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當初有很多小道消息,稱老人家和秦老不合,在很多問題上意見相左。
老人家和秦老雖然都主張改革開放,但在一些問題上同樣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分歧。
不承認有分歧,不是唯物主義;過分誇大這種分歧,甚至把他們的關係描繪成權力鬥爭,更有悖歷史的真實。
政治領導人由於分管工作和看問題角度的不同,有時也會在某些事情的關注重點和認識遲早深淺上產生差別。
因此,事業能否成功,關鍵取決於他們尤其是核心決策者之間能否汲取對方的長處,並給對方以支持。
華夏改革開放初期,各項事業之所以進行得比較順利,很大程度正是依賴老人家與秦老之間的這種相互支持、配合和補充。
秦老一貫主張是以計劃經濟爲主、以市場調節爲輔。
儘管後來他同意關於計劃經濟爲主不等於指令性計劃爲主,指導性計劃也是計劃經濟的具體形式,指導性計劃主要依靠經濟槓桿的作用來實現的提法,但仍然堅持“在改革中,不能丟掉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經濟這一條”。
而老人家在這個問題上一開始與秦老的主張一致,1982年4月,他在一次談話中說:“最重要的,還是秦老說的,公有制基礎上的計劃經濟,市場調節爲輔,全國一盤棋,主要經濟活動都要納入國家計劃軌道。”
後來思想有了很大發展,八十年代末老人家在接見軍隊幹部時說:“要繼續堅持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這個不能改。
實際工作中,在調整時期,我們可以加強或者多一點計劃性,而在另一個時候多一點市場調節,搞得更靈活一些。”
正因爲如此,“計劃經濟爲主、市場調節爲輔”被寫進了總書記所作的中央十二大報告中,成爲華夏經濟體制改革初期的目標模式。
至於在特區問題上,秦老認爲:“現在搞特區,各省都想搞,都想開口子。
如果那樣,外國資本家和國內投機家統統出籠,大搞投機倒把就是了,所以不能那麼搞。
特區第一位的問題是總結經驗。”
但是每一次秦老和老人家的意見相左,都會最終選擇無條件支持老人家,就像秦老幾次和中央領導人的談話,開誠佈公的講:“我們國家,在目前第一位的領導人是XXX同志。”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秦老率先批評過去計劃工作中的弊端,對推動全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進行突破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改革,產生過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在擴大民主方面,秦老的觀點與老人家也是完全一致的。
很多人認爲,秦老是保守派,根本就是無稽之談,秦老一直是堅定支持改革中求穩,而不是激進。
說白了,兩位老人的目標一致,只不過是殊途同歸!
秦長清沒想到會認識這樣一位太子,這可是頂級的了,絕對不是馮玉那種假模假式的。
看來,這裏纔是華夏最頂級太子黨聚集的地方,每一個的身份,都絕對不弱於蘭老大。
相比之下,陳總在這裏似乎就算上是小字輩了,國務委員的姑父,並不能在這裏產生一點優越感。
胡鬧目光炯炯,一個勁盯着秦長清看,看得後者有點發毛。
胡鬧伸出小舌,舔一圈芳脣:“秦長清,我聽說你很能打是吧?我們······”幾個大老爺們兒齊齊伸出大拇指向下,胡鬧一瞪眼:“什麼意思啊你們?找打是吧?”
幾個人齊齊無視小女人的挑釁,和一位特種兵教官級的動手,這些人沒有那麼白癡。
一個清瘦的年輕人笑着伸手和秦長清相握:“你好,我是嶽鵬,久聞大名。”
秦長清也笑了,對於嶽江山的公子,秦長清也曾經聽齊斐介紹過,別看身子骨似乎很單薄,惹事的能力一點也不弱。
據傳聞,嶽公子遠比齊斐要能惹事,齊斐在秦長清來到教育部之前,幾乎是家到教育部兩點一線,近乎一個宅男。
這位似乎天生就是好動基因,從來不肯憋在家裏,唯一值得嶽書記慶幸的,這個兒子總算是有分寸。
充其量也就是打打架,偶爾和警員談談心,或者挨一頓胖揍,在醫院泡幾天小護士。
嶽鵬和馮玉那些不一樣,是年輕人的性子使然,本質上絕對不壞。
秦長清對嶽鵬和齊斐兩位師兄,都很有好感:“嶽師兄,沒想到我們兄弟會在這裏相識,還真是緣分呢。”
胡鬧見沒人搭理她,氣鼓鼓的罵道:“一羣酒囊飯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