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王萬東眼睛一亮,秦長清沒有當場拒絕,就是還有門:“小秦教授,你的意思是------”
“國有企業改制,沒有必要一定引進個人或者外資,完全可以遵守市場規律,進行股份制改革。
當然,這需要上層足夠支持,否則僅僅是政策就很成問題。”
盛世豪爲難的說:“秦長清同志,支持是一定的,但是紡織廠改制已經失敗一次了,同興市政府爲此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假如這一次改制再次失敗,同興市真的要破產了!”
秦長清眯起眼,冷笑一聲:“從前那也叫改制?不過是讓股權更混亂罷了,除了讓那幾個混賬的賬號上多了很多錢,於國於民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益處。
讓我承擔改制的責任未嘗不可,前提是把之前改制那幫混蛋吞下去的給我吐出來!”
秦恩生正色道:“這一點請小秦教授放心,省紀委對那幾個人早就有備案,不出三月份,這幾個人都會被中紀委請去喝茶!”
秦長清深深的看一眼秦恩生,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突然睜大眼睛:“也罷,不就是改制麼?成功如何?失敗又如何?”
說着看向盛世豪,“盛市長你放心,假如改制失敗,我不會讓市政府買單!”
同興市紡織廠,是計劃經濟年代的產物,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時候,國家在同興市投資了幾個大企業。
當時從關裏支邊來的大批工人,都是光棍漢,爲了解決男女比例失衡,才建起的紡織廠。
華夏國內類似的企業很多,這種不接地氣--沒有原材料,不練內功--沒有拳頭產品,沒有活路--沒有市場的三無企業,讓地方政府極爲頭痛。
就像同興市的紡織廠,一千七百名員工,一千六百名退休人員的安置就是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
紡織廠如今值錢的,絕對不是那些老掉牙的設備,而是位於市中心的地皮。
上一次改制的時候,就曾經提議,出售紡織廠場地,用來置換郊區便宜土地,這樣利用差價,政府補貼一部分還可以重新建起一座紡織廠。
這個提議得到了當時省市兩級領導的賞識,可惜被職工們否決了。
紡織廠的女工都是戀家的好女人,這要是把紡織廠遷移到郊區,來回上下班太費勁了!再者說,那地皮如何作價?
這一點是雙方當時矛盾的焦點,女工們不認可省裏評估的價格,認爲是嚴重低估。
這可是關係到全廠新老職工切身利益的大事,紡織廠那麼大的地皮,數萬平方米,一平方面上下差價百八十塊,就是一筆巨資。
當時的職工代表大會,質疑省裏的評估,認爲想出資購買地皮的企業,和省裏某些機構關係不清不楚,很難做到公正。
其實在第一次改制的時候,別說同興市,就連整個興安省都沒有商業地產一說。
到了今天,所謂的商業地產還是南方發達地區的說法,在這個偏僻的城市,也只有工業用地和住宅用地。
就算是有商業用地,也沒有當成純粹的商業用地來操作,更不要說定價。
別看紡織廠都是一些婦道人家,能量大着呢!三千多人的企業,有很多人跟上層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想要折騰出一點事情,真的不要太費力氣。
於是,第一次改制很杯具的落幕,唯一收穫的,就是多了幾個個人股東!
秦長清接下這個燙手的山芋,實非所願,不過既然秦長清接手的事情,就會不遺餘力去幹好。
第二天,秦長清來到紡織廠調研,紙上看來終覺淺,遠不如實地考察來的真切。
紡織廠如今叫做同興市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其實不過是換了一個牌子,反倒是增加了一幫吃閒飯的傢伙。
每年這個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吞噬的同興市資金數千萬元,實實在在的吞金黑洞。
眼前這位公司老總衣冠楚楚,儀表堂堂,看上去也就是三十幾歲,叫文正源。
紡織廠窮的都揭不開鍋了,文正源老總的車子卻是一臺正兒八經的新款奧迪,這可是正廳級高幹標配,對於處級老總來說,是超標。
“歡迎市委領導來我公司調研,秦書記,我可是久聞大名,今日得見真實三生有幸啊!”
秦長清冷冷的和對方握手:“文總氣質不俗,屈就紡織公司的老總,倒是讓秦長清刮目相看。”
文正源一呆,沒想到這位冷冰冰的,一點都不像資料裏介紹的:“哈哈,屈就不敢當,文某也是想爲同興市排憂解難。
可惜智商有限,非但沒有爲紡織廠解決問題,還把自己的資金深陷進去,慚愧,慚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