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關於跨年妖
“所以市場漲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恰恰是風險比較大的時候,因爲這個時候大家都看好上漲而忽略了風險,”
葉璇道:“不錯,風險纔是第一課,賺錢是第二課,”
“一些技術理論只分析這個上漲,那個上漲,但是他們不分析如何下跌,這就成了他們用一隻腳走路,永遠走不穩,”
“因爲股市是風險大於機會的地方,”
“股市是虧錢機會大於賺錢機會的地方,”
“就像我們買的這個黑芝麻,我們昨天並沒有賣在最高,因爲什麼?”
“因爲不需要賣在最高,”
“之所以要出,因爲我們要規避風險,”
“那如果只想到賺錢,是不是漲停之後又要接回來?”
“當然是不行,”
“有些散戶就是這樣,他賣了,也賺錢了,但是後面又去接,”
“他們接的理由不是因爲買點明確,而是因爲賣了又漲了,所以要買,”
“一個股票,賣了之後,一般是不能買的,因爲這就是自相矛盾,”
“既然要賣,肯定是因爲股價不太行,既然要買,肯定是因爲股價非常的行,”
“所以,賣了一般不要去買回來,因爲那是自己違背自己的交易邏輯,”
“當然了,賣了再買,也不是100%的不行,但是情況非常的特殊,比如那種龍頭股,早上因爲看不清出局,下午又因爲看清了買回來,”
“這個時候因爲早上覺得可以止盈出局,但是下午買盤又佔了上風,而且股票又是一個龍頭,買回來次日賺錢的概率大,一般問題不大,”
“但是不管如何,那個買點應該和前面的交易拋開,”
“簡單理解就是,我們重新買入的時候和之前的交易無關,”
“前面是前面的,後面是後面的,不要混爲一談,”
“我們既不能因爲前面的賺錢想當然的去買,也不能因爲後面自認爲要大漲去買,一切都要以股票的交易標準去搞,”
“只有秉承自己的交易原則,遵守自己的交易紀律,執行自己的交易計劃,纔可能走上穩定盈利的道路,”
“所以一波也好,二波也好,都是概率,”
“突破了不一定就能走第二波,”
“而第二波的高度也有高有低,”
“就我們的這個黑芝麻,昨天就走了嚴重分歧路線,那今天正常是個低預期,”
“那它這個第二波就不太強,”
“既然第二波不太行,很顯然,已經和我們當時買入的預判不一致,”
葉美美道:“所以我們買入黑芝麻,是因爲它是個第二波,我們本來預判是個跨年妖行情,但是市場不給力,”
葉璇道:“現在跨年還有一個月,自然還不存在啥跨年妖,我們買入的時候沒想這個問題,”
“不過既然談到這裏了,就有必要講一下這個跨年妖的邏輯,”
“一個跨年妖嘛,一般來說,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市值不能太大,這是硬性條件,”
“如果一個股票市值已經500億了,那麼很顯然很難大肆炒作,”
“既然跨年妖是炒作,也就是炒題材和人氣,和所謂的價值投資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
“所以,妖股的前提是這個股票必須是漲的很犀利,”
“而所謂的犀利呢,就是要大漲,”
“既然要大漲,如果還沒有漲,市值已經很大了,那麼顯然很難大漲,”
“所以一個妖股,一般最好是在70億到150億左右的市值爲好,”
“就像當年的九安醫療,股價漲了那麼高了市值才300億,當時沒有漲的時候市值比較小,這樣的股票有成長的空間,”
“那些還沒漲已經是比較大的股票,如果大漲就是1000億,甚至2000億,資金比較難搞,”
“比如像永輝,供銷大集這些股票,成爲妖股的概率比較小,因爲市值比較大了,”
“妖股的第二個條件是股票的價格不能太高,這個和市值關係不大,就是單純的股票的價格,”
“通常來說,一個股票如果已經是30塊錢了,那麼很難成爲妖股,因爲股價太高了,漲個四倍股價就是120塊錢,”
“而這種價格太高,導致散戶不太好買,最後不太好換手,所以資金如果要打造妖股,一般選擇的價格都是比較低的,”
“最好是那種十塊錢左右的,甚至低於十塊的,”
“這樣股價即使翻個三倍五倍,股價也才幾十塊,”
妖股的第三個條件是需要題材或者天時地利人和,
好的題材可以打造妖股,比如九安醫療,是因爲核酸炒作起來的,
葉美美道:‘那這個天時地利人和指的是啥?’
葉璇道:
“就是一些特俗的時刻,比如跨年妖,可能沒有什麼重大的題材,但是恰好處於那個時刻,就有可能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利好也能炒作起來,”
葉美美道:
“所以跨年妖可能因爲板塊和人氣就炒作一波又一波,”
葉璇道:
“不錯,”
“因爲每年的跨年時刻,大家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需要一兩個漲的比較犀利的股票,這樣讓新的一年的股民看到希望,”
“所以跨年妖一般都是12月末,也就是這個月的月底,如果有那種股票出現,又有買點出現,是可以參與的,”
“妖股的特徵嘛,一般都是需要一個第二波,這樣股價漲的纔夠味道,”
“因爲A股是一個監管的市場,往往因爲各種原因導致第一波不得不歇一歇,那麼第二波的時候,因爲監管的時刻已經過了,就又有了炒作的機會,”
“就今年的跨年妖吧,現在還看不出啥眉目,按照年底的熱門,我們大致可以預判一下,可能會在零售電商或者科技數據領域,”
“這個科技數據板塊是較長週期的一個熱點,這個年底呢,一般都是消費的高潮,所以可能炒作一波,就像當年的那個西安飲食,炒作那個預製菜就拉了兩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