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工程
在這途中,他上的那川江大學的經濟學專業也已經開課了。不過由於他工作的繁忙,還有兼任着公安部門工作的特殊性,葉慶泉請假的時間到是比去學校的時間還要多。他那輔導老師知道這學生的職務之後也沒辦法,只是會不時的嘀咕幾句。
對於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幾歲的季老師那較真勁兒,葉慶泉也只得搖頭苦笑,他到是想坐在課堂上安安靜靜的聽幾節課,但手頭的那麼多事情誰幫他做啊?不過之前葉慶泉爲了不讓這位老師對自己留下太差的印象,那次下課之後,特意還邀請對方喝了一頓酒,藉以增加一些感情。
一餐小酒喝下去之後,革命情感果然是稍有增加。季老師那小酒量哪裏是葉慶泉的對手?兩人在酒桌上東拉西扯的暈乎乎聊天時,季老師無意中說起學校有許多的研究項目,準備在川江省內的縣裏面尋覓一個實踐基地時,葉慶泉一聽之後就來了興趣。
在動植物栽植,培育等專業方面,川江大學雖沒有川農大顯得那麼術業有專攻,但它下設的園藝系和森林系,農藝系在整個國內也頗有一點小名氣,而且憑藉着川江大學在省內首屈一指的名頭,其綜合實力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強,反而在一些研究項目上因爲得到川江大學資金的扶持而屢屢拿出了不少的成果。
後世記憶中,不少地方發展經濟作物那種一擁而上帶來的後果也讓葉慶泉警醒。怎樣合理規劃利用,到是需要好生斟酌。但這前期工作卻需要動起來,這原本應該是分管農業副縣長的事情,但好在自己是常務副縣長,是協助縣長管理縣政府工作的。雖然不是太名正言順,可從這個角度上考慮,也勉強可以插手過問一下。
葉慶泉的想法,就是要針對裕陽縣目前農業現狀作一個規劃。裕陽縣是一個典型的丘陵地區的農業縣,說是農業縣,其實這個縣的農業又相當薄弱,除了少量的水田,和以旱地爲主的糧食作物產業,大量的荒山荒坡被閒置,農民缺乏一條有效的增收致富的途徑。
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葉慶泉回來就向兩位黨政一把手做了簡單的彙報,想將這個實踐基地爭取到裕陽縣來。但他沒有想到的是,龐先東和汪世友兩人在這件事情上,暫時卻都表現相同,一付顧左右而言他,沒有多大興趣的模樣。
汪世友這些天看見省交通廳那邊的資金有望到手,正積極並想方設法的籌措着縣裏的資金,天天到也忙的不亦樂乎。
而龐先東看着縣政府那一塊兒忙的熱火朝天的景象,眼下也動了一些腦筋,手頭也有一個事情在做。他已經動員縣商業局,經濟委等幾家相關的部門,拿出對於裕陽縣紡織廠的整改方案來,準備着手對紡織廠進行試點改革。
其實對於縣紡織廠的試點改革這一做法,葉慶泉暗地裏是贊同的。這個廠近幾年連年虧損,基本是處於半停工狀態,要是能賣出去,或是承包出去的話,也使得縣裏減少一個大包袱,讓縣財政的日子好過不少。
但眼下龐先東這個辦法剛出爐不久,葉慶泉不知道這位縣委書記心裏具體的想法,對方只是在縣委辦那邊做了個初步意向性的方案,既然還沒有拿到檯面上來討論,葉慶泉一時也就冷眼旁觀着,想看看最後到底是怎麼進行這試點改革的。
對於黨政兩位一把手錶現出的這付較爲冷淡的態度,葉慶泉坐在辦公室的皮椅上只稍一考慮,心中基本上就已經有了答案。
川江大學的這個實踐基地需要縣裏投入多少資金,這個暫且先不論,關鍵原因是這個實踐基地是個民生工程。所謂的民生工程,其實就是政府堅持以人爲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提高生活水平,重點關心弱勢羣體,採取的一系列積極政策舉措。一句話說白了,民生工程就是政府爲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現代版“爲人民”的具體體現。
民生工程好是好,但有一個切實的問題,那就是它的見效普遍的都很慢,咱們天朝的官員們最不樂意做的就是這見效慢的工程項目。
就拿後世全國各地搞的轟轟烈烈的房地產業來說,爲什麼官員們都喜歡在城市裏搞那麼多道路修建,小區建設的規劃?當然,這與老百姓對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有關,爲羣衆切實解決住房困難是一點。另外的就是這道路修建和小區建設,人們看的也明顯吶!
