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 情緒是修行的重要指標

作者:道之光
【第九個問題,怎麼修行,從哪裏開始?】

  修行,可以說是修脾氣。

  也可以說是控制自己的念頭。

  也可以說是修情緒。

  這三件事情是一起的。

  能控制自己的念頭,纔會不起情緒,纔會控制住自己的脾氣。

  但是,修脾氣不是壓制脾氣。

  用到壓制這個詞,意思是內心已經起了情緒。

  有火不發,內耗自己,就算不發脾氣那也不算修行。

  一切以我樂意爲前提。

  不樂意了,硬憋着,那可能是有禮貌,但肯定不是修行。

  修行,是符合陰陽之道的。

  如果自己的家人不斷地去網賭,自己氣的要命,還顧慮着家和萬事興,不斷地容忍,不斷地替他去填窟窿,把自己都內耗成抑鬱症了。

  這種不發脾氣,能是修行嗎?

  修行修到不想活了?

  這是在違背天道,在縱容惡的生長。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應該承擔不好的結果。

  你爲什麼要阻止他爲自己的行爲買單?

  誰違背天道,誰難受。

  卡在情緒裏出不來的人,梳理一下陰陽。

  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人,那些讓自己不開心的事兒,是否符合陰陽之道。

  或者,看看自己是否是心甘情願的,還是被道德綁架不得已而爲之的。

  可以先保護自己,也可以捨己爲人,兩者都有沒問題,只要是自己願意的就行。

  比如佛祖割肉喂鷹,他心甘情願就行,他維護了他內心的平衡,他這樣做不會內耗。

  但如果我們都像佛祖一樣,用自己的肉去餵動物,那我們不樂意,我們硬做就會內耗。

  在哪個境界,就做哪個境界的事兒。

  比如有人就不想無休無止的替弟弟補窟窿,補了心裏不舒服,那也可以不補。

  怎麼做都沒問題。

  怕就怕既不想補,還想落個兄友弟恭的好名聲,那就是屬於既要又要了。

  你憑什麼既要又要呢?

  這就好比你既不想上班,還想要高工資,憑什麼呢?

  這就是貪念。

  理清了這些思路,不起情緒,自己內在和諧了,就是修行。

  一旦起了情緒,魔就入心了。

  人就容易失控,會做出各種不理智的事情來。

  所以修行,修的是正心正念。

  如果有些事情讓我們不開心了,梳理一下原因在哪裏,在情緒失控前處理掉。

  放下所有的面子,禮儀,道德綁架,問問自己的心,這件事情你願意做嗎?

  不願意,那就不做。

  只要不是既要又要的貪念就好。

  有了貪念也無所謂,找到自己願意付出的東西去交換。

  我又想喫白菜,又想喫米飯,我拿家裏其他我願意割捨的東西去換就行。

  滿足陰陽平衡就可以。

  清理掉心裏所有讓自己不舒暢的人和事兒。

  再者,所有的事情,都有陰陽兩面兒,這面看着不得勁,就看看另一面。

  舉個例子。

  我在前面說我是理科生,文筆不好。

  有粉絲回覆說:沒事兒,文筆不好看着實在。

  這就好比說,一個女人說,唉,我長得不好看。

  另一個人安慰她說:沒事兒,醜一點兒安全。

  這個安慰,聽起來會不會有點兒想哭。

  同樣這件事兒,你可以認爲他嘴笨(白眼),你也可以認爲他真誠(感動)。

  這是轉念。

  也是認知療法,即情緒ABC理論。

  A是事件,B是解讀,C是結果(包括情緒和行爲)。

  不是某一件事情A導致了結果C,而是對事件A的解讀B,導致了結果C。

  比如扇耳光。

  泰國著名的扇耳光美容療法,據說能夠去皺緊緻。

  被扇耳光如果解讀爲美容,那你就會很開心,挨完了揍還得付錢。

  如果你解讀爲侮辱,那你可能就會生氣,甚至會反手打回去。

  這就是說,不同的解讀方式,會造成不同的情緒和心境。

  苦難看成是苦難,那就是苦難。

  如果把苦難看成是磨練,那你可能會希望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一些。

  反正等跨過去之後,把它們都踩在腳下,它們只會讓你站的更高。

  不會轉念的可以看一下《一念之轉》,我放櫥窗裏了。

  總結一下,修行修的好不好,看情緒。

  不是表現出來的情緒,而是內心的真實情緒。

  情緒是活力的象徵。

  小孩子睡覺時都眉開眼笑的,這是情緒好,這是活力旺盛。

  睡覺時也在愁眉苦臉的人,那就是情緒不好,這是死氣沉沉。

  突破一切阻礙,保護好自己的情緒。

  問題先回答到這裏,後面開始進入正文。

  最後送給大家一個小練習。

  感謝這位友友的反饋,截圖中爲什麼會問脾胃?(問東四命是因爲微信號,看不到先不說了,也還沒有講到。)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