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4、夜晚的大峽谷!

作者:泥石像
漂流艇對準了岸邊而去,加上林軒和陳光孝兩個堪比機器人一樣的划槳效率,控制着非常精準的角度對準岸邊停靠。

  靠岸的一刻,陳光孝扛着攝像機踩着水跑了出去。

  而林軒後一步,跳下船拖着繩索上岸。

  直播編導也很懂行的切換了視角。

  視角中,林軒在陽光下拖着船上岸。

  然後接着兩個女孩兒下岸。

  “我們出發?”

  林軒擺頭:“釣魚吧,看看能不能搞到喫的。”

  林軒拿出了三條魚竿。

  陳光孝在攝像機背後吐槽:“還不如直接拿出三條魚比較直接。”

  觀衆也聽得到,彈幕笑成一片。

  這水流太急了,在岸邊拋竿,根本不可能釣到魚。

  甚至讓魚標浮起來都做不到。

  安璐瑤釣魚是新學的,暮雪卓瑪是不喫魚的,也是新學的釣魚。

  兩個人根本不能成功的立起杆子。

  林軒思索了一下,收回了三條魚竿,然後再次開始作弊,拿出了一張射弓。

  現代複合弓,加上帶有魚線的箭頭,可以直接射魚。

  “這是地星北美非常流行的一種運動,因爲地星北美的人不怎麼喫河魚,所以河裏入侵的亞洲鯉魚氾濫,於是衍生出了這種運動。”

  一方面是米國這種美食荒漠,壓根不會做淡水魚,腥味太重,沒法喫。

  另一方面是歷史上的米國整個水系的上游都建立了重工廠,水裏重金屬超標,魚沒法兒直接喫。

  當然了,米國的水可以喝。

  至於專家和資本家是怎麼忽悠他們直接喝自來水的,不知道。

  反正每年總有那麼一萬人以上感染寄生蟲或者沙門菌,這玩意兒在龍國,也就是冰箱裏會有一些,不像米國,廣泛存在於水管裏。

  還有龍國公蛭吹米國人的自來水乾淨,也不知道是不是這些人腦子不乾淨。

  林軒的弓呲溜出去了。

  “這裏是科羅多河上游,這裏的魚可以喫,下游的話,我建議你們別去嘗試。”

  應聲,一條魚被射中了。

  不過,沒能扎牢固,給跑了。

  林軒也是嘆氣:“一般這項運動都是在船上,在湖裏進行的,河裏難度太高了,而且現代複合弓威力不夠,給跑了。”

  安璐瑤看彈幕:“彈幕問爲什麼現代複合弓威力不夠啊,磅數一樣的弓,威力不應該是一樣的嗎?”

  這種五階可以說是搞笑了。

  林軒指着複合弓解釋:“現代複合弓,有滑輪組。”

  “這個滑輪組可以讓複合弓在拉滿後,開始做工,大家學過物理的都知道,這樣的滑輪能減低一半的拉力,但要增加一倍的做功路程。”

  簡單一點說,就是弓弦拉開了一倍的距離,而拉力降低了一半。

  “也就是說,現代複合弓說是六十磅,其實三十磅的力氣就可以撐開。”

  “古代複合弓,是用骨架撐開的,除了那些絕世猛將,沒多少人能靠着肌肉撐開復合弓。”

  “而現代複合弓,因爲容易拉,所以大家玩兒的時候更多的考慮的是準度,而不是力量如何使用。”

  這麼說把,拉古代複合弓,是一種體育鍛煉項目。

  而拉現代複合弓,是一種遊樂項目。

  “大家思索一下,這個弓的弓弦對於施加了六十磅的力量。”

  “和古代的複合弓是一樣的。”

  “但問題是,弓的彈性可不是古代複合弓的一倍。”

  “線的長度多了一倍甚至不止,同樣的力量回彈,這弓真的有六十磅嗎?”

  覺得它有六十磅,那是自己騙自己。

  古代的複合弓,六十磅,配合破甲箭頭,可以在十米的距離穿透一米的仿真人體硅膠層。

  也就是說古代六十磅的弓,可以把三個以上站的近的人一次性撕開。

  如果是裝備了燕字箭頭,可以直接把人體撕裂開十釐米以上的創口。

  而現代複合弓,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取巧是取巧,但並不能提升威力。

  無論用什麼樣的省力裝置,都不可能在省力的同時還保持威力,那是不科學的。

  除非在滑輪組上安裝兩個馬達……

  不過這樣做的話,不如直接拿槍。

  林軒解釋了一下後,直接拿出了六十磅的古代複合弓。

  這玩意兒一出,彈幕上玩兒弓的大神都震住了。

  因爲拉開六十磅的古代複合弓,和拉開一百磅以上的現代複合弓差不多。

  在這一行裏,絕對可以說是大神。

  只不過,這東西在古代,那就是個垃圾弓。

  古人用的弓一般是在四十磅到一百六十磅之間,六十磅只能說剛入門。

  古代傳說中的鐵胎弓,拉力是三百三十斤(四百磅,另一說有點扯是八百斤、近一千磅)。

  不過歷史上記載的,能拉開鐵胎弓的人……還真有一個。

  歷史記載中,靖康之變前,康王作爲使節,一人獨闖金兀朮十萬人馬的大帳。

  金兀朮看康王長得瘦弱,就派了刀斧手以刀門列隊嚇唬他。

  康王一點都不怕,而且還以一手拉開鐵胎弓,一個人震住了金兀朮十萬人馬!

