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周裏鄉三級幹部會(再續)
陳觀講的興起,滔滔不絕,坐在主席臺的座位上,揮動着右手,帶着明水口音的普通話聽起來異常清晰,還透露着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誘惑力!
講完爲什麼要以小城鎮建設爲龍頭,接下來陳觀又講了爲什麼要以公路建設爲助力。
陳觀說,《水滸傳》裏有個神行太保,叫戴宗。腿上綁上四個甲馬,可以日行八百里。那是小說家施耐庵幻想出來的“神行法”,就象臭丫頭做夢變成七仙女一樣,是假的!但是,現在有了汽車,有了公路,別說日行八百里了,日行八百公里都是小菜一碟。但問題是得有公路纔行!就象仙女山村的老鄉們,有許多人這輩子都沒去過水泉市、明水城,就是來一趟周裏街也很難。兩個年輕人談對象,要訂婚了,媒人陪着去給女方買衣服,從仙女山走到老城村,得走幾個小時,衣服還沒挑好呢,天都快黑了,擺攤趕集賣衣服的人還要回縣城去,脾氣急躁的很,一言不合,談對象的小兩口就吵架了。結果,衣服沒買好,姻緣也吹了。要是公路修通了,年輕人談對象,騎個摩托,男的帶着女的,半個小時就從仙女山跑到周裏街了,連媒人都不用了,兩個人買好衣服,還有時間去看個電影,那感情自然是好的不得了了!
不光是年輕人談對象,陳觀說,只要公路修通,周裏鄉南北東西的距離瞬間縮短,仙女山的人家想去看看老城村的親戚,很簡單,早上起來,直接坐車去,到親戚家喝完湯,不耽誤坐車回去下地幹活,種的麥子、豆子、玉米自不必說,連山上的柿子、核桃、中藥材,都統統能變成錢,收入登時就大幅度提升。大家想一下,以前周裏鄉老百姓的柿子只能做柿餅自己喫,以後鄉里要選拔優秀的做柿餅高手,到秦省去學習,回來專門做柿餅、賣柿餅,弄一個漂亮的禮品盒,印上仙女山特產柿餅的商標,一盒2斤柿餅賣十幾元、甚至幾十元錢,送到水泉、西京、古都、省城甚至京城、上海這些大城市的高檔賓館,或者是土特產門市,過年的時候,讓城裏人嚐嚐仙女山特產柿餅,順路把錢賺回來,難道不比現在這樣天天撅着屁股幹活不強?
歸結到一點,陳觀說,要想富先修路。美國、西歐爲什麼那麼富?雖然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人家早已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海運等全方位的立體交通網。就拿西歐來說,抗戰前,人們出行的工具就是家用小轎車了。而當時的中國,騾馬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新媳婦回孃家,騎個毛驢就很不錯了。現在,美國的高速公路已經達到幾萬公里了,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太,都開着車在高速路上飛馳,那車速,能把年輕人都嚇暈!
講到爲什麼要以發展高山綠色蘋果基地爲主線時,陳觀掰着手指頭給大家算賬,算種一畝地種一料小麥、一料黃豆能收入多少錢,然後再算種一畝蘋果能收入多少錢,用實實在在的數字,讓幹部們明白爲什麼說一畝園十畝田的道理所在。
不過,陳觀說,這事兒不能盲目樂觀,發展蘋果比種莊稼強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也有的地方種蘋果不行,收益並不高。原因是什麼呢?一是沒有形成規模種植,產量太小,很難吸引來外地客商,銷路不暢;二是蘋果質量不行,大小不一,病蟲害沒有根絕,甜酸度達不到要求;三是品種老化,不適合市場。因此,周裏鄉發展高山綠色蘋果,起點必須要高。要到農大去學習參觀,引進最新型的紅富士品種苗木。還要建立一支業餘技術員隊伍,聘請專家學者來指導種蘋果。苗木剛栽上時,要用塑料薄膜覆蓋,樹幹成型時要適時剪枝,掛果時要疏花疏果,還要給蘋果套上袋子,在保證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杜絕雨水沖刷留下的疤痕和病蟲害。這樣生產出來的蘋果,才能算是優質蘋果,才能走進人民大會堂,才能暢銷海內外,才能賣出大價錢。
一句話,要麼不搞,要搞就搞最好的!
陳觀在滔滔不絕地講,坐在他身邊的縣委副書記崔貴友心裏直納悶,沒聽說五龍峪過去種有蘋果啊,陳觀這是從哪裏學來種蘋果的知識?難道是他在中原大學上學的時候,去參觀過農校、林校的實yàn場?
