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1章
只是單純憑藉這麼一點土地,別說是發家致富,就是養家餬口都很勉強。
鄉里的很多壯勞力都出門打工,賺點外快,補貼家用。
實際上這樣的鄉下,讓村民出外務工,倒也不是爲一項富民措施。
作爲一個內陸省份,淮陽省從改革開放以來,就是勞動力輸出大省。
爲淮陽省賺取了大量的勞務費,同時,那些高檔人才也都流失異鄉,這未嘗不是淮陽省經濟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
秦家樓鄉鄉政府駐地,秦家樓村新任村官助理黃路,是淮陽省大學經濟系高材生,立志於“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只是在學校中學到的那些東西,和村上根本沒有任何交集,這讓黃路很是苦惱。
簡單喫完早飯,秦長清就找上了黃路,小夥子住在一個簡單的民居里面。
拾掇的很乾淨,沒有很多單身漢的垃圾,也沒有很多的怪味。
如果換做是秦某人,他經常會買回來一大堆內衣褲和襪子,隨時換掉。
讓秦長清洗衣服,按照秦媚兒的說法:“那可是幫了洗滌劑廠家的大忙!”
秦某人向來不以爲恥:“我這也算是爲產業進步做貢獻!”
眼前清爽的感覺,讓秦長清很欣賞面前的小男生:“聽說你來這裏快一年了,怎麼樣?住的還習慣嗎?”
黃路苦着臉說:“住的好壞倒是無所謂,我們下來早有心理準備,可是不能夠給秦家樓村的村民找到致富的途徑,這纔是最讓我痛苦的事情。”
“喔?怎麼個情況?我們聊聊。”
黃路給秦長清面前放下一壺茶,坐在對面嘆口氣:“這裏既沒有山也不靠水,村屬範圍內,也沒有任何的礦產資源。
想要搞蔬菜大棚,距離中心城市太遠,道路條件也不好。
您來的時候,想必也親身感受過那條土路,那樣的道路環境,等到蔬菜運輸過去,無論銷售價格還是質量,都沒有辦法和郊區蔬菜媲美。
搞養殖業吧,這裏土地生產的糧食,除了繳納公糧的,也就是夠人喫馬用,再想養豬養雞養鵝,實在是有點勉強。
我也嘗試過爲這裏招商引資,可是······”
秦長清靜靜的聽着黃路訴說着自己的苦惱。
這是一個有追求的年輕人,秦長清忽然發現,以自己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在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面前,居然有一種“老了”的錯覺。
兩個年輕人在黃路的小屋聊了很久,直到村上有人來找黃路:“黃路,你們那些大學生都來了,在村委會,等着你呢!”
上午在村委會,課題組的成員和黃路幾位大學生村幹部繼續座談,這些人都是和黃路先後來到秦家樓鄉的,每個人都懷揣着夢想,但是一年來的現實,讓這幫年輕人變得沉悶了很多。
在秦長清看來,這反倒是好事,農村工作原本就是枯燥乏味的,沒有踏踏實實的工作作風,就會把工作流於浮華,很難爲當地老百姓做出真正的貢獻。
這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積累和磨礪,有了這一段人生體驗,撐過來的,肯定會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材。
這一點秦長清堅信不疑,以往的經驗證明,必要的磨礪是年輕人迅速成才的捷徑。
黃路這一年來,對秦家樓村做過細緻的調研,談話根本就不用看筆記本:“秦家樓村距離縣城湯山縣20。
9公里,距離黃海省豐縣23。
6公里、膠東省單縣32。
7公里,豫州省虞城縣51。
1公里。
基本上就是一個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民風淳樸,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就是觀念落後。
從八十年代中期,這裏的男人開始走出去打工,只是每年在外面拼死拼活的,掙到的工錢着實有限,還有一些收不回薪水的······”
秦長清對黃路很欣賞,這個小夥子的工作很細緻:“謝謝你黃路,你的這些資料,給我們節省了很大的精力。
我想,任何一個地方,也不會是應該受窮的,讓我們一起努力,把秦家樓鄉建設的越來越好,讓這裏的村民過上富足的生活!”
蘭苑海所做的工作,出乎幾位中組部幹部的意外,居然是收集了大量當地的風土民情:“秦教授,按照您事先的安排,我收集了諸多淮北特色民俗民風,有淮北花鼓戲,黃梅戲,泗州戲,墜子戲等。
還有湯山縣年畫、鍾馗畫、農民畫、洋蛇燈、藥物布鞋製作工藝等等很多。
這裏地近黃淮,災害頻繁,住居簡樸,衣着樸素,民風剽悍,多出英雄人物,爲我國數千年來政治史的中心,其代產英雄,龍跳虎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