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地籠事件

作者:星海一號
第253章地籠事件

  接下來,就是對那條中華鱘進行一個專題的科普。

  爲了增加節目的趣味性,還讓黃老師等人在船上做起小遊戲,比如問答有獎等。只要答對了,節目組會送出獎金,獎金還能累積。

  遊戲結束後,他們會對每一位嘉賓的獎金進行統計,然後以嘉賓和節目組的名義,把獎金捐給中華鱘保護基地,爲保護中華鱘貢獻一份力量。

  不出意外,肯定是張耀華拿到最多獎金,足足二十五萬。

  其實,他還可以拿更多。但爲了照顧其他人的面子,張耀華收斂了而已。

  “好了,這集節目完美落幕。”

  大家都沒料到會這般順利,說實話,很多人已經作好長期蹲守的準備的。

  對於這種綜藝節目,拍一集可能要花很長時間。像舌尖上的中國,人家拍一季,往往是一兩年的。

  有些更加誇張,拍了好幾年。當然,那些多數都是紀錄片。

  實際上,他們現在拍攝的節目,也有點類似紀錄片。所以,目前這個進度,已經是超出了大家的意料。

  尋找中華鱘這一集,算是結束了。

  “本來,我們都做好失敗的準備的。”王導跟張耀華笑道。

  他也算是看出來了,這人不僅是專業知識豐富,運氣也很不錯。不管是江豚,還是現在中華鱘,都是張耀華髮現的。

  就在這時,他們乘坐的船好像壞了,一陣顫抖,停在了江中。

  “什麼情況?”節目組的人去找船長。

  船長則是一臉晦氣:“應該是螺旋槳絞到網了。”

  他跑到船尾去。

  張耀華也注意到,微微皺眉:“在這江中放地籠?誰幹的?”

  朱偉光把目光轉向後面的水面,就看到兩節地籠飄上來。

  “臥槽!這可是禁捕水域,也太大膽了。嗯?不對。”

  宋青書不解:“什麼不對?”

  “那地籠好像不是私人放下去的。”朱偉光很快就認出來,看到了地籠上的標識。

  節目組的人面面相覷。

  不是私人放的?

  那還有誰?

  管理方?

  這麼一來,事情大條了呀!當沒看到?還是怎麼樣?

  說實話,這要是曝光出去,對他們節目組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他們節目也會得到熱度。壞處也顯而易見,會得罪這段河流的管理方。

  這種事,似乎也不是頭一回了。

  之前不是爆出來嗎?潘陽湖深處發現超級“地籠陣”,瞬間成爲了網絡熱點,將潘陽湖的管理方推上風口浪尖。

  那時候,正值潘陽湖枯水期,有人發現了四條一眼望不到邊的地籠,然後拍下視頻,上傳到網絡上。

  要知道,潘陽湖也是禁捕的呀!

  地籠在很多地方被稱爲“絕戶網”,它和普通的漁網不同;地籠的網眼極其細密,一個地籠扔進水裏,別說半大的魚了,就連小魚苗小蝦米都能給你撈走。真可謂是“全家老小”一網打盡,不給水裏的魚留半點生路。

  而地籠陣就更厲害了。

  “地籠陣”龐大的佈置規模以及複雜的陣列,導致許多水生生物被困在其中無法脫身;對魚類資源的滅絕性破壞無法估量,對水生生態環境危害很大。

  這種事爆出來之後,官方就出來“闢謠”了。

  這要是讓他們爆出去,他們節目組也會被推上熱點。

  到那時候,不愁沒有收視率之類。這可是非常要的宣傳點呀!

  王導看向宋青書,問他:“宋主任,怎麼辦?”

  沒錯!宋青書在電視臺還是個小領導。

  得到準確答覆後,宋青書馬上打了一個電話,安排人過來,準備將那些地籠弄上來。才這麼一點,引不起多大的關注,他得加一把火。

  這種做法,就連張耀華都忍不住給他點贊。

  有種呀!

  節目組的人見他們的領導這麼頭鐵,也隱隱興奮起來。

  “我們動作最好快一點。”張耀華提醒道。

  宋青書點頭:“嗯!”

  很快,又來了一艘船。

  船上有好幾個人,都是經驗豐富的漁民,收地籠這種工作,對他們來說非常簡單。

  隨着地籠被收上去,大家微微震驚了。

  好像收不完一樣,地籠裏面裝了不少的魚獲,其中就包括了張耀華他們前面提到的長江刀魚。

  這種刀魚的價格昂貴,拿去賣,是一筆不菲的收入。

  忽然,張耀華和朱偉光臉色都變了。

  “TM的!這些麻煩了。”朱偉光開口道。

  節目組的工作人員知道朱偉光是他們領導的朋友,他都說麻煩,那是多大的麻煩?所以聽到朱偉光的話,他們頭皮有點發麻。

  “怎麼啦?”有人問。

  張耀華苦笑,指着那邊剛收上去的地籠:“有條江豚中招了,看樣子是死了。”

  衆人這才明白事情有多大條。

  之前張耀華就跟他們科普過,江豚的地位,比大熊貓都稀有,實打實的牢底坐穿獸。而這些地籠陷阱裝到了一條,還弄死了。

  這要是被曝出去,還得了?