常務副縣長金明成也有點暗暗納罕,覺得陳觀確實是個全面手,講小城鎮建設講的好,講修公路也講的好,沒想到講發展高山綠色蘋果基地也講的這麼出彩,都有點象農科所的專家了!
不光是兩個縣領導心裏驚異,那些縣直機關幹部,沒有一個不驚訝的。很多人都想不到,原來周裏鄉黨委書記陳觀這麼有水平!
崔瑩和陳觀太熟悉了,知道陳觀很能幹,很有能力。但是,她也想不到陳觀竟然如此有水平,講起話來,不要稿子,信手拈來,字字句句都是錦繡!
崔瑩聽的很清楚,陳觀講話沒有嗯嗯啊啊之類的囉嗦字,也沒有停頓,幾十句裏就沒有一句是重複的。而且,陳觀講話抑揚頓挫,高潮迭起,特別善於調動聽講的人的情xù,就好像專門是在做演說一樣!
崔瑩這才知道,自己對陳觀的瞭解還不夠,甚至是還差的遠。這小夥,不知道身上有多少事情都瞞着自己呢!
實際上,這次召開全鄉三級幹部會議,陳觀做足了功課,準備的非常充分。他倒不是講給崔貴友、金明成、崔瑩這些領導們聽的,而是一心一意要給周裏鄉的鄉村組三級幹部們洗腦!特別是那些村組幹部,都是老老實實的山裏人,祖祖輩輩在土地上打熬,思想很固執的,許多人都是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死抱着傳統農業不放。不把道理講透的話,很可能會出現一種尷尬局面:那就是鄉里辛辛苦苦花錢把蘋果樹苗買回來了,送到老百姓手裏了,也栽到地裏了,但是到明年麥收種秋莊稼的時候,說不定許多老百姓嫌地裏的蘋果樹影響犁地,直接就順手拔了,拿回家當燒柴了。
這種事兒山裏老百姓乾的多了,不知道前幾年縣裏動員種的蘋果園,有多少都是被這樣毀了。而且,把蘋果樹拔了的老百姓還不認爲做錯了,相反還認爲作對了,覺得還是自己聰明,知道縣裏、鄉里說的不行,沒見那些栽蘋果的人家蘋果爛在家裏賣不出去麼?還耽誤了種莊稼!
山裏老百姓的脾性也只有從小在山裏長大的陳觀知道,象崔貴友、金明成、崔瑩這些不是在山區長大的幹部,理解不了老百姓的心思,他們只會認爲老百姓保守、愚蠢,爛泥扶不上牆!
陳觀不但要把道理講透,把幹部們的思想轉變過來,讓他們當鄉黨委、鄉政府的宣傳員、工作員,回去發動羣衆貫徹落實鄉里的決定。而且,陳觀還要通guò這次三級幹部會議立威,讓幹部們知道陳書記的水平很高很高,不是他們能夠比的。這樣,他們纔會信服和服從。
人都是崇拜權威的。這一點,陳觀非常清楚!
又講了爲什麼要發展綠色蔬菜基地、優質中藥材基地,優質畜牧產品基地、優質良種基地、優質河鮮基地、優質菸葉基地。
講這些問題的時候,陳觀深入淺出,用老百姓耳熟能詳的例子說明問題,鮮活生動,聽得幹部們如醉如癡、一臉呆笑,和魔怔了一樣,幸虧大家還知道一遍遍鼓掌!
陳觀講完,縣委副書記崔貴友、常務副縣長金明成都做了簡短而重要的講話,中心意思就一個:要把小城鎮建設搞好!
由於陳觀講的時間太長了,會議結束的時候,天都黑了,幹部們只能在機關食堂喫晚飯了。
崔貴友、金明成走的時候,看陳觀的眼神都有點異樣。
陳觀以爲是飯菜不好、招待不周,兩個縣領導不滿意了,就小心翼翼地問崔書記、金縣長對周裏鄉工作還有什麼指示?
金明成嘆了口氣,說到:“天不怕,地不怕,就怕陳書記來講話!陳書記啊,你當鄉黨委書記太屈才了!要是你去當個教主什麼的,估計信徒一定會非常多!我總算明白澹臺明月那麼漂亮,爲什麼要死要活地非要望你懷裏撲了!”
崔有才說不管怎麼說,陳觀的講話,是他聽過的最有水平的講話,不單單是思路清晰的問題,而是有一種鼓動力,或者說是煽動力!
陳觀也笑了,說兩個領導太高看他了,主要是他從小在山裏長大,知道老百姓的想法和願望,能講到點上而已。
金明成就說,他記得很清楚,在陳觀講話的三個小時裏,全場鼓掌36次,那是真正地講到村組幹部們的心窩裏去了!
陳觀不再囉嗦了,親自開車門,送兩個縣領導回縣城去!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