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3章
這種大出風頭的事情,他一向是敬謝不敏,這位善於發掘話題,也每每成爲話題人物,卻是最厭煩出鏡的!
邊華章書記在電話訪談中,深刻剖析了匡廬省傳統教育和改革開放之間的辯證關係,實際上這個是秦某人事先準備的一份教案。
雖然秦長清很少會照本宣科,但是每一節課他都會充分準備。
一系列的教育宣傳,最開心的無疑是榮軍院的老幹部,這些人老驥伏櫪壯心不已!有了這樣一個報效國家,報效家鄉的機會,老人們一個個精神抖擻,面對來訪來接受教育的官員們,侃侃而談,毫不亞於秦某人這位專業講師!
這些老人們講述的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歷史,是血與火洗禮過後的沉澱,是生死與共的戰友留下來的過往。
這些在現代人看來,更像是傳奇故事的歷史,幾乎已經湮滅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
榮軍院的老人們,最年輕的也已經古稀之齡,最年長的已經過百,這些人在秦長清看來,是匡廬省最寶貴的財富!秦長清動用自己的特權,要求:“開動宣傳機器,把每一位老人宣講的過程都拍攝下來,這是不可複製的財富!”
田珊珊部長皺皺眉,這個可是一項大工程了,不過也是一項難得的政績。
宣傳部做慣了上傳下達的事情,很少有這種主動出擊的大動作,秦長清這個提議,固然是海量的工作量,也具有更多的政治意義。
以田部長的政治敏感性,第一時間想到了,這件事是全國首創!有了這樣的政績,田部長此後的仕途可想而知:“宣傳部門會全力配合省委黨校,爭取把每一位老人的宣講都留存影像。”
“很好,”秦長清欣賞田珊珊迎難而上的勇氣,這項工程不是那麼容易做的,“這些珍貴的資料,將會成爲匡廬省最珍貴的文獻資料,也許再過二十年,這些老人都將離我們而去,那時候再想做任何事都來不及了!”
包雲澤輕聲一嘆:“其實這項工程早在二十年前就曾經做過,只不過那時候留存的都是文字資料。
二十年,這二十年間已經走了一半的老人,遺失了太多的東西,再不搞,真的是對歷史的犯罪!”
“包部長說的沒錯,”段鵬濤感慨道,“二十年前我不過是個營長,那時候部隊搞軍史教育,還是很方便的。
匡廬省到處是老榮軍,到處是軍烈屬,到處是烈士的墓地!
現在,很多老榮軍都逝去了,很多軍烈屬已經不喜歡談及先人,很多墓地都荒蕪了,很多當代的年輕人,都開始懷疑戰爭年代的歷史,甚至把那當成是演義來聽!”
提起這個話題,匡廬省的幹部感觸最深,一直標榜自己是華夏精神傳承者的匡廬省,現在卻幾乎要中斷了引以爲自豪的傳承,不能不說是一個極大的諷刺!
秦長清重重吐出一口氣:“這是一個歷史的杯具!現在他們懷疑這段歷史,也許未來就有人會相信日本人篡改的歷史,這種事絕對不允許發生!立即啓動這項工程,所需資金全部由大風慈善資金來出,市委宣傳部要組織好這項工程。
統戰部要加入進來,動員各黨派人士一起豐富這段歷史資料,務必要全方位、儘可能完整的記錄這段歷史!市教委、教育局要組織學生,尤其是中學生和大學生加入進來,讓他們親身感受老前輩講述的那段歷史!”
這項艱鉅的工程,一經提出,立即獲得一片讚揚聲,在匡廬省這種地方,這種工作得到了最廣泛的支持。
尤其是這是一項惠而不費的工程,匡廬省不用出一分錢,就可以憑空享受最眩目的政績!
省委宣傳部卡秋莎部長在常委會上提出:“秦長清同志,這項工程不應該僅僅是洪江市範圍內的,應該在全省進行推廣,省委宣傳部願意全力支持這項活動,要人出人,要物出物,務必打造精品中的精品!”
“卡秋莎同志說的很有道理,”武紅軍伸出手指,彷彿在細數着什麼,“這些年老去的那些老幹部,都是一本本教科書,一本本活着的歷史文獻!
遺憾的是,從前沒有留下這些資料,已經有太多的老人,離開了我們,這是一筆巨大的損失!現在藉助洪江市發起的活動,匡廬省也是時候行動起來,絕對不能再讓遺憾繼續!”
尹福生環視一眼衆位常委:“卡部長的提議很有歷史責任感,這項造福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務必要在全省進行推廣!我提議,省委省政府組成聯合工作小組,專門領導這次行動,讓這項工程更有組織性,發動更廣泛的羣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