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尋找中華鱘

作者:星海一號
第250章尋找中華鱘

  刀魚不虧被譽爲河鮮第一鮮,肉質極爲細嫩,而且肉味鮮美,肥而不膩,有一種淡淡的微香。

  “老哥,你店裏師傅的手藝可以呀!”張耀華讚道。

  店老闆謙虛道:“過獎,過獎!主要還是食材好,大家喫得開心就好。”

  他也不敢居功。

  江刀如果弄得不好喫,食客能憤怒得砸了他的店。

  當然了,他店大廚的手藝也好。

  就連清洗刀魚,都是有講究的。

  刀魚清洗,從來不要和其他魚一樣開腸破肚,而是用兩根竹木方筷,倒過來從腮處插進肚子,輕輕的這麼一攪、輕輕的拎起來,那肚腸什麼的就跟着出來了,只要結腮撕掉,清水裏沖洗一番,刀魚就可以下鍋了。

  “可惜,現在野生的江刀真的不好弄,不像我小時候,江刀並不難捉,我老家就有。

  小時候,刀魚雖然便宜,但也捨不得一條一蒸,都是切成三段,三條三兩的刀魚放三個金邊小碗裏。

  每個碗底塗上豬板油熬的脂油,墊上片生薑,放一個蔥結,從角角落落找出來的火腿、冬筍、香菇切絲,再澆上一點華士醬油,撒一點糖和鹽。

  最後,不忘記舀一點脂油放魚身上,就進大蒸籠蒸五六分鐘,起鍋出來的刀魚,聞那味道就知道。”說着,說着,店老闆開始回憶起來。

  除此之外,蒸刀魚也不是隨便亂來的。

  蒸短了魚腥不熟,蒸久了肉質鮮嫩就打折扣。

  有經驗的廚師蒸出來的刀魚,筷子頭上一夾,輕輕一抖,下面半片魚肉躺在汁水裏不動,再一抖,上面半片魚肉輕輕滑落進汁水,形狀不變,而乾乾淨淨的魚骨則仍然夾在筷子上,而這魚骨在油鍋裏一炸,就變廢爲寶。

  張耀華又問:“老哥,您老家是……”

  “利港的,小兄弟有空可以去玩玩,反正也不遠。”店老闆邀請道。

  呃!

  張耀華略顯尷尬,因爲自己沒聽過這個地方。

  但也不好意思說出來,於是敷衍道:“嗯嗯!一定,一定。”

  朱偉光哈哈大笑:“阿華,你還知道利港?”

  被他這麼一揭破,張耀華不好意思裝了,苦笑搖頭:“是什麼地方呀?”

  店老闆這才補充:“江陰知道嗎?”

  啊?張耀華詫異,江陰就江陰嘛!他記得江陰是縣級市吧?這在省外介紹自己家鄉,直接精準到鎮了嗎?

  真是離譜。

  網上總傳江蘇是散裝的,張耀華算是見識到了。江蘇不帶就算了,連無錫,甚至江陰都不帶,那就有點過分了。

  “知道,江陰很出名。”

  這句話,張耀華沒有恭維,是陳述事實,那地方自古以來就富裕,現在一個縣級市都超四千億GDP,讓很多地級市都汗顏。

  江陰的地理位置也很優越,完全就是老天爺賞飯喫的地方。

  江陰靠着長江,能捕撈到江刀,倒也不奇怪。

  店老闆表示,以前刀魚是他們那裏最爲拿得出手的招待客人的第一高檔菜餚。

  “而且,我們那兒的刀魚纔是最好的。”他又說道。

  朱偉光見在場的都不是外人,他透露道:“確實,我喫過的刀魚,真的是江陰的最好。其實,對大部分人來說,很難吃出區別,但你們廣東人應該沒問題。”

  廣東人喫什麼都講究食材的新鮮等,也就培養了一張味覺靈敏的嘴。

  有些厲害的,一道菜裏面放了什麼料都能一一吃出來,有一丁點的辣味,在廣東人嘴巴里都能放大無數倍。

  “而且,這聽說還有科學根據的。”

  沿江、包括沿海甚至連接大江的湖泊都有刀魚的存在,但江陰老人經常自豪的稱,江陰的刀魚最好。

  那是因爲刀魚在近海喫得肥腴無比,開始溯江而上產卵時就停止了進食,靠近海的地方,刀魚還帶有海水味,溯江上去幾百公里,刀魚的肥腴也就不見了。

  而到了江陰,恰恰是經過一二百里江水的清洗,既洗去了一身的海腥氣,又沒有經過長途跋涉,讓其肥腴程度降低。

  所以,江陰一帶江面捕撈起來的刀魚味道最好,也就不是空穴來風了。

  “就是刺有點多。”

  張耀華還以爲,這麼出名的河鮮,應該是沒什麼刺的。

  但讓他沒想到,刀魚的刺還蠻多的。

  且不說那令人恐懼的腹部三角刺了,還有一身的魚芒刺。

  要不是這刀魚的味道實在是鮮美,恐怕很多人都嫌棄吧?

