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2 章
“奴才給四格格,七阿哥請安。”
“起來吧,蘇公公,我阿瑪呢?”
“主子爺正在二樓等着二位小主子呢。”
小姑娘牽着弟弟上了閣樓,隱約聽見有阿瑪和人的對話聲,另一個聲音還耳熟得很。
待上了二樓看清了人,小姑娘就更高興了,是年熙哥哥!
“寧兒給阿瑪問安,年熙哥哥好!”
福宜見着這個哥哥也很歡喜,直接跑去他身邊,笑呵呵道:“哥哥,鹿腿,肉肉好喫。”
年熙聞言先是愣住,明白小傢伙所指後笑道:“這回哥哥忘記買好喫的了,下回一定給你帶好不好?”
“好,謝謝年熙哥哥。”
小姑娘頗爲嫌棄的看着自家弟弟,他們是來讀書的好不好?就想着喫,小喫貨!
四爺通過對話也大致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尋思着也沒餓着過福宜這小傢伙吧?怎麼見了外家的人還一副小饞貓的樣子。
“阿瑪,福宜和姐姐來念書了!”
“你哥哥們和嘎珞都在隔壁,阿瑪帶你們過去。”
“阿瑪,嘎珞已經到了?”
“她早就來了。”
他這孫女性子也不知道像了誰,看起來怯生生的,天還沒亮就來了,還惶恐的請罪,說自己來晚了。
“那明日寧兒和福宜也早點來。”小姑娘信誓旦旦保證道,總不好日日比小侄女來的還晚吧,可嘎珞這小妞爲什麼要起那麼早啊!她年紀還那麼小,真的不睏倦嗎?
“不準比今日早了,你們還小,正長着身子。以後年齡大了,再和哥哥們一樣早起。”
“嗯,寧兒聽阿瑪的。”她倒沒有關係,可福宜還小着呢,額娘說睡不好要長不高的,她的弟弟不能是個矮冬瓜。
年熙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頗爲欣慰。看得出雍親王對小姑姑母子幾個是有幾分真心疼愛,他也就放心了。小姑姑那麼好的人,值得被人尊重與愛護。
小姑娘牽着福宜隨着阿瑪進去上課的地方,哥哥們正在習字,只有嘎珞不知所措的站立着,紙上黑漆漆的一團,分辨不出她到底寫了什麼。其實她小時候和嘎珞一起練過字的,看來嘎珞很久沒有寫過了,都快接近福宜的水平了。
“小姑姑。”
嘎珞見她來,眼神立時亮了起來,意識到自己打攪了叔叔們,臉上瞬間紅了大片,而後又變得煞白。
小姑娘安撫的衝着嘎珞笑了笑,這丫頭膽子怎麼這麼小?阿瑪有那麼嚇人嗎?
相互見了禮,小姑娘和福宜各自到自己位子上。這兒的桌椅都是根據他們身高重新制作的,用起來很是合適,就是福宜的那套看起來格外可愛,簡直像是大些的精緻玩具。
“都來見過你們的老師。”
四爺話語一出,弘時第一個出來要向着年熙行拜師禮。
“王爺,這可使不得,年熙不過是給阿哥們講學幾日罷了,新的任命下來可能就要去外地赴任。”
“我說使得就使得,一日爲師便終生爲師。”
“那便聽王爺的。”
年紀最小的福宜學着哥哥姐姐們,也像模像樣的行了拜師禮,年熙哥哥就是他的老師了?嘿嘿嘿,每次都會帶烤鹿肉嗎?那可真好呀!
弘晝早就聽聞過年熙的名聲,這下見到了真人,忍不住有些小激動,他還從四妹妹那裏借過年熙所寫的遊記,原來年熙像他和弘曆哥哥這麼大的時候就已經出遠門遊學了,走過那麼多神奇的地方,實在是叫人羨慕。他一個王府阿哥到現在還沒出過京城呢,相較之下,實在是悲慘。而且年家人都長這麼好看嗎?
激動之下就容易出亂子,他一不小心碰掉了筆洗,那掉落在地的聲音清脆無比,像是上好的瓷器破裂。弘晝不敢擡頭去看阿瑪,哎,還在新師父面前丟了臉。
四爺瞟了眼弘晝激動的神情,這小子瞎激動什麼呢?還有那眼神亮晶晶的,全不像往日,一到上課就睏倦,也是年熙的緣故?
年熙什麼時候在他家有這麼多仰慕者?
“年師父,你教我們什麼呀?”
“除了福宜阿哥年紀尚幼,阿哥們的經史子集都有別的師父教授了,王爺請我前來的目的也並非是像傳統教學一般依着書本脈絡展開。今日是第一次見面,格格和阿哥們可以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我會總結參考後決定咱們今後的授課方向。”
“哇,這麼好,想聽什-->>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麼都可以嗎?”
