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擬定封賞 作者:未知 楊忠彪和董萬里在聚義廳的外面等着,兩個人抱着膀子,等了好半天,卻也不見堯定海和沈白出來,於是在楊忠彪的提議下,兩個人開始切磋武藝。 楊忠彪當年在飛猿軍當小卒,董萬里得到了堯定海的真傳,兩個人也算是棋逢對手,斗的酣暢淋漓,很是痛快。 但最終,還是董萬里技高一籌,將楊忠彪擊敗。 比武雖然是競技,有所損傷再所難免,兩人比試之後,楊忠彪的腿被董萬里所傷,蹲在地上半天爬不起來。 董萬里也很是負責人,讓人取了藥酒來,親自幫楊忠彪擦抹。 楊忠彪發出了一陣痛苦的聲音。 “哎呦!” 董萬里呵呵笑道:“楊兄忍着點,我這藥酒很是有效,乃是我山寨特製的,對跌打損傷最有療效,不消一個晚上,保你依舊活蹦亂跳!” 楊忠彪嘿嘿的笑道:“董頭領最後的那招掃堂腿,當真是凌厲的很!某家都沒看清你是怎麼出招的,就被掃倒在了地上,這仗輸了不冤!” 董萬里笑呵呵地道:“多大點事?楊兄大可不必如此誇讚,再說這招也不是我自創的,乃是寨主所傳授。” 楊忠彪感慨道:“寨主居然如此了得?唉,真不愧是縱橫一方的綠林豪傑,着實是深藏不露。” 董萬里好奇的看向裏面,奇道:“怎麼這麼久了還沒出來?大當家辦事,從來沒有這麼磨嘰的啊,往日裏與人談事,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乾脆得緊。” 楊忠彪嘿然道:“這不是碰到公子了嗎?哪能和別人相提並論。” 董萬里低頭沉思了一會,感慨道:“你說的倒也是,大當家雖然他了得,但姑爺也是個妙人啊。” 就在這個時候,兩人聽到裏面傳來了一陣腳步聲。 二人扭頭看去,卻見沈白和堯定海一同走了出來。 堯定海樂呵呵的,一副神清氣爽之相,顯的意氣風發。 沈白黑着臉,走到有點一拐一瘸的。 堯定海走到董萬里身邊,對他道:“萬里啊,去召集山寨的各部頭領來此,老夫要就招安的事,跟他們談論一下箇中的細節。” 董萬里聞言,不由渾身一顫。 他驚訝的看向堯定海,奇道:“寨主,您適才說什麼?招安?您要歸順官府?” 堯定海點了點頭,道:“不錯,老夫同意招安了,怎麼?你有意見?” 董萬里急忙搖了搖頭,道:“不是不是,屬下如何敢有意見,大當家稍候,屬下這就去招呼人!” 說罷,董萬里抓頭看向沈白,向他伸出了一根大拇指,然後便飛也似的跑了。 楊忠彪疑惑的看向沈白,奇道:“公子,你這是怎麼了?” 沈白憤憤的往楊忠彪身邊一坐,道:“掃堂腿掃的?” “啊?”楊忠彪聞言,驚詫的看向堯定海,奇道:“大當家的……給你施展掃堂腿了?” “他說不過我,心裏憋氣,雖然答應了招安,但卻乘我不備偷襲我。”沈白皺起了眉頭,陰陰的看向堯定海,似乎是在考慮怎麼報這一箭之仇。 堯定海卻哈哈大笑,絲毫不以爲意的仰天長笑,胸中氣悶全除。 沈白又看向了楊忠彪的腿,奇道:“你這又是怎麼弄的?” “屬下慚愧,也是敗在董萬里的掃堂腿之下。” 沈白長嘆口氣,這叫什麼平海寨?乾脆叫掃腿營算了。 …… 沈白說服了堯定海,整個平海寨決定向官府投誠。 肖彬聞言大喜過望,他一面派人,快馬加鞭的將消息帶進京城,一面派人給平海寨送去酒肉糧食,用作安撫之用。 雖然事先肖彬曾跟天子稟明過平賊方略,但事有所成,接下來怎麼做還得需要天子定奪。 金鑾殿上,天子看着肖彬的奏報,露出了笑容。 十年以來,江南匪患像是今年這麼順利的傳來捷報,對於天子來說還是第一次。 “肖彬乾的不錯,不枉朕如此信任他。”天子滿意的看向羣臣,道:“江南討伐軍成立沒有多久,便一剿一撫,平定兩大賊寇,此等功績,朕已經是多年未聞,傳朕旨意,加封肖彬爲忠武郎,卓兵部擬定時日,卓其再接再厲,加速平定南賊。” “遵旨。” 天子向着龍椅上微微靠去,道:“江南匪患若平,則東南各省稅銀庫府安定,屆時大楚便有了餘力,朕亦是可以放手一搏了。” 就在這個時候,下方的羣臣中,一個身材魁梧,相貌儒雅的中年人站了出來。 “陛下,臣有事啓奏。” 楚皇臉上的笑容消失了。 他直了直身子,道:“皇弟有何要事?” 泰王面色平靜,畢恭畢敬的呈遞上了一份奏摺,道:“陛下,肖彬這次平南兩戰有功,擬定了一份名單交給兵部,奏請爲有功之人蔘議封賞。” 楚皇點了點頭,道:“肖彬此番功績卓著,想來也非他一人之功,請命敕封有功之人,也在情理之中。” 泰王恭敬地道:“臣對此也並無異議,只是肖彬請封的人中,有一個人似乎前科頗重……不可敕封。” “哦?”楚皇聞言笑了:“皇弟多年來主管兵部,何時又對吏部之事有所瞭解?” 泰王平淡地道:“陛下,非是臣對大楚各級官員檔案有多熟悉,實乃是這個人之所作所爲,讓臣弟想忘也忘不了……陛下還記得去年恩科舞弊案中,有一人因證據不足,爲陛下御筆親赦?” 楚皇的雙眸一眯,似乎是在回憶着。 “好像,是有這麼一號人,怎麼?他也在此次肖彬的舉薦名單內?” 泰王沉聲道:“根據肖巡撫使的奏報,此人在平定江南賊寇中,似是功績不小。” 天子接過了宦官常德呈遞給他的泰王那封奏摺,打開仔細的看了一會,恍然道:“哦,對了!朕想起來了。” 他站起身,笑着對泰王道:“此人去年似乎是在應試之時,曾作策論詆譭皇弟,朕知道後當時便罷了他的士籍,令其終身不能入仕……” 說到這,楚皇頓了頓,又道:“想不到這小子居然劍走偏鋒,文道不走走武道,呵呵,還能幹出這樣的大事,倒是令朕倍感驚異。” 泰王淡淡道:“不論他功績如何,此人的前科畢竟太重,其行有損朝廷威嚴,不死已是恩典,臣計議,萬不能授此人以官位,無論是文官或武官,皆不可授,還請陛下酌情審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