  要知道,那張鐵胎弓,在北方傳承的國度傳承了三百年,都沒任何一個人拉動過一絲一毫,只是作爲裝飾品被金兀朮收藏。

  康王卻把它拉滿了!

  這東西,三百三十斤的拉力,能拉開它,不說生裂虎豹,單手拎起一個壯漢,跟玩兒一樣。

  這位康王一個人震住了金兀朮十萬大軍,讓金兀朮感覺,大宋也是有牛人的,不敢擅動。

  這康王是誰呢?就是後來著名的二逼皇帝,謀害岳飛的宋高宗趙構。

  從孤身一人入敵營,震懾十萬大軍的康王。

  被敵軍嚇破膽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的皇帝。

  是一個人???

  趙構這個人,還真是能文能武,而且文武全才。

  武,力開鐵胎弓,能在亂局之中建立南宋。

  文,極善於書法,特別是行書,連陸游這種堅定地鷹派都誇他書法好,那書法真的是好的沒邊兒了。

  他聰明嗎?不聰明能編出‘泥馬渡康王’這種活兒?

  他聰明嗎?聰明能在編出‘泥馬渡康王’後把救自己的李馬毒殺了?

  這個人是南宋開國時最猛的人,也是南宋開國時最慫的人。

  這個人是當時最文武全才聰明的人,也是當時最懦弱無能的人。

  這個人是當時最雄心壯志的人,也是最鼠目寸光的人。

  既不和親不納貢,要和金國開戰。

  又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飛殺害。

  這些讓人糾結的東西合在一起,塑造了這個牛逼的傻逼。

  你說他作爲皇帝賣國是什麼行爲?爲人不齒,被釘上恥辱柱。

  可如果沒有趙構,搞不好元朝之前還會多一個金朝,時間一長,後面還有大明恢復中華的一天?估計是沒可能了。

  所以這個人,一般的歷史學家都會避開他,不去談論他。

  一般來說,歷史上有功有過的皇帝很多。

  但是大功大過能到趙構這一步的,還真沒有。

  據記載趙構開一石五斗連射三箭連中紅心,大概就是開一百六十磅的弓三連發紅心,放今天怎麼也是個奧運冠軍。

  要是沒有迫害岳飛殺害忠良那些事兒,搞不好射手這一行,還得認他當祖師爺。

  這種複雜性,就是現實的魔幻之處,遠比小說給人的感官刺激強烈萬倍。

  編故事是要講邏輯的,現實不用講邏輯。

  直播中的林軒,拉開了六十斤的複合弓,引弓不發。

  震的彈幕全是666。

  【不太懂行,這很6嗎?】

  【這豈止是6,簡直是6!】

  【這麼說吧,現代業餘玩兒弓的,能做到六十磅古代複合弓引弓不發的人,不超過十個。】

  【專業的就不說了,專業的不練這個,術業有專攻,現代射箭已經不玩兒這個了。】

  【我曹,那真的是有點6啊!】

  【不是,爲什麼現代玩兒弓的做不到這一點,古代很常見?】

  這就不知道爲什麼了。

  大部分人認爲,現代人的體質遠超古人。

  但是弓這玩意兒,真不是這樣體現的。

  古代普通弓兵用的弓,現代最頂級的射箭玩家都拉不開。

  可能是因爲現代人就是玩兒玩兒,而古代的弓兵,一場戰爭開弓三次手臂就報廢了腫成大蘿蔔,需要修養很久才能參戰,以命再開弓,和現代人玩兒不是一回事。

  ‘xiu!’

  箭矢激射而出。

  接着,河裏一條魚直接側着翻了起來。

  【準啊!】

  【牛逼,引弓不發就是厲害!】

  林軒:“大家別學我開弓的方法,容易手指脫臼的。”

  開弓分成地中海式和蒙式,也就是大拇指開弓和食指中指開弓兩種。

  食指中指開弓,很容易引弓不發。

  大拇指食指開弓引弓不發,可以直接把大拇指拉脫臼,而且是永久性損傷。

  【我嫌命太長嗎學這個?】

  【笑話,太看得起我了,根本拉不開六十磅古代複合弓……】

  【多慮了,不說拉不拉得開六十磅古代複合弓,買都買不起這玩意兒。】

  複合弓的複合,顧名思義,就是多種材料製作的。

  複合弓一般都是牛角牛筋等東西製作的,而弓弦一般都是魚膠或者蠶絲。

  一把弓現代復刻都得幾萬的價格,在古代更貴,爲了一把弓得殺六頭牛。

  林軒拖着大鯉魚往上走:“藍星北美的水道,亞洲鯉魚入侵也很厲害啊。”

