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不給面子
第二天一早帶着禮物和黃永庚來到了方家。
當他見到舒滿倉的時候,整個人都愣住了。
難怪爹會誤會。
倘若舒遲跟他和爹站在一起,大家必然會說他們三人才是一家人。
老三不管是性子還是相貌,都和他們一家人格格不入!
舒遲,是易老先生給舒滿倉取的新名字。
戶籍上已經改了,唸書得有個正式的名字。
老先生還給他取了一個字:暮客。
舒遲,字暮客,以後有了功名再取號。
暮客讀書遲,就該比年輕人更加勤勉努力纔是,老先生是這個意思。
黃永林在打量舒滿倉,舒滿倉也在打量他和黃永庚。
黃永庚一看就是舒家人。
世上相似的人有很多,故而舒滿倉對他和黃太傅的父子關係是存疑的。
但當他看到黃永庚的一瞬間,所有的疑慮就都打消了,他確實應該是黃家的兒子。
此刻,舒滿倉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心情,不甘和怨恨自然是有的。
若不他的人生沒被換掉,就不該有那麼多的苦難!
他的人生將會是另外一番風景。
那對夫妻爲何剛開始的時候會對他好?
估摸着是沒生育,他是唯一,故而纔會送他去念書,可後來生了老二,有了自己的親兒子,那麼他這個外人,自然就會被拋棄,被當成牛馬!
可笑啊,他一直執着於幼時的那點兒溫情,捨不得放手,總覺得是自己不好,所以纔不被父母喜歡。
故而就一直討好,一直討好,有了妻兒之後,還讓妻兒跟他一起討好!
舒滿倉想親手掐死那個時候的自己。
是個笑話不說。
還苦了他的妻兒。
舒滿倉的態度始終透着疏離和冷淡。
小山也是一樣。
父子兩個的表情同出一轍。
家裏的事情並沒有瞞着小山,小山本來就早慧懂事,他又聰明。
瞞着他他會根據蛛絲馬跡去猜測,反倒是耗費他的心神。
舒春華的態度非常明確,那就是不認親,如果舒滿倉非要認祖歸宗,她會勸娘和舒滿倉和離,然後帶着走小山。
上輩子方家覆滅是被人坑,被人害,這輩子想盡辦法彌補之後,方家能保住。
但是黃家的覆滅純屬自己作的,舒春華不敢保證自己能力挽狂瀾。
所以,她不能把娘和小山都搭進去。
而且,她憑什麼爲黃家殫精竭力呢?
就憑血緣?
舒春華表示她的血不太熱!
她給出的理由很是簡單:“黃太傅是帝師,每一任妻子都來歷不凡。
他的兒子們娶的妻子也都是出自名門。
娘一個鄉下婦人,無法跟她們相處,不知會喫多少暗虧!
高門大戶的後院兒女眷,欺負人的時候都是笑盈盈的,讓你挑不出錯來,但心裏卻會非常委屈難過!
而且,她毫無靠山和背景,想找你撐腰,狀都不知道該怎麼告。
難道跟你說妯娌們說話她聽不懂嗎?
你會覺得這是大事兒嗎?
便是你覺得,你能怎麼辦?
去找黃太傅告狀?
黃太傅會體諒你?
會理解你?
能理解你?
爹,您要榮華富貴我們不攔着你,但娘跟着你忍了那麼多年,吃了那麼多的苦。
我希望她的餘生不會再爲誰而隱忍,只有甜,沒有苦!”
“再說了,爹,他們對你來說是三十多年素未蒙面的陌生人,知道真相之後或許會對你心懷愧疚,因爲愧疚對你好。
可是在一起相處的日長了,沒有日以夜繼積累而來的感情支撐,愧疚又會維持多久呢?”
“當我們小地方的人初來乍到,因爲不懂京城彎彎繞繞的規矩在人前丟臉的時候多了。
當我們不小心得罪了權貴,或是權貴純屬看我們不順眼的時候多了。
當我們被人故意嘲笑奚落的時候多了……
你猜,他們會不會厭倦,會不會埋怨我們不懂禮數,總是惹事?”
這個理由,打消了舒滿倉的所有想法。
他是想回去的,想讓當年那件事大白於天下,想讓冒牌貨人人喊打,想給妻兒一個安穩的,可讓他們過人上人生活的家。
倘若一切都歸位,他的女兒就是太傅家的千金,哪怕和衙內和離,將來也能找個比他更好的歸宿。
不和離,方家也只能一輩子捧着他的女兒。
他的兒子也有恩蔭的資格,可以不用去考秀才,歲數一到就能去國子監唸書,然後直接考舉人。
就算是考不上,也能靠着恩蔭做官。
這也是爲什麼這麼多人削尖了腦袋去讀書,去考功名並費盡全力往上爬的原因。
但閨女的提醒,如同給他兜頭澆了一桶冰水,把他給澆了一個透心涼。
是啊。
只靠着愧疚支撐的感情,又能維持多久呢?
火被澆滅了,舒滿倉就能正常思考了,靠誰不如靠自己,看着默默和女兒站在一起的兒子,他就知道妻子會如何選擇。
除了方永璋之外,易老先生的學生對他都相當冷淡,這讓黃永林有些詫異。
他可是帝師之子,還是太子的伴讀,而且還是大學士,平日裏巴結他的人不知凡幾,怎麼這對父子的態度這麼奇怪。
他有什麼地方得罪他們了嗎?
沒有啊!
黃永林壓下心中的疑惑,他開始考校他們。
讓他驚訝的是這對父子的基本功非常紮實,舒遲的弱項在詩詞上,小山的詩詞比他父親好。
至少有些靈性。
雖然趕不上歷史上的那些神童做的詩,倒是有模有樣,可圈可點了!
原本爹的意思是讓他們都恩蔭進國子監,國子監裏有給勳貴子弟混日子的地方。
讓他們進去混個資歷,以後也好安排差事。
然而現在看來,舒小山和舒遲都是可造之材。
送去混日子的只有方永璋一個。
考校完了,他就提出這個建議。
舒滿倉和小山異口同聲地拒絕,方永璋想也不想:“聽我娘子的!”
黃永林:“……”
易老先生:“多謝賢侄掛念他們,但小山還小,舒遲也還差點兒火候,就不用浪費你家的恩蔭名額了!”
“將來他們要是有本事就自己去考國子監,要是沒本事就去考府學。”
“國子監裏的貴人太多,不太適合鄉下來的老實人!”
“請你回去告訴你父親,我的學生,不必他操心!”
管得真寬!
煩死了!
道不同不相爲謀,死老頭兒不懂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