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楊楚生也因爲幾年前的那次大鬧市管所事件,當時就在市場裏做生意的那些公家攤檔職員們,還有那些投機倒把分子那個不認識他。現在好,看這哥們站在一位顯然是官的中年美婦身邊,朝着市場指指點點的,也讓這些人大爲喫驚。
“柳書記,市場經濟就是脫離計劃,所以市場得先繁榮起來。”楊楚生看着人是熱鬧,但東西卻不豐富的市場說。
柳書記也在點頭,也說“但也不能超過政策底線,特別是投機倒把,還是要禁止的。”
投機倒把,在這種小縣城裏,還是指那些二道販子和農副產品。楊楚生小聲又說“應該適當放寬農副產品的限制,可以定一個額度。還有這些販子,他們對市場的繁榮,其實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這個還是要研究吧。”柳書記又說。
太逗了,整半天的時間,就是楊楚生在跟柳書記說話,他們的話,這打資辦主任聽了還挺不爽,要照楊楚生說的,那以前權力比市管還大的打資辦,幾乎可以撤消了。
楊楚生不做就不做,要做就不拖,上午跟柳書記看了一下市場,下午就開會。這哥們當着打資辦和市管委兩位主任的面,就是要逐步開放市場,允許農民將一部分農副產品自己進市場交易。還有,市管也不應該動不動就抓什麼販子。
這兩位主任聽了是會傻眼,打資辦主任還說“這樣子,投機倒把就是合法的了?”
“有額度的嘛,不超過額度就不應該抓。”怎樣?現在世道倒了個,楊楚生說了算。這哥們差點對打資辦主任說出,不同意就自己找柳書記說的話。
“呼……”下班了的楊楚生,人貨車還沒開進製衣廠裏,正好趕上工廠下班,這一班工人幾乎都堵在他的前面。他成了經發辦副主任的事,工人們也都知道了。
桂香嫂站在辦公室門前,也在朝着他笑,這俏村嫂也是因爲人太多,不好意思走到他車邊。
“砰!”楊楚生關上車門,先朝着走過來的一羣知青笑。現在已經沒有新知青了,這兩百多名知青,也有二三十對也在這邊結婚。
桂香嫂也走過來了,還伸長脖子還駕駛室裏瞧,他一下班,就會買些好的東西。
“哇,你這什麼魚呀?”桂香嫂看着駕駛室裏,一條足有兩斤,用鹹草穿過嘴巴,身上有斑點還是活的魚就問。然後抿着嘴巴笑,反正這條魚他自己也喫不完,她就幫他喫。
第422章秋夜裏
第422章秋夜裏
楊楚生買的是一條紅石斑,兩斤多一點的石斑魚,價錢比去年貴了有一倍,不過也便宜,兩斤出頭還不到十塊錢。想喫就喫吧,這種魚再過兩年,那價錢可是不得了。
“這魚你自己能喫完嗎?”桂香嫂等着那些知青們都往村裏跑,幫社員們收稻穀,又看着楊楚生提着那條還在甩尾巴的魚問。
“我喫不完,就沒有人想喫呀?”楊楚生還笑着說。
桂香嫂瞪一眼,她當然想吃了,笑着也說“我幫你殺。”
“行了,你就只會切塊,不是煮醬油就是油煎,我自己來吧。”楊楚生笑着往廠門外就走。
桂香嫂就笑,這魚她看都沒看過,那知道怎麼做。跟他走到村口,看一大羣知青正在幫着秋月嫂他們收稻穀,她也往曬穀場走。
“桂香,你跟楊書記在說什麼呀?”秋月嫂拿着一大塊農用薄膜,回頭笑着問。
“沒有呀,在說工廠的事呀?”桂香嫂笑着,拉住薄膜的一角,邊往谷堆走邊回答。
貴喜的老婆拿着掃把,將地上的稻穀往谷堆上掃也說“楊書記現在管市場了,我們多出來的稻穀,能不能自己拿到市場上賣呀?”
“肯定不行,你沒看見,公社治安組和打資辦,每天不還在路邊檢查的嘛。”正拿着竹篩在揚稻穀的水筍叔也說。
應該說吧,跟貴喜的老婆有同一個想法的,幾乎是全部農民的想法。農村改革也改出問題,就是農民增收了,糧食還得給國家收購,而收購價雖然現在政府是叫所謂的“議價收購”。議價按字面理解,是雙方可以商議,但卻不能,價格還是收購方說了算,只是比以前上浮一點而已。
楊楚生任了這職務,他這幾天竹寮邊總是熱鬧。不少大隊幹部往他這邊跑,別大隊的社員也跑,都是打聽讓不讓農民買稻穀的事,搞得他日頭都下山了,他那條魚還沒殺。
桂香嫂收完稻穀,也不想在廠裏跟知青們一起喫飯,走到竹寮邊,纔看他在殺魚。
“怎就這麼晚呀?”桂香嫂走近了問。
“這幾天我每天都晚。”楊楚生已經殺好了魚,正用刀將魚身的肉左右劃開,然後兩邊撒點鹽,再撒上薑絲。
桂香嫂卻蹲在已經燒起來的土竈邊,揭開大點的鐵鍋,看着只是水,笑着問“這鍋要幹嘛?”
