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人心
“能跟着大將軍,真是我等之福!”
“來來來!”
“咱們一起敬大將軍!”
這一次,大將軍在恭王那裏立下大功,要知道另外一個譁變的將領,就是大將軍親自去策反的!
恭王許諾,只要能登基,便提大將軍的庶妹爲皇貴妃。
將來,也不是沒可能當皇后。
而且,大將軍的妹子已經爲恭王誕下皇子。
衆人一起暢想美好未來。
這時,一名十分年輕的小將站了起來,他端着杯子走到誒延慶的面前敬酒:“末將感謝大將軍的知遇之恩,感謝大將軍的提攜之恩。
若不是大將軍,末將這輩子恐怕都掙不了這麼多的錢……
末將不太會說話,總之,一切盡在酒中,末將先乾爲敬!”
喝完,他又道:“末將此生,但凡將軍有驅使,必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裴延慶正是籠絡人心的時候,他連忙起身去攙扶喝完就單膝跪地劉定國。
“定國兄弟,快快請起,嗚……”他的腹部忽然一疼,裴延慶低頭看去,便見劉定國手握匕首,狠狠地捅進他的肚子裏。
他把匕首抽出來,繼續狠捅。
“噗噗噗~”
“想驅使爺爺,下輩子吧!”撇延慶死前,狗蛋兒在他耳邊惡劣地笑道。
捅完,劉定國摔了杯子。
頓時無數士兵蜂擁進來,提刀朝着宴會中的將領們砍去。
劉定國大喊道:“恭王逼宮失敗……陛下有旨,投降不殺!”
“罪魁伏誅,其餘人等投降不殺!”
啊?
恭王逼宮失敗?
先前還狂歡的將領們頓時如霜打了的茄子一樣,整個人的力氣被抽乾,束手就擒。
狗蛋兒勾脣笑了。
笑容如浸了寒冰似的。
這幫人想弄死公爺,弄死娘子和兩個小主子……他一個都不會放過,要他們統統去死!
陛下說投降不殺。
又不是他說的。
等着吧。
等事情平息之後,他再慢慢殺這幫狗東西!
公爺將所有的家產都賣光了,可見這幫狗逼把公爺逼迫得多狠!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邊關軍營,類似的事情也在上演。
李安邦,就是三娃子,也拿下了讓士兵譁變來逼迫公爺掏錢的將領首級。
不過三娃子和狗蛋兒的招數不一樣,三娃子是帶人殺進將軍府,殺了個三進三出!
殺得渾身都是血。
對三娃子來說,如果要弄死主子的人是皇帝,他就殺進京城反了這天罡。
直接擁立主子當女皇就完事兒了!
他這輩子都忘不了少年時,主子是怎麼救了妹妹的命,把他們兄妹從深淵拉回人間的。
這一次皇帝的雷霆手段,不但震懾了朝堂,還震懾了天下。
午門外天天都有斬首的項目。
賀明斬首這天,白顯仁一家子流放出京。
流放之前,他們一家子人被鎖着帶去了刑場,看賀明被滿門抄斬。
白家人嚇死了都。
白顯仁的心中非常不是滋味。
他的父母后悔,大哥大嫂卻樣樣都怪他。
他不想爭辯。
怪他嗎?
確實也怪,怪他沒有堅持,明知道父母耳根子軟,大哥大嫂又眼皮子淺,還是禁不住他們的央求,做了不該做的事情。
好在他懸崖勒馬,沒有鑄成大錯。
好在公爺看在他們以前的情分上,同意他休妻,並且讓妻子帶走他們的孩子。
白顯仁看到賀明人頭落地。
看到他死前痛哭流涕,一個勁兒地喊後悔的醜態。
又想起當初賀明的瘋狂,心中感概,人啊,真不能太貪,也不能忘恩負義。
觀刑過後,白家人被押解出京。
十里長亭的位置有人架着馬車等着。
隊伍停了下來。
趕車的車伕不知跟押差說了些什麼,那押差竟解開了白家兩老和白顯仁的枷鎖腳鐐,讓他們去坐馬車。
“是公爺吩咐的!”
白顯仁沒想到公爺會照拂他至此!
眼淚一下子就滾落了下來。
兩老更是跪地向京城方向叩拜。
這時車伕過來道:“公爺說,和公子以前的情分,就此一筆勾銷,以後就全當從未認識過。”
白顯仁聞言踉蹌了幾步,淚流滿面地跪地朝着京城的方向叩拜。
謝謝你!
衙內!
謝謝你還念我們的舊情。
若有來生,我必當牛做馬,結草銜環來還你的恩義!
見白顯仁和父母都上了馬車,白大兩口子就跟押差鬧騰起來:“我們也要坐馬車,都是一家人,憑啥他們能坐,我們不能坐!”
“趕緊幫我們把枷鎖拿開,安樂公的命令你們竟敢不聽!”
回答夫妻倆的,是押差毫不留情的鞭子。
被抽了一頓的兩口,再不敢有半分的廢話了。
……
朝堂上的官員再度少了三分之一,但是,替補的人員不要太多!
現在的皇帝根本就不愁沒人用。
至於公爺賣光的產業,不過是左手倒右手罷了,沒有絲毫的影響。
這一波,皇帝的國庫和私庫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不少。
畢竟這波抄家的數量有點兒龐大。
六年後。
天下格局再度大變。
易老先生當上了丞相,公爺當上了副相,公爺的親爹升吏部尚書,方家勢力一躍成爲全京城最爲強勁的勢力,無人能避其鋒芒。
公爺在當計相的這些年,把京城到各大州府的路修了一遍,該拓寬的拓寬,該休整的休整。
然後還把府城到縣城,縣城到鄉鎮,鄉鎮到村子的路都修了一遍。
又把天下的河道都修了一遍。
不徵勞役,只在農閒的時候招工,讓百姓們有更多的掙錢機會!
用的全是地方上收上來的田稅,真正地做到了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除此之外,公爺還將皇帝海鹽的收入全要了過去,並且把這些收入全部都投放到教學上去。
擴編府學縣學,在鄉鎮上設置鄉學。
只要是考進去的,全部都不收束脩,束脩皇帝替他們給。
讓全天下的學生,成爲真正的天子門生。
公爺把修路辦學當成首要的事情來辦,還在舒春華的建議和幫助下,制定了完善的學院管理機制,只要是學院出了秀才舉人,先生都能得到朝廷的物質獎勵。
秀才獎勵二百兩一個人,舉人獎勵一千兩一個人。
如果出了進士,那麼教授他的老師就獎勵五千兩一個人。
這麼豐厚的獎勵,刺激着那些先生們沒事兒就到處溜達去發掘讀書的苗子。
這一舉動,讓許多真正的農民的孩子也有了讀書的機會。
同時,舒春華和皇后也就是以前的皇貴妃莊氏,也將女學開遍了整個大靖。
不管是男學還是女學,除了教科舉的,還有教謀生技能的。
同時,科舉也進行分類,不再只考一樣。
按照將來爲官執政的方向去考。
六部九司農寺……都有偏重的專業學問。
而且,這幾個部門的官員,也可以往宰相的位置上走。
這就給讀書人許多不一樣的選擇,大家就可以根據至極擅長的方向,來調整主攻的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