  這條魚一看就是和龍國買得到的鯉魚一樣,是入侵物種。

  “不過百年前的時代,世界各國互相引入動植物,造成物種入侵很常見,現在要控制,得花很大的成本了。”

  “北美可以推廣淡水射魚運動,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亞洲鯉魚的泛濫。”

  有了這條大魚,就不用作弊找食物了。

  一行人開始真正的徒穿大峽谷。

  “這裏到處都是需要攀爬的地形,而且這些石頭非常危險。”

  很多石頭都是卡在巖縫中的。

  從巖峯中前進,需要爬上擋路的石頭。

  而這些石頭一旦鬆動,壓下來,那就出人命了。

  林軒開路,陳光孝找位置拍攝。

  安璐瑤和暮雪卓瑪按照林軒探路後的路走。

  “穿越大峽谷和在這裏攀巖,其實不是個人運動,而是羣體運動。”

  林軒指着前方的小崖壁,一共三米高。

  “比如這種地方,攀巖高手如履平地,但是普通人卻費盡力氣也上不去。”

  “但攀巖高手可以在石頭裏打入攀巖釘。”

  “後來人就可以用攀巖釘承重前進,就很輕鬆了。”

  “大量的高手探查後,可以把大峽谷附近的這些地形,分成中高低三種難度的路線。”

  “分別以紅黃藍三色攀巖釘或者這種特製的金屬路標作爲標記。”

  “等這項運動的參與者越來越多後,整個地形就會變成天然的攀爬場地。”

  這兒太適合練習攀巖了。

  如果去絕壁或者帶瀑布的高崖練習徒手攀巖或者工具攀巖,其實很不適合。

  但是這裏,很多地方高差就是幾米,大量的十米以下的巖壁,大量的非常分明的凸出的攀爬點,非常適合新手。

  在地星,整個大峽谷往東北方,都是這樣的場地。

  除了攀巖,每天也會有大量的自行車和摩托車進行山脊極限速降。

  這裏可以說是天然的極限運動場。

  【我覺得這個建議好,大家都是後人的老師,不斷的探路,總有一天能把這裏的小地形全部摸清。】

  【有意思啊,沒想到攀巖居然不是個人運動,而是羣體性運動。】

  林軒帶着隊伍一直前進,直到來到了一個崖壁處,距離地面一共有二十多米。

  也沒有適合雙股繩的石柱。

  林軒:“就在這裏安營紮寨了,做一個永固攀巖釘。”

  林軒摸出水泥砂漿,直接開始工作了。

  林軒在崖壁前五十釐米把脆弱的砂岩打開了一個深坑,然後用水泥砂漿開始灌入這個坑。

  “這種地形,可以配合水泥打入永固攀巖釘。”

  “這種就別節約錢了,用最好的鋼材,要不然到時候腐朽了,還得重新打,到時候千瘡百孔。”

  【有點意思啊,我有點想參加這項運動了。】

  【老實說,的確有意思,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給後人留路,也是一種成就。】

  試想一下,自己留下的一枚攀巖釘,後人不斷的使用,十人使用,一百人使用,一千人使用,這種成就感,是一種深度參與感,不是普通的事情可以獲取的。

  林軒知道,自己的路線,以後肯定會有很多初學者嘗試。

  “大家一定要在室內場地多鍛鍊一下繩結以及下降系統的使用,再來做這種挑戰。”

  “安璐瑤和暮雪卓瑪她們之前都是專門練過的,大家別沒有經驗就隨意模仿啊!”

  陳光孝也抽空,站在崖壁上拍攝下方的景色。

  崖壁上面這邊,基本沒什麼植物,也就有一些枯樹枝。

  而下面有一些灌木,以及抗旱的草,還有死水坑,搞不好地下還有活水。

  安璐瑤暮雪卓瑪在附近收集着木柴。

  林軒:“一般來這裏是不可能攜帶帳篷的,太重了。”

  “所以可以在崖壁石洞做庇護所。”

  “但一定要生火,還要檢查裏面有沒有響尾蛇。”

  “往上,降溫厲害,要是你就這麼睡着,響尾蛇可就過來取暖了。”

  林軒生火後,把這個半封閉崖壁檢查了一下,有用大樹枝蓋了個擋風面,蓋上防水布,生起火堆做飯。

  “所以大家看到了,徒步穿越大峽谷和攀巖實際上是同步進行的,明天我會挑戰比較有難度的項目,而我們全過程路線,會是入門級路線。”

  “魚烤的差不多了,大家,明天見!”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