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章 漫不經心的遊記

作者:吳念真
《老殘遊記》裏最擅長描寫風景的功夫,受到胡適的讚賞,「《老殘遊記》最擅長的是描寫的技術,無論寫人寫景,作者都不肯用套語爛調,總想熔鑄新詞,作實地的描畫。望這點上,這部書可算是前無古人了。」

  劉鶚(1857─1909),字鐵雲,又字公約,筆名鴻都百錬生,原名孟鵬,字雲摶,中國清代作家。祖籍江蘇省鎮江府丹徒縣,出生於江蘇省**縣,幼年隨父親移居淮安府城(今淮安市楚州區)地藏寺巷。

  劉鶚青年時期不願走科舉入仕道路,而是廣泛研習水利、算學、醫學、金石、天文、音律、訓詁各種學問,從他的作品《老殘遊記》開首對黃河結冰的描述,可以看得出當年他對水利及河道工程有過一番深入研究。

  1880年,去揚州師從太谷學派李廣昕。他對西方的學問也不會抗拒,並鼓勵「洋爲中用」。他亦曾興辦實業,但對外商多所遷就,「世俗交謫,目爲漢奸」。

  1884年,劉鶚在淮安府城南市橋開菸草店,因不善經營而歇業,後曾去揚州行醫。又赴南京參加鄉試,未終場即回。又與人在上海合開石昌書局,也以失敗告終。

  1887年,劉鶚赴河南投東河總督吳大澂,任河圖局提調官。劉鶚歷時3年,完成《豫直魯三省黃河圖》五冊。此後曾赴山西開採煤礦,並陸續興辦過一些實業。

  因爲他在作品內利用角色「剛弼」對當時的酷吏剛毅影射,被剛毅設計陷害,光緒26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劉鶚從俄軍處賤價購買太倉糧轉賣給居民,賑北京飢困。

  1908年,劉鶚在南京對岸的浦口購地準備開商埠,被被劾私售倉粟,發配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次年因腦溢血病死,死後歸葬於江蘇淮安。

  劉鶚着名的文學作品爲《老殘遊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最初發表在《繡像小說半月刊》,後之13回時因故而止,後重刊於《天津日日新聞》,共20回,這部小說對當時不少時弊都有很深刻描述,但有專家認爲後半部有僞作成份。

  劉鶚向故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家族,購買了大量殷商甲骨,作《鐵雲藏龜》一書,是第一部甲骨文集錄,奠定了後來甲骨文研究基礎。

  劉鶚在數學、水利方面亦有着作傳世,如《勾股天元草》、《孤三角術》、《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治河七說》、《治河續說》、《人命安和集》、《鐵雲藏陶》、《鐵雲泥封》等。

  〈明湖居聽書〉一文把音樂化爲具體的部分:

  “王小玉便啓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裏,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唱了十數句之後,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綱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

  那知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轉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迭,節節高起,恍如由傲來峯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峯削壁千仞,以爲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峯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峯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極高的三、四迭後,陡然一落,又極力騁其千迴百折的精神,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峯半中腰裏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

  胡適說:「這一段寫唱書的音韻,是很大膽的嘗試。音樂只能聽,不容易用文字寫出,所以不能不用許多具體的物事來作譬喻。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都用過這個法子。」

  「劉鶚先生在這一段裏連用了七八種不同的譬喻,用新鮮的文字,明瞭的印象,使讀者從這些逼人的印象裏,感覺那無形象的音樂的妙處,這一次的嘗試總算是很成功的了。」

  《老殘遊記》中玉賢(毓賢)和剛弼(剛毅)兩位清代官員,實際就是殘忍與剛愎的代表。

  魯迅在評論《老殘遊記》時寫道:「摘發所謂清官之可恨,或尤甚於贓官,言人所未嘗言,雖作者亦甚自喜」。

  《老殘遊記》也並非完全寫實,例如寫莊宮保影射山東巡撫張曜時,便有不公正之描寫。《老殘遊記》一書對**也有所反感,例如罵過孫中山領導**是「制犬」、「毒龍」等等。

  《老殘遊記》是不經意的作品。美籍華人夏志清認爲「從劉鶚在《老殘遊記》中所表現出的藝術才能來看」,「不是不會撰述面面俱圓的故事」,而是他「不滿前人以情節爲中心的小說,又有野心包攬更高更繁雜的完整性,以與他個人對國計民生的看法互相呼應」;

  又說:「《老殘遊記》文如其題,是主人翁所視、所思、所言、所行的第三人稱的遊記」,「這遊記對佈局或多或少是漫不經心的,又鐘意貌屬枝節或有始無終的事情,使它大類於現代的抒情小說,而不似任何型態的傳統中國小說。」,結論《老殘遊記》是「近乎**式的成就」。

  1903年《老殘遊記》最早刊於《繍像小説》,。自1903年至2003年以來,《老殘遊記》印行的中文版本共有186種。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稱劉鶚的《老殘遊記》、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和曾樸的《孽海花》爲「晚清四大譴責小說」。

  外文譯本1929年,《老殘遊記》就有了亞瑟韋利譯的原書第三回,刊於《亞洲》雜誌十一月號,篇名爲TheSingingGirl;1939年,林疑今和葛德順的TrampDoctorsTravelogue(行醫見聞),是全譯本。

  1936年,林語堂將《老殘遊記》二集六回的譯文,題名《泰山的尼姑》(ANunofTaishan),後來林語堂在1951年又有《老殘遊記》節譯本:notestakeninanouting,1983年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的譯本TheTravelsofLaoCan出現,但直至康奈爾大學出版社1952年由謝迪克譯本的出現,才改變了該書沒有全譯本的局面。

  謝迪克的這個譯本已作爲「大中華文庫」之一種,由南京譯林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

  岡崎俊夫譯有日譯本,1941年由生活社出版。捷克着名漢學家普實克於1946年出版捷克文譯本。俄譯本《老殘遊記》(莫斯科,1958)的譯者爲謝馬諾夫。德國漢斯屈柏納在1989年出版德譯版。

  (梨樹文學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