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白居易和琵琶行上

作者:想要摸魚的鹹魚
【白居易和《琵琶行》的故事】

  (視頻以第一人稱的方式道出了白居易在被貶江州司馬前的經歷,旁白聲和音樂相結合,更讓人沉浸式體驗。)

  【我是在代宗大曆七年正月出生的,出生後不久河南便發生了動亂,百姓顛沛流離,處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時的我尚不知事,後來我長到兩歲,祖父與祖母接連去世了。建中三年,我五歲了,徐州到處戰亂父親便把我們送到了宿州避難。建中四年,又發生了二帝四王之亂,我們家又逃到了越中,沿路的逃難景象讓我終生難忘。我九歲時,聽別人說有進士科,我想若是我刻苦讀書,考取了功名後是不是就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幫助更多人。

  父親又升任爲襄州別駕,今年我已經十四歲了,我想和父親一起去襄陽。本以爲到了襄陽後會有更多的時間和父親相處,可天有不測風雲,來到襄陽不久,父親去世了。貞元十四年,兄長任饒州浮樑縣主簿,我也隨着他到了浮樑,繼續讀書學習,讀書的日子並不清閒,有時讀得口都生了瘡,手也被磨出了繭。兄長笑話我,年紀輕輕的頭髮都要白了。我不覺得辛苦,我一心想的是總有一天我會去長安,去見陛下,我的理想和抱負總會有一日會實現。

  不知不覺就到了二十三歲,心中的所想亦未改變,我想,今年是時候去長安參加選拔了。到了長安我遇到了元稹,我們成爲了摯友。果然,我和元稹一起登第了!被授予祕書省校書郎!雖然官職低,但是校書郎的待遇優厚,升遷快速,可謂前途光明。我想我離目標又近了一步。長安的生活不容易,我在天子腳下過得也這樣,那其他人呢,他們的生活呢?

  二十七歲我參加了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及第,授盩厔縣尉。一年後又任進士考官、集賢校理,授翰林學士。再一年我任左拾遺,同時還迎娶了楊虞卿從妹爲妻。頻繁的賞識和提拔讓我感覺理想要實現了,我想我一定要報答當今陛下的知遇之恩。於是,我開始上書言事,寫了許多反映社會現實的詩歌,希望能補察時政,讓陛下好做出改變。我也批評時政,提出改革建議,希望能改善社會狀況,實現“兼濟天下”的理想。

  元和四年,我的好友元稹被提拔爲監察御史,他奉命出使劍南東川,在期間劾奏了大量不法官吏,平反了諸多冤案。我深感佩服的同時又有些擔憂好友會不會遭人報復。不久,好友真的被外貶了。我趕緊上書勸諫,想替他求情,可惜沒有作用。元稹離開長安時,我去送他,我們在馬上道別。此後數年我們未曾再見。

  三十二歲時我母親去世了,離職丁憂。在下邽期間,我心憂朝廷政事。我曾寫過很多詩,我想用詩歌來揭露社會的黑暗,希望陛下能夠看清事情真相,我也一直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是能夠實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的。

  三年後我回到了長安,被授太子左贊善大夫,是個閒職,但我仍沒有放棄理想,時常寫詩言事。元和十年,我要去上朝,前面走着的人正好是當朝宰相武元衡,於是我就跟在武元衡主僕後面。未曾想到,在帝都長安城中會有刺客刺殺宰相!我親眼看見武元衡被殺的慘狀,於是向陛下寫了封奏摺,請求儘快緝捕兇手,以告慰宰相武元衡在天之靈。可是,朝堂之上不對勁。宰相武元衡爲人清廉正直,主政蜀中的七年政績斐然,還協助陛下平定藩鎮之亂,可是就是這麼一位宰相,他無端枉死了。

  宰相被殺要求嚴緝兇手有錯嗎?隨着宰相和裴度的遇刺,朝堂上主和派迅速佔據了上風,他們不願討伐兇手。

  “朝廷有非常之事,即日獨進封章,謂之忠,謂之憤,亦無愧矣!謂之妄,謂之狂,又敢逃乎?”

  我被貶了。

  真可笑啊。

  突然想到這幾年寫的諷喻詩,寫了卻毫無作用,心中悲涼。

  我想要報國,錯了嗎?

  我同情百姓生活疾苦,錯了嗎?

  高坐在朝堂上的權貴們肯定很高興,因爲那個煩人的整天寫諷喻詩諷刺他們的白居易終於離開長安了。

  ......】

  <讀書的時候我討厭背琵琶行,長恨歌。後面瞭解了白居易,知道了歷史背景後我才終於讀懂了白居易寫的詩。>

  <上學:怎麼又背啊[生氣],現在:寫得也太好了吧[打call]>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長安米貴居大不易。>

  <我的元白就是最好磕的[打call]>

  <“文章合爲時而着,詩歌合爲事而作。”新樂府運動>

  <每次讀白居易的詩總是很有感觸>

  <他堅持爲底層百姓發聲這點就好戳好感>

  <武元衡也是個好宰相[嘆氣]>

  <嗚嗚嗚,你沒有錯[哭]>

  <唉,好喜歡樂天>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