天朝的官員在一地爲官一任,大約也就三至五年時間,這幾年要是不做出一些讓老百姓,還有上面領導能看得見的政績出來,考評時得分就差,要是沒有政績,那麼他們拿什麼升官呢?
最明顯的一條是,人家歐洲發達國家的下水道里面跑個加重的貨車都暢行無阻,而咱們天朝各個城市的下水道里能跑個三輪車就算是不錯的了。這既是差距,也是杯具,當官的都在做,或是都想做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一接觸到關係老百姓切實利益的民生工程,就都全部的開始裝聾作啞了。
想明白這一點,就知道龐先東與汪世友兩人爲什麼不熱心了。哪怕那實踐基地,就算是不需要縣裏投入什麼資金,可他們倆等不起啊!這時間假如都浪費到那些個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去,上面領導看不見他們做出的成績啊!......
坐在辦公室裏,葉慶泉連着抽了好幾支菸,最後他咬了咬牙,暗自道:b的!你們都去做那些面子工程,這民生工程老子來做。重活了一世,這妞是要泡,但怎麼說也得幫老百姓做一點實事兒,頂多就是耽擱着讓老子晚兩年升官而已,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反正龐先東與汪世友兩人雖沒有表示贊成,但也沒有明確的反對。太子爺既然下了決心想做這個事兒,他就瞅了對方這個空子,先找到了分管農業的副縣長洪厚山,與他私下先商量了一下。
洪縣長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小老頭了,大半生的工作時間都是在下面的鄉鎮度過的,曾經幹了兩屆的鄉黨委書記。他是裕陽縣本地人,對家鄉自然是極有感情,一聽葉慶泉說起這事兒,他到是舉雙手贊成。
但因爲洪厚山平日裏的着裝挺隨意,加上臉黑,長相干瘦,外表看着到是十足的一付農民模樣。就因爲他穿着太樸素了,剛當上副縣長那會兒,去下面一個鄉鎮檢查縣裏推廣的蔬菜大棚工作時,還鬧出了一個笑話來......
當時鬆崗鎮分管農業的副鎮長何佳友才三十歲,也是新任沒幾天的副鎮長。洪縣長和他的駕駛員老萬兩人走進了鬆崗鎮辦公樓裏的時候,何佳友也不認識他,看見駕駛員老萬長的白白胖胖,滿面紅光,挺着一個將軍肚,就呵呵的笑着首先上來與老萬握手,連連抖動着手的同時,還笑着道:“歡迎!歡迎!歡迎洪縣長下來指導工作......”。
老萬愣怔了一下之後,才指着身旁的洪厚山,笑道:“何鎮長,那,那纔是洪縣長,我是駕駛員吶!”。
弄了這麼一出笑話,當時不但讓何佳友羞臊的滿臉通紅,也使得一旁的洪厚山有點哭笑不得。不過洪縣長之後依然是我行我素,絲毫沒有改變他那付農民的打扮,在縣政府大院裏,到是頗爲顯眼的一個人。
葉慶泉來找他之前,心裏已經考慮過對方會答應的。洪厚山這一屆副縣長幹完,基本上已經是到頭了,下一屆鐵定是進縣人大,或是政協。這老頭人還有點正直,能爲家鄉做點好事兒,對方應該不會袖手旁觀。
有了洪厚山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同志協助,葉慶泉明確了目標之後,也少走了不少彎路。這些天,他在往省交通廳活動的時候,對於川江大學這個實踐基地的事兒,也就順帶着跑動了一下。
但是川江大學的事兒原則上卻不屬於川江省裏管,它因爲是國家教委直屬高校之一,當然地方政府也只對這些高校有一定的話語權。但是也僅僅是有一些話語權,真正的決策權卻掌握在國家教育部手裏。
當然,像這樣建立一個實踐基地,或是進行基礎調查這一類的事兒,卻算不上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一般只要省裏邊有個分管領導能夠出面打一下招呼,也不屬於什麼解決不了的大問題,何必非得弄到教育部去纔行......
:../39/3934/.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