  “喫這種魚,得細細品嚐,要有耐心喫。”朱偉光喫魚很有意思,到了他嘴裏,肉歸肉,刺歸刺。

  簡直是巧舌如簧。

  要說對喫的最有耐心的人,那絕對是江南的人,看喫螃蟹就最經典了。人家喫螃蟹,再小的螃蟹腿,裏面的肉都能喫得乾乾淨淨。

  除了會喫,做菜自然也是牛逼的,五花八門。

  就拿蟹來說,各個市似乎都有自己獨特的做法。

  比如魔都的醉蟹加了醬油,鹹鮮滋味濃郁;蘇州會拿六月黃做醉蟹,這大概是每年可以喫到的最早的醉蟹,且蘇式醉蟹很多是鮮醉,即做即喫,蟹肉蛋白質還未凝固,和醉蝦一樣呈半透明的膠狀,味道綿長。

  揚州的中莊醉蟹微甜;杭州醉蟹酒香突出,且會加入幹桂花,讓蟹肉帶着桂花香,這是兩種季節限定最好的組合;徽州的醉蟹使用白酒醃製,就連蟹鉗都充盈酒香。

  之前那一桌的客人,他們喫的刀魚跟張耀華這桌的做法不一樣。

  他們的是紅燒的。

  店老闆解釋,剛剛出水的最新鮮的刀魚採用清蒸的方法,而稍微差一點的就用紅燒的方式,更差一點的則採用糖醋的燒法,甚至採用油炸的辦法。

  飯飽茶足後,張耀華和朱偉光從飯店出來。

  張耀華調侃:“都說伱們這是美食荒漠,我看也不盡然嘛!是他們沒有找到做菜好喫的飯店。”

  朱偉光頓時苦笑:“人家這麼說,也沒毛病,杭州確實少美食。名氣最大的西湖醋魚,你要是嘗過,就不會這麼說了。”

  啊?

  西湖醋魚到底是有多難喫?連自己人都這般吐槽。

  朱偉光補充:“別不信邪呀!”

  好多人就是不信邪,來到這裏想要品嚐一下,有沒有網友說得那麼誇張。但喫過的人不會有第二次了,那味道比他們預料中還要誇張。

  跟網友們的評價如出一轍:魚是魚,醋是醋,西湖是西湖。

  一條魚做成西湖醋魚,那條魚死得有點冤,還不如直接死在西湖裏算了。

  “放心吧!我這人主打就是一個聽勸。”

  朱偉光帶張耀華去找酒店。

  他家還稍微有點遠呢!

  其實,最主要還是他是個不愛回家的男人。否則,不會老婆都提桶跑路了。

  第二天,朱偉光本來是想帶張耀華去釣魚的。

  錢塘江釣魚也很過癮,而且大魚不少。

  就在這時,有人給他打電話。

  “什麼?野生的中華鱘?見過,寧波那一帶,但你要我現在找,肯定是找不到的。”朱偉光表示道。

  野生中華鱘非常稀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極危的物種。年年都流傳謠言,說中華鱘滅絕了呢!

  但其實還有,只是一般人看不到而已。

  他作爲一個資深的釣魚人,見過中華鱘也都是偶然的機會。

  “對了,你找中華鱘幹什麼?錄製節目?”

  聽完,朱偉光感覺有點蛋疼。

  他朋友是電視臺工作的,想要搞一檔節目,尋找瀕危的物種。

  中華鱘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代表,於是他就找上了朱偉光,知道朱偉光釣魚跑的地方多,說不定知道。

  如果中華鱘找不到,他們只好轉移目標,去找中華白海豚了。

  “行吧!我幫你問問圈內人,看最近有沒有遇到的。”最後,朱偉光還是答應了對方,誰叫他真心朋友就那麼幾個呢!

