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何爲濟世渡人?
郭璞,更是把自己命終的時間、地點,以及周圍的景色,和行刑的人,都算的絲毫不差。
作爲一代宗師,他們不是算不出來。
而是介入了因果,算的出來,但躲不過去。”
大家唏噓不已。
中年男士問:“所以要……無爲而治?”
老神仙點點頭:“無爲而治,是指順應自然。
順勢而爲。
比如陳摶老祖,歷代皇帝授他官位,他屢次推辭不受。
寧可待在山上,跟麻衣道者和呂洞賓一起玩。
著書立說。
他的思想,歷代皇帝也多有推崇。”
中年男士嘆了口氣:“要無爲,要順應,還要避免介入因果。
這個,不好拿捏呀!”
老神仙笑道:“歷代,能被後人稱頌的先人,都不只是因爲自己厲害。
而是因爲,他們都在濟世渡人。
不論是醫學方面的,比如華佗,扁鵲,李時珍,孫思邈等人。
還是易學方面的,比如孔子,陳摶,袁天罡,鬼谷子等人。
都是著書立說,引導他人,讓他們也成爲獨當一面的人。”
下面有人提問:“鬼谷子不是寫兵法的嗎?他跟易經的關係是?”
大師兄開口解釋道:“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
兵法家,尊他爲聖人。
道教,尊其爲王禪老祖。
算命占卜的,尊他爲祖師爺。”
中男男士問道:“我現在做的,還不算是濟世救人?”
老神仙笑道:“只有自己成爲有道之士,還不夠啊!
讓他人也能成爲有道之士,纔是從根本上的濟世渡人。”
“讓他人,也成爲有道之士?”中年男士重複了一遍。
老神仙笑道:“做道的傳播者。
不強行去改變,他人的生命軌跡。
只是說自己該說的。
要不要信,在他。
要不要學,在他。
要不要實踐,在他。
要不要驗證,在他。
要不要自己化解,也在他。
《道德經》講: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爲道。
怎麼選擇,交給他。
那是他的因果。
就像學校的老師一樣,一視同仁的教。
誰能考上大學,是學生自己的因果。
如果老師偏愛某人,或憎惡某人,人爲去幹涉考試結果,這纔算的上是,介入了因果。
能量是守恆的。
別拿自己的能量,去替他扛。”
“老神仙,我好像是懂了。”中年男士梳理了一下思路,道,“這是不是好比說,媽媽可以給女兒傳授識人之術。
但不能給女兒,指定結婚對象。
不然婚後稍有不如意,女兒就會抱怨媽媽。
哪怕是母女,也不要介入他人因果。
否則,會招致負面的能量。”
老神仙哈哈的笑着,看起來更開心了:“對的呀,每個人都在企圖證明,自己是對的。
錯,都是別人的。
替別人拿主意,容易結怨啊!
兩頭受氣呢!”
下面坐着的一大圈子人,有人懂了,有人看似還沒懂。
自己是對的,錯都是別人的。
在心理學上,叫自我服務偏見。
又稱自利性偏差。
說的是,人們常常從好的方面來看待自己。
當取得一些成功時,常常容易歸因於自己。
而做了錯事之後,怨天尤人,把它歸因於他人。
介入他人因果,在這頭兒,容易被埋怨。
在那頭兒,又成了擋箭牌,容易被海扁。
人的能力,與宇宙的能力相比,微不足道。
我們又何德何能,上躥下跳,爲他人指點江山呢?
老神仙又發出一連串的笑聲,說道:“渡劫,也是一種成長啊!
前面聊稱骨算命的時候,不是剛說過嘛,很多偉人稱骨也不太重。
不經歷坎坷的人生,又怎麼會有大成就呢?”
老神仙的聲音,聽起來清透又純淨。
好像能浸入毛孔,直接敲打在人們的心門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