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正卿求賢,張良借箸 作者:未知 第七章、秦正卿力邀華少入秦效力,華少獻策意謀西秦 十月下旬,參加十月會的商家開始將貨物打包,裝車船準備打道回府。 早就累的筋疲力盡的貨商們,首選去聚賢樓看演出,以最後的狂歡爲十月會畫個圓滿的句號。 這其中,也包括,當日在飛燕大街上和陳川對峙的秦正卿。 最早他是不屑於觀看這樣的所謂演出,幾個乞丐能有什麼花頭?但是敏銳如他,親眼看着那羣被人們踩在泥裏的小乞丐,在短短的一個月裏聲名鵲起,連奉國侯府都邀請他們去堂會,華少,那個少年,不簡單。 回國前,他給華少遞了帖子,相邀怡清源小聚。 華少痛快地接受了邀請,二人雖然年紀相差雙十,卻相談甚歡,秦正卿高瞻遠矚,華少博聞強記,竟有相見恨晚之感。 秦正卿看了一眼自己的侍衛,那人衝秦正卿點點頭,秦正卿這才真誠地對華少說:“爲兄虛長几歲,便倚老賣老,直接給賢弟說了,大燕開國廿年多,窮兵黷武,天災人禍不斷,餓殍遍地,民不聊生,似賢弟者多不得志,與其在大燕光陰虛度,不若跟爲兄去西秦一展抱負。爲兄定竭力舉薦賢弟,在大秦必將鯤鵬展翅,扶搖直上。” 華少笑笑搖頭說:“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大燕再不濟也是小弟的家鄉,小弟沒有治國平天下的大才,卻願意憑藉一己之力爲百姓謀些小福利。” 人各有志,秦正卿有些惋惜,卻也不能強求,便轉了話,問華少:“似我大秦,十年九旱,賢弟可有良策?” 華少略一思忖,搖頭說:“小弟對大秦知之甚少,不敢妄言,不過大秦與諸國關係親厚,互通有無,亦可解困。小弟於藥材略有了解,似北沙蔘、關防風、水飛薊、桔梗、黃芪、白芷、枸杞、穿山龍、沙苑子等藥材極喜旱地,這些藥材似榮國便難以種植,而榮國雨水充足,盛產稻米,大燕盛產黍米,而藥材不足,以藥材換糧食,如此,互惠互利,豈不更好?” 秦正卿說:“大秦藥田極少,藥農更少,只怕百姓畏難,不敢種植藥材。” 華少說:“這有何難?朝廷派人發送種子,教授種植方法,官府與百姓簽下購銷合約,先借口糧於百姓果腹,待藥材成熟,百姓上交完畢再把餘銀付訖便可。” 秦正卿低垂眼皮慢慢地喝茶,朝廷稅收一直不足,西秦在整個大陸,武力雖強,卻天災不斷,資源匱乏,經濟最爲薄弱,和百姓簽訂購銷合約,要先行墊銀,只怕國庫難以支撐啊!再者,以往亦有類似交易,雖可互惠互利,然則四國互相觀望推脫,戰略性的交易談何容易,曠日持久,總是無果而終! 華少似乎隨意地問:“聽聞有個天下玉苑,不僅與四國交情深厚,就連西戎人也與他們往來甚多,何不與他們合作?全權交由他們操作,這事也許就簡單了。” 秦正卿大喜,又問了諸多細節,華少一一細答,秦正卿愈發覺得華少年少有爲,極爲難得,於是再三邀請,華少笑而不答。 雖有遺憾,笑談中卻切實地解決了一件民生大事。 秦正卿輕鬆一口氣,天下玉苑,財帛厚重,獨立於四國又與四國關係交織繁複,與西秦朝廷亦有合作。無論他們買賣做得多大,到底是民間百姓交易,這以藥材換糧食,水到渠成,簡單多了!即便銷路出現意外,虧損的也是他天下玉苑。 秦正卿十分高興:“賢弟,爲兄現在就想一睹你那些小兄弟的表演。” 華少笑說:“秦兄要是光臨,小弟必定叫兄弟之家的兄弟們竭盡所能。還望秦兄多多打賞!” 哈哈大笑,賓主盡歡。 子嬰也不知道找了誰,硬是在十天時間裏,把《神猴記》前40回抄寫了兩百多份,蠅頭小楷,字跡清晰,文稿整潔。華少看了看那些字,字體不一,但都是好字,心下感動,對子嬰說:“這些都免費送,是不是太大方了?”子嬰說:“只要你覺得有必要,就不可惜!” “子嬰此言甚合我意!”