胡蘭成前往武漢辦報。在醫院期間誘惑了一名17歲的護士周訓德,並與之同居。

  1945年,〖日〗本投降,胡蘭成化名張嘉儀。逃亡到浙江溫州,任教於溫州中學。在流亡期間,胡蘭成與範秀美同居。1946年,張愛玲曾前往溫州探視。

  1946年。張愛玲與電影導演桑弧合作寫作劇本,頗為成功。1947年。張愛玲寫信與逃亡中的胡蘭成分手。

  1949年上海政權更替後,張愛玲留在上海。

  1950年,張愛玲曾經參加上海文藝代表團到蘇北農村參加土改兩個月時間,但是由於無法寫出政府要求的歌頌土改的作品,頗感困惑。

  她感到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格格不入,加之與胡蘭成的關係,面臨政治方面的壓力。

  1952年,聲稱繼續因戰事而中斷的學業,隻身離開〖中〗國大陸,遷居到香港。

  張愛玲在香港期間,任職於美國新聞處。開始創作小說《秧歌》與《赤地之戀》,小說的故事背景是土改時期。

  由於作品與當局的主流格調不合,被作為毒草而批判。在界,張愛玲也因此長期被作為反面典型,直到改革開放之後纔有所改觀。

  張愛玲在香港期間結識畢生摯友鄺文美及宋淇。在宋淇力捧下,成為電懋的編劇主力之一。編劇收入成為張愛玲往後八年的主要經濟來源。

  張愛玲在美國翻譯清代小說《海上huā》,或寫作回憶舊上海的作品,而賴雅為左翼作家,兩人的作品均不為美國主流社會接受,因此他們夫婦生活頗為窘迫。

  後來依靠臺灣《皇冠》出版集團再版其1940年代的小說抽取版稅維持生活。

  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

  1956年,生活窘迫的張愛玲居住在新罕布夏州彼得堡的麥克道威爾文藝營(y),在此她結識了65歲的左翼劇作家賴雅(ferdinandreyher)並懷孕,同年,兩人結婚。

  1960年,張愛玲成為美國公民。

  1961年,張愛玲到香港和臺灣尋求機遇,這是她有生之年唯一一次造訪臺灣,曾與其表姪女張小燕會面。

  張愛玲先到臺北,由名畫家席德進帶她四處看訪,又在作家王禎和的陪同下到huā蓮觀光。

  本世紀初,張愛玲一篇描寫臺灣遊記的《重訪邊城》中文手稿曝光,這是目前僅見的張愛玲唯一一篇描寫臺灣的文章。

  1967年,張愛玲獲邀擔任美國雷德克里芙學校駐校作家,並且開始將清朝的長篇小說《海上huā列傳》翻譯成為英文。

  1969年,張愛玲移居加州,受聘於柏克萊加州大學。

  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晚年於寓所深居簡出。

  1995年,張愛玲的房東發現她逝世於加州洛杉磯西木區羅徹斯特大道的公寓,終年75歲,直接死因為動脈硬化心血管病。張愛玲生前遺產共有美元存款約兩萬八千餘元。

  1997年,旅美學者張錯在美國南加州大學成立張愛玲文物特藏中心,得到宋淇遺孀鄺文美的同意,送了兩箱張愛玲的遺稿給南加大圖書館,其中有《海上huā》的英譯未定稿。

  張愛玲一生創作了作品。類型包括小說、散文、電影劇本以及文學論著,她的書信也被人們作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軼聞:“張愛玲在上海時,喜歡特別服裝。當時在上海漫畫家文亭所繪的上海女作家三畫像中,給同時期在上海活躍的著名女作家蘇青和潘柳黛的定義分別是輯務繁忙的蘇青和弄蛇者潘柳黛,而張愛玲的特徵則為奇裝炫人。

  中華民國時期,張愛玲、蘇青、關露、潘柳黛是蜚聲上海文壇的四大才女,成為上海灘燈紅酒綠文化的犧牲品和達官貴人的玩遊之品。

  同一時期,上海還有一大批小姐作家。她們相互之間作矜持狀,各自談及同時代的女作家,都流露自傲,各不相讓:目前女作家的作品,我不大讀,女作家的作品我從來不看,..。

  蘇青與張愛玲則互唱互和彷彿唱雙簧:只看張愛玲(蘇青語),把我同冰心、白薇她們來比較,我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蘇青相提並論我是心甘情願的。(張愛玲語)。

  潘柳黛在《論胡蘭成論張愛玲》中,對胡蘭成說張愛玲有貴族血液(李鴻章的重外孫女),尖刻地譏諷這關係就好像太平洋裏淹死一隻老母雞,上海人喫黃浦江的自來水自稱喝到雞湯的距離一樣,以上海人腦筋之靈,不久將來,貴族二字,必可不脛而走,隨後果真有貴族排骨麵上市;後來張愛玲到香港,有人告訴她潘柳黛也在香港,張愛玲回答說:誰是潘柳黛?我不認識。

  張愛玲在香港大學文科就讀時有位好友炎櫻,張愛玲在書中有多次描寫,並錄下一些炎櫻語錄。

  張愛玲對炎櫻的描寫有:炎櫻姓摩希甸,父親是阿拉伯裔錫蘭人人(今斯里蘭卡),信回教,在上海開摩希甸珠寶店。母親是天津人,為了與青年印僑結婚跟家裡決裂,多年不來往。

  炎櫻的大姨媽住在南京,我到他們家去過,也就是個典型的守舊的北方人家。炎櫻進上海的英國學校,任,校方指派的學生長,品學兼優外還要人緣好,能服眾。

  我們回到上海進聖約翰大學,她讀到畢業,我半工半讀體力不支,入不敷出又相差過遠,隨即輟學,賣文為生。”

  (梨樹文學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