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2章
正是有了他們的宣傳,民俗扶貧,纔會深入人心,迅速成爲留守婦女和老人們喜愛的一項工作。
秦長清在甘麗倩和陳峯的陪同下,走訪第一批響應號召,生產民俗工藝品的農民:“大嫂,問一下,您這忙活一天,可以做多少個洋蛇燈?”
女人嘆口氣:“一個人快不起來,傢什也不湊手,一天最多做四五個。
明後天娃他爹回來了,我們兩個,一天最少可以做十四五個。”
秦長清笑了:“也就是說,如果形成工序化生產,就是幾個人配合着生產,就像城裏的工廠那樣,大家通力合作,工作效率會提高三倍以上?”
婦人一愣,隨即回答:“呃,是這個樣子的啦,可是村上的都喜歡自家坐在熱炕頭上做,誰也不願意和別人搭夥,這東西各家都有自己的有竅門捏!”
秦長清微微一笑,看向身邊的黃路:“應該組織村民,形成小型的手工作坊,未來甚至可以組成手工合作社。
這樣工作效率就會極大提高,農民們也就沒有必要走出去,在家門口就可以賺到高額的工資。”
蘭苑海想了想,算了一筆賬:“目前每個洋蛇燈的收購價是兩元五角,成本大概在一元左右,人工達到一元五。
如果組成合作社,那麼每人每天大約可以生產十五個到二十個。
不用多,就按照一個婦女每天生產十五個算,刨除管理成本,一個人也可以收入二十元以上。
天!一個月就是六七百塊錢?縣裏局長的薪水不過如此!”
黃路攥緊雙拳:“是呀,只要我們把這些產品都收購銷售出去,秦家樓鄉的老百姓完全沒有必要走出去,在家裏賺的錢就比出外打工多得多,這還沒算集約化生產,節省下來的運營成本!”
婦人有點發呆,一個月能夠有六七百塊錢的收入?這在秦家樓鄉的村民看來,那是可望不可即的夢想:“真的真的可以賺錢?六七百塊錢?哎呀媽呀,娃他爹要是回來了,我們家一個月就要賺上千塊錢,比地裏的收入還要多!”
一直默不作聲的甘麗倩也被這筆帳驚呆了,如果每一個農村的壯勞力,不不需要壯勞力,這種紙活老弱病殘都可以搭把手!如果每一個農村勞動力,都可以賺到六七百塊錢的月薪,那意味着什麼?
要知道,此時肅州市市裏公務員的薪水也不過幾百塊錢,像甘麗倩市長一個月才一千多。
也就是說,如果秦教授的設想得以實現,肅州市的整個鄉村,就會變成希望的田野!
只是,秦教授的設想真的可以實現嗎?這個纔是最主要的問題,很多東西設想是美好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會有諸多的問題。
眼下最關鍵的,就是銷售!
假如生產出衆多的商品,卻不過是自娛自樂,沒有人前來收購,那纔是災難呢!僅憑民間藝術品供銷公司那一百萬,絕對是無法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此時秦長清的心中卻是另外的想法,在他看來很多時候,三農問題實際上就是觀念問題,像是這種傳承了幾千年的家庭式生產,早就被現代化大生產所淘汰。
但是在這種窮鄉僻壤,依舊還是頑強的存在着,制約着華夏農村的生產力。
固然這種民間傳承的手藝,爲保留民俗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同樣也沒有大發展的前途。
商品之所以成爲商品,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產量!只有達到一定的產量,這種產品才具有了商品的價值,否則,充其量也就是小範圍內娛人娛己的小玩意罷了。
怎麼樣改變老百姓的觀念,讓他們從小農經濟大踏步跨進商品經濟社會,這正是黃路這樣的大學生需要面對的問題,怎麼樣讓老百姓放棄這種落後的思想觀念,絕對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就像前幾年推廣良種,推廣化肥,很多人都認爲,那些超高產的東西,喫着不香,不如從前的老種。
追過化肥的糧食,喫着有毒,沒有農家肥生產出來的東西純淨!
這種觀念在八億農民中,有着廣大的市場,可以想像一下,如果不使用良種,華夏一年的糧食產量會是多少?如果沒有化肥的投入,以華夏耕種了數千年的貧瘠地力,還能生產多少糧食?
很多在城裏人眼中順理成章的事情,拿到鄉下,就變成了大逆不道!這種落後的觀念,纔是制約華夏八億農民走上致富道路的死敵!大學生村官計劃,就是要讓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爲落後的鄉村帶去一縷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