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萬象神宮
弘道元年(683),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爲唐中宗。武后被尊爲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中宗欲以韋后父韋玄貞爲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武后遂廢唐中宗爲廬陵王,並遷於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爲帝,是爲唐睿宗,武后臨朝稱制,自專朝政。
同年,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爲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衆。
武后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爲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武后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后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陞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同時,武后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着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着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
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
爲獎勵告密,武后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爲生的侯思止,是一名無賴,因誣告舒王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謀反,被任命爲遊擊將軍、侍御史。
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里謀反,擢授遊擊將軍、殿中侍御史。
是年殺安南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李賢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殺戮殆盡,其幼弱倖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武后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衝,垂拱四年(688)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
武后分遣丘神積、魏崇裕擊之。琅邪王李衝起兵七日敗死;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后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譔、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同年命令僧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爲圓蓋,有條九龍作捧着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爲「萬象神宮」。
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爲之枯竭。
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爲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后加尊號爲「聖母神皇」。
武后當政期間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武后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載初元年(690)武后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
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爲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爲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后雖以官位收買人心,但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時的人亦樂於爲武后效力。
次年,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說武后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爲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
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爲周,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準所請,改唐爲周,改元天授。
尊號聖神皇帝,以睿宗爲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爲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爲魏王,武三思爲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爲王及長公主。
武氏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爲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唐軍大勝,連克於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茲,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后的功德。武后親題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爲鐵山,週一百七十尺,以銅爲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爲騰雲承露盤直徑三丈,盤上四龍直立捧火珠,高一丈。
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爲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領之名於其上。用銅鐵二百萬斤,「請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起義,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武氏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
由於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着,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
神功元年(697),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餘衆歸降於突厥。
神功元年(697)武氏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爲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長大成人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唐睿宗)及廬陵王(唐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
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兇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他的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梨樹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