“自然都可以。”諒這弘晝阿哥也不敢說叫他講《牡丹亭》、《金瓶梅》之流的吧。
“我喜歡聽神仙鬼怪,年師父去過那麼多地方,一定親眼見過吧!那個湘西真有那種晚上趕路的屍體嗎?頭上還貼着符紙的那種……”弘晝說着瞟了眼阿瑪的神色,瞬間咬住了自己舌尖不再言語,他以後還是趁着阿瑪不在問吧。
“這些傳聞阿哥是從哪裏聽來的?”
“是茶坊的說書先生。”又暴露了,這下阿瑪大概許久都不會叫他外出了,他上次出門時說的是聽大儒講學,可實際上他的大儒只是說書先生。
“原是這樣。說書先生爲了奪人耳目常有驚人之語,阿哥不可全信,我遊學時確實在湘西待過幾日,未曾見過阿哥所說的這種場景。湖南的景色秀麗奇絕,每到一處都是另一番天地,神鬼妖異的傳說自然也不少。除此外,湖南極爲尚學,明代時書院數目之多就遠超附近幾省,除卻聞名天下的嶽麓書院,還有衡陽的石鼓書院,汝州的濂溪書院,株洲的淥江書院和烈山書院等。”
“年熙哥哥,哦不,年師父,那裏的人都這麼好學嗎?”小姑娘好奇道。
“是,不管春夏秋冬,許多書院卯時前都已是書聲琅琅。”
“好厲害呀!”卯時?她可起不來。
“元朝無名氏寫的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的楔子中有句‘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天下讀書人之多如過江之卿,就像是走獨木橋,能走到最後的必得是出類拔萃者。”把科舉比作獨木橋這種說法,還是小姑姑跟他頭次提到的。等他親自見到走過了搭建在兩山之間的獨木橋,才知這比喻實在形象的很。
“獨木橋是什麼橋呀?”福宜不解問道。
“獨木橋常出現在山間鄉野,供人通過河流或懸崖,因極爲狹窄,僅容一人通過,所以稱之爲獨木橋。在許多貧窮落後的山區,還有一種天梯,用粗實的藤蔓編織而成覆在山上,供人攀爬通行,才能去外界用動物皮毛交換鹽等生活物資。”
“那些人何不搬出來住?”
小姑娘看了眼發問的人,心中默默吐槽了句:何不食肉糜?
除了可能依戀故土外,最大的可能就是那些人沒有能力搬出來啊,要是能搬出來住,幹嘛冒那份危險。
“肯定是因爲沒錢唄!”弘晝直接道。
“弘晝阿哥說的不錯,那些人整日爲一家果腹奔忙,並無餘糧餘錢,其中不少還是賤民籍,僅這一身份就夠他們一輩子無法翻身,新生的嬰孩從生下來又是賤民,一代又一代。”
“那就廢除掉!”她從小生長在王府,實在想象不到人能貧苦到什麼地步。可就算祖先犯了錯,後代就活該受牽連嗎?
“姐姐說得對!福宜也贊同!”額娘說過有的人爲了活命喫樹皮和草根,他偷偷嘗過草的味道,實在是太難吃了,還是苦苦的。
四爺對上兒女們希冀的目光,心底升起一絲無奈,這兩個小傢伙總是覺得他這個阿瑪無所不能,以爲他就能改變一切。
賤民籍的存在他很久以前就知道,確實有許多不合理之處。除卻從明朝就是賤民籍的那些人,其中不少是當初明朝覆滅時,誓死不肯投降之人的後代,其實不肯投降的人絕大多數是被殺了,留下這些人不過是爲了彰顯幾分仁慈。
大清入關多年了,明朝也早已覆滅在歷史的長河中。那些人的祖先或許有錯,但錯處有那一代承擔就可以了,新生的嬰孩並無任何過錯,也不該一生下來就身負枷鎖。有朝一日,他會廢除賤民籍,這倆孩子到時候也會很高興吧。
轉眼間到了用午膳的時間,蘇培盛聽見裏頭的對話聲,不由疑惑今兒個阿哥們的精神怎麼都這麼好?
“年師父,那是不是我們要更厲害?不然會被騙,騙子會去害百姓,百姓就更喫不飽了。”原來皇家中人的責任這麼大呀!如果皇家人被騙了,壞人就有了官職,壞人會很壞欺負百姓,百姓就會餓死……
“福宜阿哥說的不錯,正是這個道理。”
四爺也沒想到福宜這小傢伙不僅聽懂了不少,還抓住了重點,是該獎勵他用膳了,要是餓着他,嵐兒可是要心疼這小子埋怨他了。
“中午就到這兒吧,該用午膳了。”
“好哎!福宜正好餓了。”
午膳準備的甚是豐富,小滿奉命領人來送膳,見着年熙少爺也很是開心。
四爺看見也頗爲滿意,蜜汁糯米藕、棗泥山藥、豌豆黃這些甜食都是他喜歡的,可還有一道從未見過的酥胡桃,嵐兒應該知道他不愛喫胡桃啊。
看着那碟酥胡桃,年熙心底如細風吹拂般喜悅。
“小滿,替我謝謝小姑姑。”
“是,主子就說年熙少爺愛喫這酥胡桃。”.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