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8章
郝丫噗哧笑出聲:“柳瑩姐好委屈呦!”
柳瑩惡狠狠的瞪一眼郝丫,隨即自己也笑了:“算了,下一個年讓小瘋子好好陪我們幾個,一次性找補回來!”
其實女人們現在對秦長清的感情,甚至有一點像是對小孩子的溺愛,這一點秦媚兒表現的尤爲明顯。
很多時候,秦媚兒都更像是疼愛孩子一樣,疼愛這個帶給她新生的男人。
有時候柳瑩幾個都要取笑秦媚兒:“媚兒姐,我看你真的成了小瘋子的老媽子了!”
秦媚兒總是一臉的幸福:“照顧他一輩子,是我今生最幸福的事情!”
燕京城的琉璃廠西起南北柳巷、東至延壽寺街,全長800米。
遼金名爲海王村,元、明時這裏開設官窯燒製修建皇宮用的琉璃瓦件,故稱爲“琉璃廠”。
清康熙至乾隆年間,逐漸形成了集古玩精粹的著名文化街。
清乾隆年間停止燒窯,“琉璃廠”的名字保留至今。
是一處著名的展示華夏傳統文化,特別是書畫藝術的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1980年,國家對古老陳舊的六里長街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擴建,於1984年竣工。
建成59幢古樸典雅,富有民族傳統風格的店鋪,總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融圖書、玉石、陶瓷、雕刻、銅器、字畫、文房四寶爲一體的高品位文化藝術品集散地和古都風貌遊覽區。
前門、大柵欄、琉璃廠等傳統文化街區,一直以來就吸引着更多的眼球。
琉璃廠街內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是其他街巷所無法比擬的,因其薈萃了來自各地的古籍珍玩,而被世人形象地譽爲“九市精華萃一衢”。
明清時期,琉璃廠文化街本是一條東西向的長街。
1927年,修建和平門,自和平門往南新修南新華街。
南新華街將琉璃廠街分成了東西兩段,成爲東琉璃廠和西琉璃廠。
東琉璃廠以經營古玩爲主,西琉璃廠以舊書業爲主,這個格局一直延續到今天。
琉璃廠與新華街交界處爲“廠甸”,是二百年來京城最盛大的春節廟會所在地。
清人馬炯章的《廠甸記》中說“至正月則傾城士女,如荼如雲,車載手挽,絡繹於道。”
據有關資料記載,1963年的春節,廠甸的遊客就達400萬人次,紅色年代期間廠甸廟會被迫中斷。
三年前,由大風文化傳承公司掀起的一場民俗文化傳承運動,使得燕京城的領導做出決定,重啓中斷近三十年的廠甸廟會,今年已經是第三年。
通常廟會是從初一到初六,秦長清可不敢帶着一幫娃娃趕在廟會的時候,來逛廠甸。
那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根本就不是休閒,94年逛廟會,和那幾位二世祖一場衝突,固然有那幾個傢伙找茬的原因。
但是廟會上擁擠的場景,也讓秦長清和郝丫心有餘悸,再也不敢去逛廟會了。
蘭苑海的民間藝術品供銷公司,就在西琉璃廠邊上,緊挨着新華街,這可是風水寶地。
難怪當初蘭苑海一臉的得瑟,這個地方可不是有錢就可以得到的。
據說,還是以扶貧的名義,動用了很多資源,才從別人手裏撬過來的。
這樣絕佳地段,當然不僅僅是售賣湯山縣的幾樣民俗工藝品,還有諸多的地方工藝品,擺放在貨架上。
一羣小傢伙來到琉璃廠,簡直就像是飛出籠的鳥,一個個撒歡似的,四處奔跑,就連秦忻這樣的大姑娘也興奮的直叫。
秦長清忽然發現,自己以往似乎僅僅是注重了孩子們的物質生活,他們心裏對平常人生的渴望,被忽略了。
現在雖然不是廟會,但是前來選購年貨的,還是蠻多的。
秦長清幾個各有分工,秦長清盯住梅冬生,秦媚兒管住秦寶貝,向妹子領着裴璐。
趙曉軍、韓秀和秦忻幾個大的,只要不跑出視線之外,還是可以接受的。
燕京城有一句歇後語,琉璃廠的文物--贗品!這句話是琉璃廠那些商品最真實的寫照,不過對於孩子們來說,逛的是氣氛,看的是熱鬧,哪裏會在意文物的真假?
不得不說,秀兒的廣告效應極其明顯,逛遍整個琉璃廠,就屬民間藝術品供銷公司的顧客最多。
幾乎每一位來這裏的,沒有空手離開的,手中都拿着幾個甚至是十幾個洋蛇燈。
梅冬生一手高高舉着着洋蛇燈,一邊嘟囔:“這東西太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