“蒸魚的,這魚清蒸最好喫。”楊楚生說着,將一個竹子做的三角架放進鍋裏,再將放着魚的盤子往架子上放,蓋上鍋蓋,立馬就加大火。笑着對桂香嫂說“你再起一個竈。”
桂香嫂“撲”地就笑,好得他這裏土竈多,這俏村嫂還是先淘米吧。
這做飯也確實太原始了,黃昏的竹寮邊,兩人各自蹲在土竈前,桂香嫂燒一把火,擡起臉,抿着嘴巴朝這傢伙笑。
“笑什麼?”楊楚生邊問,邊將已經蒸好的鐵鍋拿開,再拿一個鐵鍋往火竈上放。這哥們手腳很麻利,往鍋裏倒點花生油,然後扔下切好的青蔥,立馬就響起“嚓”地聲響。
一股油爆青蔥的香氣,讓桂香嫂也深吸一口氣,笑着又說“真香!”
“飯好了沒?”楊楚生用勺子一邊攪着青蔥一邊問。
桂香嫂笑着搖搖頭,又低頭燒火。
楊楚生抓起一把土,往火竈裏一撒,將火熄了,也不管了,將魚從鐵鍋裏端出來,再將那個小鍋裏發出青蔥香氣的熱油往魚身澆。
又是“吱”地聲音響,那條還在冒出熱煙的石斑魚身上,一股鮮美的魚味,滲合着薑絲和青蔥的香味,讓桂香嫂又擡起頭笑,真想立馬就喫上一口。
楊楚生拿起筷子,夾起一塊魚肉沒喫先欣賞。這石斑魚的肉特別白,往嘴裏一送,那種鮮美的味道,真的沒有親自嘗一口,難想其中味。清蒸的,保持的是這種魚的鮮美原味,這種魚的肉質特別嫩,鮮得帶甜還不帶刺,嚥下魚肉,舒服得直點頭。
桂香嫂抿着小嘴巴,嗔着這傢伙,意思嘛,就是他只顧自己。
“嗯!要不要先嚐嘗?”楊楚生又夾着一塊魚肉,故意問的了。
桂香嫂好像習慣似的,回頭往田間的路瞧,黑朦朦中不見一個人影。回過頭,笑一下才輕輕張開小嘴巴。
“嘻嘻,別這樣。”桂香嫂看楊楚生筷子夾着魚肉,還一隻手放在下面預防着魚肉會掉,忍不住轉過臉就笑。
“快點,要掉了。”楊楚生還着急地說。
桂香嫂又張開口,連同筷子端都含進嘴裏。
楊楚生的筷子纔拿出來,她就輕輕一咬,點頭說“嗯!好喫!”
喫飯就是一種享受,喫着鮮美的石斑魚,再喝上兩杯美酒,這種享受可能神仙也享受不到。
“哎呀,可能喫不完。”桂香嫂將杯裏的一小口酒乾了,看着還有四分之一的魚說。
這石斑魚的美味,好像還能飄到廠區那邊似的,桂香嫂的話才說完,門外就聽到“嘻嘻哈哈”的嬌笑聲。聲音一近,十幾個女知青也走進來了。
“好呀,怪不得今晚看不到你在喫飯。”那位當了印刷廠長的女知青,看着喝了酒,粉腮遍佈桃紅的桂香嫂就喊。
這好,其他的女知青都不客氣了,竹寮裏有點亂,知青們搶着筷子,然後笑着往小飯桌擠。
“哇,這什麼魚呀?好喫!”一位女知青搶了一小塊,邊喫邊贊,再一低頭又笑,就連魚頭也被兩個姐妹分了。
桂香嫂在楊楚生這裏喫飯,女知青們也沒想到有什麼,她們有時候一兩個人,跑到這裏剛好他在做飯,有時也照喫不誤。
楊楚生已經開始要泡茶了,這十幾個女知青還是打前站的,後面還有幾十個,那是男女混合。
竹寮裏那個熱鬧啊,老遠就能聽到女知青們的笑聲。
“喂,靜一下,現在的政策,私人已經可以做生意了,誰要是敢到濱海市擺個小攤,那是傻瓜也能賺錢。誰要敢,就擺個小攤,富翁不敢說,成爲富人那完全有可能,要是夠膽,一個小攤子,就是你們以後成爲富豪的起家之路。”楊楚生邊分着香菸邊說。
這話讓知青們都統一搖頭,要說吧,到馬路邊擺個小攤,在城市人眼裏,那是很沒面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