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到達51區
“首長,我的想法基本上和梅所長差不多,有些想法得益於剛纔梅所長所言。另外,我把EMC小組後面行動初步計劃向首長報告。”周源停頓了一下,稍微整理了一下思緒,然後目光看了看首長和梅帆,“我的想法也許違背科學,不過既然科學在這個世界存在悖論,我也不在意了。”
“首先請容許我介紹文明等級劃分。在1964年,尼古拉.卡爾達舍夫設想了外星文明的等級,通過掌握不同能量控制技術進行文明等級的劃分。他認爲人類文明的技術進步與其國民可控制的能源總量息息相關。根據這條思路,他從低到高確定了銀河系中文明發展的三種類型:行星系文明,該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這意味着他們可以主宰整個世界能源的總和;恆星系文明,該文明能夠收集整個恆星系統的能源;河系文明,該文明可以利用銀河系系統的能源而爲其所用。後來宇宙學家使用卡爾達舍夫指數來預測未來的技術進步和域外文明。目前我們地球人類還只是處於卡式指數左右的水平。河系文明,高級文明或者說更高一級文明,超級文明,應該不是太多,畢竟這種文明利用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有人認爲,‘卡爾達肖夫指數’式的分類不一定就能反映實際存在的一種先進的文明,因爲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可能只消耗不多的能量就足以達到‘奇異科技’的水平,它們能夠具備產生並利用這些能量的技術,而並不是實質的消耗量。
下面說說生命形態,著名生化學家阿西莫夫在《並非我們所認識的》一文中提出了六種生命形態。當然,阿西莫夫的生命形態分類主要是依據生命行星環境條件所進行的劃分,在此我作一下擴展,高級生命形態可能有:非金屬基生命,比如我們碳基生命,或許有硅基生命、硫基、氟基、氮基之類的生命;金屬基生命,比如機械生命;智能生命,比如智能AI,那種具有自我意識並能進化的程序體,當然這種AI也許並不是天然存在,有可能人造然後進化;特殊生命,比如等離子體生命、電磁生命、純能量態生命、純意識類生命等,這些我們不能說沒有,畢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最後說說文明類型,主要依據其內部關係和對外影響,我大致分爲以下幾種:
殖民型:這種文明有一種消耗資源和無限繁殖的本能,就像一羣有智商的蟑螂。
王蟲型:僅僅王蟲有智慧,其他個體智慧程度低或者根本沒有智慧。
共生型:這種文明比較特殊,它們的生存不是以競爭,而是以合作爲基本保證,它們與某些生物形成了共生和合作的關係。
集權型:指最高社會權利滲入到每個個體的生活之中,並且要求每個個體都堅決執行,比如古代皇帝制。
代議型:這是目前人類所處的文明種類。文明內部分成複雜的權力團體,尚未進入統一文明時代。這種文明的個體擁有幾乎平均的智力和能力,個體間差異較小,通過各領域內明確的分工,完成整個種族知識的積累,通過選舉或戰爭選拔出部分個體行使決策權。
統一型:這種文明實現了文明內部的統一,建立了凌駕於整個文明之上的權力,基本能夠避免同族戰爭和暴力,極大的提高了社會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和能源損耗,同時明確了文明的前進方向。這也是人類很可能的發展方向。
聯盟型:可能意外地與周圍的外星文明建立了聯繫,並與之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從而可能導致自身文明迅速暴漲。
競爭型:這些文明之間處於激烈的競爭狀態,這會極大的促進文明的發展,他們競爭的結果很可能是全方面發展而非全部毀滅,以至於在不太極端的情況下,這種混合文明幾乎100%都會走向高級文明。
星艦型:這種文明的母星可能由於災變、戰爭、入侵、消耗等原因而被毀滅或不再適合居住,而這個星球的文明的科技已經允許其進行星際航行,在他們又沒有合適移居地的條件下,他們很可能建立起以星艦作爲母星的星際文明。這種文明起點比較高,而且一般都具有較強的危機感和生存願望。
亞當型:這類文明種族是被更高級文明創造的。他們不是自然演化出的文明。至於目的,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也許是爲了研究,也許是爲了戰爭,也許是爲了利用,也或許是僅僅爲了證明他們可以。
AI型:這是僅有的一種非生物型文明。他們是高級文明所創造。爲了某些目的,他們建造了這些AI,同時賦予他們建立文明的能力。
超人型:這類文明也比較特殊,他們的個體擁有強大的自身能力,甚至是超能力,通過自身強大的能力保證生存。他們本身的能力使得他們省去了很多麻煩,不必像其他文明一樣通過技術進步彌補自身不足。
創世型:他們出於各種不同目的,在宇宙中創生了多種文明和多種事物,是名副其實的‘造物主’。
首長,對於目前情況來說,我在此進一步大膽猜測,基於光速下降以及物質和能量考慮,我個人認爲,因爲能量無處不在,高級生命很可能是一種純能量態的,不必受制於軀殼和物質,嗯,抱歉,這個我要好好再想想。接下來說說我對後面工作計劃安排。”
“周院士,這個你先不急,等到了51區看過後再說”,首長打斷了他。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