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5章
“那倒是,”小女人心中還是有點不舒坦,這種不舒坦來自那幾個中年婦人,明明每一個都比她大很多,偏偏的一個個女人味十足,“我可告訴你,絕對不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的領導不檢點,你可要給我加小心了!”
鄒國葆苦笑:“老婆,你可是我的小仙女,除了你我還真就沒看上別的女人過,怎麼可能有那種事發生在我身上?親愛的,你過慮了!”
“哼,誰知道呢?”
袁美仙腦袋靠在後背上,側臉看向這個陽剛氣十足的男人,“這個社會到處都是誘惑,誰知道你什麼時候會被哪來的小妖精看上?天天打預防針是必須的,省得你犯錯誤,你說是不是?”
這個是絕對不能反駁的,鄒國葆一迭聲的回答:“是是是,都是老婆管教有方······”
國家現行的惠民政策,也就是減免農業稅,對於洪江市這種地少人多的水鄉地區來說,每年獲得的利益有限。
這裏不同於關東,那邊一戶都有幾十畝的耕地,僅僅是減免的稅費,一戶就有一千多,有的甚至達到兩千多元。
這兩千多元對於城裏人來說,不過是一個月薪水,對於農民來說,是全家一年的學生費用和生活開銷。
這種政策紅利效應在洪江市完全不一樣,這邊每人不過幾分地,一戶充其量也就是節省一二百塊罷了。
這筆錢無論如何也影響不大,怎麼樣讓當地農民享受到政策紅利,或者讓農民通過其他方式致富,這是擺在秦長清面前的問題。
幾天功夫,秦長清下鄉走訪,零距離接觸了幾戶農民,實地調研這裏農民的生存狀況。
如今貴爲省委副書記,再想三兩人就下鄉調研殊不可能,省委主抓農業的副祕書長要跟着,主管副省長也要陪同,還有市裏相關領導,區縣領導,如此大隊人馬秦長清相當不習慣。
只是別人也是工作需要,這個不是以他的意志爲轉移的,再三精簡,也跟上七八個人。
這還不算安保人員,已經是極限,農業廳裏面只有一個副廳長陪同,其他人很有怨言。
對於主管官員來說,不能陪同領導下去調研,有時候意味着被打入冷宮。
南坑村距離縣城25公里,屬於典型的丘陵地貌,四面環山,山上長清樹、松樹鬱鬱蔥蔥,當地有着“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說法。
30多間磚木結構房屋依山而建,房前屋後雜草叢生,院落裏水龍頭被厚厚的鏽斑包裹,站在村中心,能聽到潺潺溪流聲和大山深處的鳥叫聲。
據村主任介紹,村裏每人平均不到兩分水田,單靠務農難以維持生計。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村裏年輕人開始外出打工,後來,爲了讓小孩到縣城讀書,村民陸續搬離村莊。
南坑村的變遷是城鎮化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以來,大量農村年輕人選擇進城務工。
在城市打拼幾年後,便拖家帶口在城市定居,留守的大多是年邁老人。
距離南坑村兩公里外的齊家村小組,鼎盛時有100多名村民,如今只剩下7位老人,旱地基本拋荒,水田也僅夠餬口。
目前的城鎮化率爲47%,而且每年還以1.6個百分點遞增,即每年有七、八十萬農村人口進城。
有學者認爲,出現一戶或幾戶人的村莊,既有經濟因素,也有文化因素。
有的老人因爲對故土的眷戀、對鄉土文明的堅守,即便在城鎮有房子,也不願意離開家鄉。
走過幾個人丁冷落的鄉村,秦長清勉勵地方幹部:“城鎮化是社會的進步,一定要記住一點,城鎮化不是爲了那幾個百分點,給自己增添一點政績。
國家大力推動城鎮化,是要讓更多的貧困人口享受到改革的紅利,而不是爲了城鎮化而城鎮化。
說到底,執政爲民不應該是一句空話,更不應該是一句口號。
爲官者做事之初,首先不是想到自己的政績,而是你的行爲爲老百姓帶來了什麼實惠,爲老百姓增加了多少收入,讓多少貧困人口擺脫困境!”
匡廬省的民營經濟發展水平在華夏處於上游水平,也許正是因爲發達的民營經濟,爲官場腐敗營造了一個溫牀。
有些鄉鎮幹部都富得流油,只是初來乍到的秦長清,對這些現象也只能是一聲嘆息。
很多人錯誤理解一部份人先富起來的含意,很多幹部倒是搶先把自家的小經濟抓起來了,手段花樣百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