  “還拍嗎?”拍攝的人轉頭看向王導等節目組領導。

  宋青書一咬牙:“拍,給我好好拍。”

  鬼知道這些地籠還裝到什麼?別一會搞出來一條中華鱘來,那真是捅馬蜂窩了。

  又過了一會,那艘船已經堆滿了地籠。

  宋青書接到一個電話,臉色變了變,立即吩咐:“快走!收隊!”

  得!大家明白,他們這些動作,已經引起了某些人的關注。

  兩艘船馬上離開這段河域,返回到JJ市的範圍。

  在這期間,宋青書還聯絡了電視臺。

  電視臺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個爆點新聞,馬上安排人去接應了。

  靠岸後,朱偉光迫不及待跑到收地籠的那艘船去。

  等張耀華帶着黃老師等人也過去,朱偉光興奮地跟張耀華說道:“阿華,知道我看到什麼嗎?”

  這麼興奮?

  收斂一下吧!

  死了一條江豚,還那麼興奮,這要是傳出去,你這傢伙以後不被噴死?

  “什麼?”

  “那些地籠還有云澤公司的。”朱偉光笑道。

  雲澤公司前段時間也上過熱搜,這家公司可謂是將全國釣魚佬都得罪了,也讓全網口誅筆伐。

  沒辦法!他們太無恥了。

  明面上,那是一家生態治理公司,管理範圍包括三個面積較大的天然湖泊。他們在管理水域內投放了大量的魚苗,並驅趕前來垂釣的釣友。由於湖泊面積較大,連同與大湖相連的水面一同被禁止釣魚。

  這就引起了所有釣友的憤怒了。

  按照他們的邏輯,是不是跟那三個湖的所有河流,甚至包括河流流入的大海,也在他們禁止的範圍?

  而且,事後還被人爆出,雲澤公司也使用了地籠這種捕魚方式。

  作爲一家生態治理公司,使用地籠,實在是有點諷刺。

  “本來那件事,已經沒什麼熱度,大家逐漸遺忘了。這一次,必須讓他們再上一次熱搜纔行。”朱偉光對那家公司沒有絲毫的好感。

  有機會弄他們,朱偉光絕不會輕易放棄。

  朱偉光看向宋青書:“老宋,敢不敢一併曝光?”

  宋青書輕笑:“有什麼不敢?這對我們電視臺來說,是好事呀!”

  不用朱偉光說,他都知道該怎麼做了。作爲一名合格的電視臺工作者,要是這點熱點嗅覺都沒有,那很不應該。

  至於後果,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子頂着呢!電視臺大佬如雲,還輪不到他一個小小的主任操心。

  再說了,他們電視臺也不怕,誰還沒有點背景呢?

  先把好處喫下去再說。

  “對了,地籠裏面的魚獲,誰都不許動,別讓我說第二遍。”宋青書目光掃向節目組的人。

  要知道,地籠裏面可是有刀魚的。刀魚什麼價格呀?

  難免會有人鋌而走險。

  別到時候爆料爆到自己身上,那就搞笑了,以後在電視圈還怎麼混?不得被同行笑死呀?

  “可以聯繫野生動物的有關部門,發生這種事,有他們出面更好。”張耀華提議。

  死了一條江豚,那可不是小事了。平時對普通人就那麼狠,捉點麻雀都要送人家進去,就看這次他們有沒有能耐了。

  朱偉光卻不怎麼好看:“人家說不定是自己人。”

  “沒關係呀!反正我們是通知了,他們不派人過來處理,順便曝光咯!讓大家看看他們的雙標。

  既然要搞,那就搞一次大的。”張耀華淡笑道。

  “嗯!有道理。”

  宋青書比張耀華還嫺熟,除了通知野生保護動物的相關部門,還報了警。

  正如張耀華所說,既然要搞個大新聞,那就往大里整,最好就搞得沸沸揚揚,對他們來說,熱度越高,好處就越大。

  雖然有利用江豚屍體炒作的嫌疑,但這也是爲江豚討回公道吧?

  這時候,正在整理那些地籠的人喊道:“你們看,這是不是中華鱘?”

  那人不確定,感覺跟之前拍攝到的中華鱘,好像又不太一樣。這種不認識的魚,他感覺最好還是別碰。

  張耀華和朱偉光走過去。

  “這是白鱘,又是一條一級保護動物,雲澤公司,這次看伱們怎麼解釋。”朱偉光冷笑道。

  看到那地籠,正是雲澤公司的,還有他們公司的標識呢!不能抵賴吧?

  只見那條白鱘已經沒了氣息。

  只見它長一米左右,幾乎塞滿了整個地籠,吻長劍狀,其長爲眼後頭長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前端鈍尖,狹而平扁,基部肥厚。

  白鱘的頭極長,頭長超過體長的一半,其上布有梅花狀的陷器。

  古書上有“鮪口在頜下,長鼻軟骨者也”的記載,將白鱘的生態特徵作了精練的概括。

  白鱘與中華鱘和達氏鱘的主要區別是體上及頭部均裸露,沒有骨板被覆,上下頜上具有細牙齒。

  據瞭解,白鱘棲息於長江干流的中下游,也可在河口鹹淡水水域成活,偶亦進入沿江大型湖泊中,大的個體多棲息於幹流的深水河槽,善於游泳,常遊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幼魚則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

  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佈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如今白鱘瀕危狀況也不亞於大熊貓。

  “啊!又是一級保護動物?”

  宋青書麻了。

  這次,真的捅了馬蜂窩。

  又是江豚,又是白鱘,有關部門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都難了吧?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