華少直直地看着他笑着問,“子嬰有多少人可用?可否對我直言?” 子嬰一時驚愕,被口水嗆了一下,咳嗽了半天。華少靜靜地等着他咳嗽完畢,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子嬰受不了他的盯視,拍着胸口說:“我是有一些人可用,不知道你想幹什麼?再繼續抄寫《神猴記》嗎?” “如果我說是呢?”華少坦然地看着子嬰。 子嬰探尋地看着華少:“我怎麼覺得你不是抄寫這麼簡單呢?” 華少看他不願意說,微微一笑,說:“等你想說的時候再說吧。” 聚賢樓的最後兩場演出場場爆滿。除了激動人心的歌舞,席禮的故事也講得越來越好,魔術和小戲最爲吸引人,演出後茶樓飯館幾乎人人都能來幾句小戲裏的臺詞。 尤其一個《誠信》的小戲目,“奸商也發現良心”,給兄弟之家再次賺足口碑,交口稱讚這個藝術團不僅節目新穎,還富有教化意義。 故事說一個皮貨商去鋪子裏購買幾包名茶,茶商轉身包茶葉時,不小心掉地上一錠銀子,皮貨商立即偷偷地揣起來了,迅速地拿了茶葉就出門了。之後兩人鬥智鬥勇,最終皮貨商拿到了新茶葉,銀錢也全部還了回去。 故事一波三折,由聚賢樓的藝人演活了,全場人既笑又覺得深受啓發,做人做事將心比心,誠信才能換來真誠對待! 秦少傑果然來捧場,打賞竟然是百兩黃金。可把小演員們開心壞了!秦少傑回西秦之前再次找到華少,力邀他前往西秦,並贈予他一枚玉印鑑,華少仔細看去,是一個篆字“晉”,秦正卿解釋約:“家父賜字晉。賢弟若去西秦,可執此去長安清華府找爲兄。” 清華府? 都是聰明人,有些事,心照不宣! 華少把印鑑藏好,兩人拜別。 回到羊皮巷,華少立即給心舞寫了一封信,最後重重寫下:不遺餘力推行! 李嬤嬤納悶華少爲何爲秦正卿如此打算?僅僅是知遇之恩? 華少只說了八個字:張良借箸,意在西秦! 十月會一結束,整個范陽城頓時安靜了不少。離奉國侯府的演出也提上日程。子嬰召集了席禮、吳觀、小漁、小戲子等人去了聚賢樓,和翟掌櫃以及聚賢樓的部分參演的藝人一起商議擬定演出劇目。 奉國侯老母親慶生,穩妥乃第一重要,不一定多精彩,全身而退是上策。翟掌櫃和子嬰都非常贊同。根據這個前提,大家討論商議擬定十個節目的戲摺子,由吳觀送給秦宇。 轉眼間就到了十一月初九,奉國侯府的馬車來接兄弟之家的孩子住進奉國侯府。奉國侯府佔地極爲寬闊,整條迎駕大街都可看到侯府高高的硃紅圍牆,以及裏面檐角高挑的樓閣。 大門和主院他們的身份是沒有資格走的,只從角門入得侯府後面的園子,只見正門五間,上面桶瓦泥鰍脊,那門欄窗戶,皆是細雕古樸花樣,一色水磨羣牆,下面白石臺磯,鑿成梅蘭竹菊,左右一望,皆雪白粉牆,下面虎皮石,隨勢砌去,開門,只見迎面一帶翠嶂擋在前面.白石嶙峋,或如鬼怪,或如猛獸,縱橫拱立,上面苔蘚成斑,藤蘿掩映,其中微露羊腸小徑。順着鵝卵石的羊腸小徑一路分花拂柳而來,但見四周亭臺樓閣,眼前一汪澄碧,沿岸楊柳依依,柳絲垂落在碧水中映出清澈的豔影。湖中佇立着涼亭,碧瓦飛甍。鋪着富貴花開紅毯的長廊貫穿了整個樓閣,樓閣幾乎佈滿雕花格子窗,典雅精緻。 再穿過一條稍微寬敞的甬道,豁然開朗,一個巨大的戲臺赫然在目,雕樑畫棟,裝飾精美,戲臺長寬皆十丈有餘,寬敞空闊,後臺連着三間盥洗室和東西廂房更衣間,戲臺正對面是兩層的觀賞樓,一樓包括臺前比較寬敞,已經擺放椅子數十把,樓上的觀賞臺茶几太師椅就位。正是府裏堂會的地方。 奉國侯老母七十大壽,奉國侯專程回了范陽,范陽一應大大小小的官員和家眷都來給老太太捧場,從辰時老太太接接受子孫跪拜,之後接見各府主母,宴席遊園,直到下晌未時,秦大管家纔來通知席禮,申時開始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