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那就好,生意雖小,但能發家,賺夠了本錢,就開個大點的店。”楊楚生也笑着。
“你要到那裏呀?”王雪梅抖着懷裏想哭的嬰兒,笑着也問。
楊楚生就說唄,聽得兩位女知青也在笑,他可是幹部,知青們誰人不知。王雪梅又笑着說“你也想當傻瓜。”
“對呀,這種傻瓜要不當,會遺憾一輩子的。”楊楚生笑得大聲點,伸出手,朝着王雪梅懷裏在睡覺的嬰兒小臉上,輕輕地劃一下,才笑着說“你們當傻瓜吧,我找孟躍進,也加入傻瓜的行列。”
兩位女知青聽了“哈哈”地笑,也確實,每人一天能賺個十幾塊,足夠她們高興。就這物價,這樣的賺錢數量,能讓人發財的,難怪她們不在製衣廠裏。
楊楚生上了車還在笑,還是有人願意當傻瓜,放着讓人感覺光榮又自豪的工人倆字不要。這哥們朝着兩位女知青又擺擺手,車又往孟躍進家那邊開。
這個孟躍進錢賺得太多了,楊楚生一走進他家,這孟同志的媽高興地又是打招呼又是擡臉朝着樓上喊。
“老孟還在睡覺啊?”楊楚生往沙發裏一坐,看一下手錶都要十點了,笑着衝這孟母問。
“你好好替我說他一下,孩子都出生了,他還沒有辦什麼結婚手續,要是沒出門,晚上兩三點纔回家,你要不來,中午十二點能見他睡醒,就已經是早的了。”孟躍進的媽一頓連珠炮似的,反正她就知道,只有楊楚生才能跟她兒子合那根弦。
“砰砰砰”!孟躍進直往樓下衝,朝着楊楚生笑還打一個哈欠。
“現在有夜生活了?”楊楚生看着這頭髮亂成一團的傢伙說。
“嘿嘿,生意做大點,晚上就沒空,紅白黑都得打交道。”孟躍進笑着說,拿起牙刷和麪巾,來的是楊楚生,不用有什麼客氣。
這倆傢伙要坐一起,那可不是一般的關係。楊楚生喝一口茶,小聲說“我剛纔在馬路邊,看到王雪梅在做生意。”
“我兩天前就看到了,還有好幾個知青也做起生意。這錢太容易賺了,現在城市裏的人們,工資也提了,收入多了點,又沒有什麼建設,有錢也想買點什麼像樣點的東西,也沒地方買。”孟躍進也說。
“今天我來了,就想跟你說,我們也做生意,你有多少錢?”楊楚生吸一口煙又問。
“三四十萬吧。”孟躍進說這話還放低聲音,不敢他媽聽到。
楊楚生也趴近點“我們各出二十萬,開一家公司。”
孟躍進撓一下頭“開公司,能行嗎?政府部門不會批吧,而且開公司也不如開一個百貨商店。”
“政府部門方面我來負責,我們這個公司,就專門做進口貨,那些華僑過來了,都能帶點東西的嘛,跟他們收購。我們這個公司,爭取搞成能直接從香港搞進口的額度,這是表面的,反正就是倒賣。”
孟躍進走私也有兩年了,那個腦袋可不是當知青的時候,後面楊楚生沒說的什麼意思,他當然懂。這哥們裂開嘴巴就笑,也說“那行,現在需要這些東西的人可不少,買這些東西的人卻喫不到東西,嘿嘿!”
