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1章
這幾位都是世家子弟,見慣了政治上的利益交換,今天也不禁爲陶皖國的大手筆叫好!這纔是真正的高人!一邊通過爲秦長清助力,彰顯自己知人善任的能力,一方面利益交換來的政治紅利,悄悄的輔助兒子上位,恐怕收穫還不止如此!
這些年陶皖國之所以停步不前,最爲上級詬病的,就是識人不明,這是陶書記的軟肋。
如今用一個相當討巧的舉動,顯示自己在識人方面也不是一無是處,想必兩年後換屆,陶皖國書記再進一步,也不是夢想!
2000年大學城招生再度掀起一波高潮,職業教育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學校、中專、大專以及農業學院,招收新生突破兩萬人大關。
其中樂府娛樂藝術學院減招一百人,僅僅招收四百人,結果這裏再度成爲淘汰率最高的學校。
農業學院的招生再創新低,比上年度還少一百人,反倒是新成立的工學院,裏面招收部份半脫產職校畢業生。
這裏的本科班今年招收各企業職校畢業生,實現學生們文憑和水平雙升級的目標。
按照用工合同,職校畢業生接受再教育應該是五年後的事情,但是那些有遠見的企業家,深深明白,只有自己培訓出來的員工忠誠度纔是最高的,因此他們寧願花大力氣栽培自己的員工,也不願意四處挖角。
秋糧收購的時候,珠江市的減免農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推廣到全市。
這項政策深入民心,珠江市近百萬農民受益,全市共減免農民稅費高達一億元!
也就是說,珠江市每一位農業人口,都減去身上揹負的一百元稅費負擔,實實在在的給老百姓帶來了實惠。
只是這項試點工作並沒有大張旗鼓的宣揚,這個是不合時宜的。
一百元在城市人口來說,也許不過是一頓夜消費,在很多農民那裏,卻是一年的生活費!華夏的農民一向是自給自足,也就是油鹽醬醋茶需要花錢,柴米都是自家地裏產的。
有的農民一個月也不花一元錢,每年的皇糧國稅卻是必不可少的。
這些稅費大部份是各項統籌提留,這其中最爲突出的是民辦教師工資,村幹部工資,以及一些任務工代繳的錢款。
不要小瞧這筆錢,沒有這些錢,可能會導致鄉、村等基層組織的癱瘓,很多諸如修橋、鋪路等公益事業停滯不前!珠江市1998年度農業、林業、畜牧業產值53.33億元,佔GDP總量的二分之一還強!
這其中有多少是統籌提留款?如果沒有這半壁江山,相反還要填補沒有了統籌提留款的空檔,珠江市的財政收入就會變成赤字!
如果是這樣的話,珠江市的正常運轉都會出現問題,基層不穩,對任何一個政府來說,都是一大弊端!民辦教師和村幹部每一個工資都沒多少,卻是最基本的構成細胞。
這些細胞沒有了營養補償,就會停止運轉。
這些最基層的人,就靠着這麼一點薪水養家餬口,沒有了薪水,就會陷入困境!秦長清現在擴大減免農民稅費改革試點,首先是有了底氣!
根據統計數據,珠江市2000年度GDP總量已經過四百億,農業、林業、畜牧業產值不會超過15%!其中第二產業佔據五成,第三產業蓬勃發展,也佔據三分之一強!這樣的工業型社會,無疑給反哺農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但是這項政策此時擴展到華夏全國,顯然還不具備條件。
今年淮陽省那邊也展開了減免農民稅費改革試點,那裏是華夏農業改革先行者,只有這項政策落在珠江市後邊。
一年多的運作,世紀北方摩托車有限公司、世紀華夏汽車有限公司、世紀家電有限公司在越南開設的工廠,先後投入生產!身爲北海灣暨東南亞經濟圈領導小組的副祕書長,秦長清越來越多的承擔領導小組的職務。
尤其是珠江市、方城市和秦州市濱海三市,如今正式結成同盟,共同開發東南亞市場,共同分享來自東南亞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
其中秦州市獲益最大,那邊的書記和市長,與秦某人的關係衆人皆知,這種醋是喫不來的。
反倒是和越南地理上最爲接近的方城市,無論各方面條件來說,似乎都要優於另外兩個城市。
實際上方城市的收益,尚遠遠不及秦州市,更不要說珠江市了。
2001年人代會上,高德恩順利當選珠江市市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高市長鄭重承諾:“······本屆政府將會遵循秦長清同志制定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地方經濟,大力推進減免農民稅費改革試點,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