  掛了電話,朱偉光跟張耀華抱歉道:“阿華,不好意思!計劃有變。”

  張耀華點頭:“沒事!反正我也是無聊跟着來玩的,你隨便安排。野生的中華鱘,我倒也想看看。”

  “那行,我們走。”

  開車之前,朱偉光已經在圈內查探消息了。

  不得不說,朱偉光在釣魚界的圈子不小。

  都還沒跟他那電視臺工作的朋友會面,就得到了消息。

  有個釣魚佬告訴他,前兩天在九江遇到過,但他不敢保證那是野生的。

  實際上,中華鱘有人工養殖的,年年都會往長江放生,就是爲了恢復中華鱘的種羣數量。根據數據統計,二三十年來,我國放生的中華鱘超過七百萬尾。

  按理說,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流放,超過700萬尾中華鱘放生到長江。中華鱘不說魚滿爲患,至少數量也應該有所增長。

  然而事實是,大熊貓都喜提“降級”了,每年都要流放20萬尾的中華鱘還是極危動物;別說數量增加到擺脫滅絕危險,甚至連降級都做不到。

  主要是放生的中華鱘存活率很低,有人估計只有萬分之一。

  早期,我們科學家科學家對於中華鱘的認識還不夠,加上技術和經驗沒有特別先進;人工孵化的中華鱘,只能在幼苗狀態下放回長江。

  可是幼小的中華鱘,到野外環境非常難以存活,一些小型的魚類都能將其捕食。加上長江水體污染、輪船航道對魚類的影響等,所以放生的中華鱘成活率非常低。

  “老宋,這位是我好哥們張耀華,跟你差不多。他的運氣好,這次你們節目組能不能碰到中華鱘,說不定還得依仗阿華。”

  朱偉光的朋友是個戴眼鏡的斯文人,一看到他,張耀華想到一個詞:君子。

  “你好!既然是老朱的兄弟,那也是我兄弟,我也叫你阿華?你喊我老宋也行。那這次,就要依仗你了。”宋青書淡笑道,和張耀華握手。

  “叫我阿華就行,我還是叫你宋哥吧!沒有朱大哥說得那麼誇張。”張耀華跟他握手。

  雖然兩人語言都表示親近,但沒有刻意,有些隨意、淡然的意思。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有消息,九江那邊發現過中華鱘,要現在過去嗎?”

  宋青書聞言一喜,頓時點頭:“嗯!我這邊已經準備充分,隨時可以出發。你等等,我安排一下。”

  說完,他就給人打電話,讓節目組成員帶上設備,儘快出發。

  “要不要客串一下嘉賓?”安排完之後,宋青書轉過頭來,問朱偉光。

  “我又不是明星,有什麼好客串的?你還不如找阿華,他多少也能算是網絡紅人。”朱偉光推辭道。

  嗯?

  宋青書轉而看向張耀華,他對網絡紅人沒什麼印象,聽說過的,也就是最頂尖的那麼幾位。

  “宋哥,別聽他胡說八道,我算哪門子的網紅?連個直播號都沒有。”

  人家網紅,不都是靠直播賺錢嗎?

  而他雖然在網絡上有點名氣,但連個賬號都沒有,沒有紙面上的粉絲,嚴格來說,還真談不上網絡紅人。

  “我胡說八道什麼?你沒有在視頻網站建立賬號而已,否則粉絲一百幾十萬並不難。”

  有幾十萬粉絲,基本上也可以稱爲網絡紅人了。

  “不信,你搜搜金雞島島主吧!”朱偉光跟宋青書說道。

  宋青書還真用手機搜了一下,密密麻麻都是張耀華的信息,他越看越驚訝。

  “阿華,能客串一下嗎?”

  他們做節目,還是需要流量的,不然請明星幹什麼?

  “我沒有錄製過節目,我怕搞砸了呀!”

  宋青書擺擺手:“本色出演就行,沒錄製過節目,沒什麼關係。”

  “那行呀!”張耀華隨意道。

  反正現在是休漁期,不用出海,就玩玩吧!

  “好!一會我讓人起一份酬勞合同給你,知道你可能看不上那麼點酬勞,但這是規則,不用看我的面子。”

  出錢是電視臺出的,不是他出。宋青書就怕張耀華謙虛,看在他和朱偉光的面子上,不要酬勞。

  那大可不必。

  宋青書更希望自己朋友在電視臺拿到天價酬勞。

  “行。”張耀華點頭。

  該是自己的,他也不會不要,那太傻逼了。

  一個鐘頭後,張耀華就簽了一份酬勞合同,價值八十萬。

  這點酬勞,在嘉賓裏面,應該是屬於最低的。但沒辦法!誰叫他的名氣最低?這種酬勞,一般都是跟嘉賓的名氣掛鉤。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