同樣都是明白人,反正就是拿定了,這時候你要有進口貨,那賺的可不是小錢。
“我負責找個店面,租金便宜,然後讓我老婆去管理,再叫幾個女知青。”孟躍進也樂着說。
兩人都是臭味差不多,一拍即合,傻瓜都能賺錢的時候,他們還不願意當擺小攤子的小傻瓜。
好傢伙,私人要開公司,這當然不成,首先楊楚生跑到濱海市的市管委,口頭說就通不過,結果就只能用商店的名義。至於能不能搞到進口物資的額度,那可就不是市管委的權限。
慢慢來了,正在準備階段,就是店面要租那裏,也還沒個定數。進口的額度,是要市計委和經委一起審批,這個也不難,陳燕的爸就是經委主任,這些都等着租了店面再來吧。楊楚生也只是先跟陳燕的爸說一下,按照情理,他們是全市第一家,政府應該要扶持的。
楊楚生做事情就是這樣,兩三天時間,上述那些他都辦完了,那個專賣進口貨的商店註冊沒問題,剩下的事,就讓孟躍進去忙,他還是當他的經發辦副主任。
“哈哈,楊書記,要上班了?”秋月嫂身後揹着一個編織袋,朝着剛剛開出製衣廠的人貨車就喊。
楊楚生笑一下,也讓他不得不笑,這場面有多逗,秋月嫂的後面,還有二十九個社員都是揹着個編織袋,裏面是裝着十市斤大米。
因爲楊楚生提出的開放農產品的主意,經過縣裏的研究,最後定了每人一次只能賣十市斤,勤勞又聰明的社員們就以人多取勝。
這三十個社員都爽,秋收下來,他們的稻穀除了上交大隊的定額,還多出好幾千斤,現在市場能賣,傻瓜纔想給國家收購。前天他們就開始賣了,這時候市場上的大米還是缺貨,三十個人一次就是三百斤大米,這一下子,大受縣城那些缺糧的居民歡迎啊。
哈哈,秋月嫂進了縣城也照樣走前面,有一付雄糾糾,老孃我來給市場增添繁榮的派頭。
好傢伙,這負責種地的三十個社員,有二十個是中年村婦,加上秋月嫂是二十一個,其他的九個都是將近六十的爺們。
秋月嫂最年輕,她是如狼的年紀,後面那二十個正值似虎。最後面那九個爺們雖然年近花甲,但晚上真要來事,他們也不怕虎。長期的田間勞作,將村婦的前面鍛鍊得豪放又結實,瞧她們被撐起來的衣服,就能感覺她們的一對還不會落伍。
好傢伙,這羣人走到市場邊,立時就是最矚目的。秋月嫂走在最前面,她的身後是貴喜的老婆,兩人的前面都屬於非同小可。那些需要買點糧食的縣城主婦,看的是她們身後的編織袋,在市場裏做生意的男人們也在看,不過看的是她們高高撐起來的前面。
秋月嫂她們一來,那些在市場裏當米販子的也在暗中叫苦,影響他們的生意了唄。
幾位手臂上戴着紅袖章的市管人員也在看,這些傢伙也搞不懂,這世道變得就是快。一個星期前,這些人走進市場,立馬就是能以投機倒把分子抓起來,才過幾天,他們就能挺胸昂首,臉上還頗感自豪。
“所長,這些人連今天已經來了三天了,每天就三百斤大米,三天就要一千斤了,這還不是投機倒把?”一位市管人員,對着朝秋月嫂在發呆的市管所長說。
“是啊,那兩顆是很大。”所長卻說出這個,總之他就聽出是有人在讚美走前面那位農婦的胸前。
秋月嫂也想不到,她的前面還能讓大名鼎鼎的市管所長,腦袋差點錯亂。
所長旁邊那個女市管趕緊擡手往嘴巴放,預防自己忍不住會笑。
“不是,這三十個人,來了三天了,算不算投機倒把?”那傢伙趕緊糾正。
“對呀,雖然他們每次來不超過定額,但這應該也算是投機,所長,抓起來吧?”另一個傢伙也說,自打楊楚生當了經發辦副主任,他們已經有一個星期沒抓人,手癢啊。
所長點着頭,朝着兩個傢伙說“先問問他們是那裏人。”當市管所長,就得學會欺軟怕硬的本事,這硬嘛,指的是投機倒把分子的後面有什麼人,搞不好這些人是紅光大隊的,那就不能抓。
那兩個傢伙手先朝着紅袖章拉一下,別人不走就走到站在袋子旁邊的秋月嫂跟前。
“想買米呀?”秋月嫂多大膽,還敢衝市管人員這樣問。
“你們是那個大隊的?”一個傢伙問得還特別小聲。
“紅光大隊的,哈哈!”秋月嫂很豪氣地說。
兩個傢伙點着頭,趕緊轉身跟所長說一下。
“別管他們了。”所長也說,還暗自慶幸,還好沒抓,楊楚生現在還兼着紅光大隊的書記。
“哎呀!”這所長才一轉身,立馬就叫。好傢伙,縣打資辦和市管委兩位主任大駕光臨在他的身後,兩位大主任的後面,還跟着縣城打資辦的十幾個,他還不知道。
打資辦主任看着市場,嘴角還露出笑,楊楚生不是說的嘛,市場開放一點就會繁榮,瞧這樣子,繁榮個屁。笑着說“看來,我們打擊投機倒把的重點,還是要放在路上設點。”
“應該的,那邊有紅光大隊三十個農民在賣大米,他孃的,已經連續三天了,每人就帶着十斤大米。”市管所長是怕這兩位主任走進市場,看到了會不爽,所以趕緊說。
“這你們還不抓?”打資辦主任瞪着市管所長就說。
縣市管委主任聽了也笑“是紅光大隊的,就算了吧。”
“這明顯就是投機倒把行爲,連續三天,他們要買到什麼時候才完,這才只是紅光大隊,接着還有附近其他大隊的農民,肯定也會這樣,那還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