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追封俞戚,定有跳梁

作者:冬三十娘
“還是朝會好。”

  皇帝還在繼續感慨:“衆臣都在,可以當面說個清楚。拋開其他分歧不談,京營確實已不堪用,朕心實憂?既然如此,重新整訓豈非理所應當?勳臣既忠,自不會如萬曆十九年那般鬧事;文臣既忠,總不能瞧着朕養着一支京營卻不堪用吧?”

  衆臣齊稱不敢。

  大義不能駁。

  “千難萬難,終要有個頭。”朱常洛又說道,“重訓京營,無非人、錢二字。人的問題,既是大司馬奏請,便由大司馬協理京營戎政辦成其事,文臣也不必擔心勳武驕悍難馴,敗壞戎政;定國公之憂好說,以新封勳臣任京營武將,過去京營是非就不論了,概以新京營爲重。”

  “錢的問題,朕廢止了那二十萬兩買辦費,自明年起,財計總會漸漸寬鬆。京營清整之後,實額能二三倍於如今實額便堪用,總在冊兵卒卻會少上數成。若是因兵備操練所需,可以列個欽辦京營戎訓費,朕自內帑借支,專銀專用。”

  皇帝寧願自己掏錢也要把京營重新整訓起來的意志清晰無比,說新的京營平常俸糧會減少,而兵備操練又可以通過內帑專列款項。

  反對理由再次被封堵。

  而仍舊留了文臣來協理京營戎政,說什麼這樣一來文臣不必擔心勳武,但田樂這個人已經明確了他的態度。

  “相信靠自己搏了赫赫戰功之人以勳臣身份督操,以百戰將卒爲骨,大明能有個堪用之京營,朕也能如臂使指。”朱常洛嘆了一口氣,“如此一來,就算此前數次大戰父皇犒賞略薄,朕追敘其功授以數爵,也算是一片孝心,全父皇君臣相得之美名。”

  “臣領旨!”田樂坦然跪拜領命,“太上皇帝御極以來,王師征戰內外,威名遠播。如今陛下御極,正是以百戰將卒重新整訓京營之時,臣定不負陛下厚望。授爵之議,正是陛下彰太上皇帝武功之孝,非是勉勵邊軍貪功啓釁。陛下當曉諭諸軍,申敕與民休息、不輕言戰之要旨!”

  “大司馬所言甚是!”朱常洛看着文臣那邊,“先與民休息,開源節流,重整京營,固守九邊。”

  這算是定了調:朕現在就只要這些。

  “……陛下聖明。”

  皇帝現在要求的東西個個都佔着大義,羣臣也不宜立刻在這新君第一次朝會上逼迫過甚。

  哪些人在心裏計較着以後的應對就不得而知了。

  “那便議一議,父皇御極近三十年,哪些武將功足授爵。”

  這裏的經過傳到了隆道閣裏,李太后鬆了一口氣。

  就連那李成梁也是被孫兒收服了的嗎?

  朱翊鈞眼神卻很激動:那是朕派的將軍打的勝仗,完了你來授爵?

  說什麼這是彰朕武功之孝,難道不是挖苦朕吝嗇、不肯當時授爵?

  李成梁爲什麼也幫他?!

  徐文璧這老傢伙怎麼突然變聰明瞭!

  乾清門那邊,李成梁爲什麼要幫朱常洛已經有答案了。

  “以寧遠伯父子之功,該當進封!”朱常洛看着他,“總督京營戎政,寧遠侯可願領命?”

  確認過皇帝不願意讓他重回遼東,發現皇帝急着拿回京營兵權,在朝會上知道了有授爵之議,李成梁的選擇其實容易理解。

  就算去了遼東,他也不會就此造反,無非想自在一點。

  但皇帝已經擺明了態度,不會放他回遼東。

  既然總要留下來,又不想在京城繼續這麼閒住,那還有什麼位置比總督京營更好?

  如今所得更多。

  “末將願領命!”李成梁鏗鏘作聲。

  進封侯爵之後,李成梁已經是勳臣之中極強的那一檔。

  幾個國公,除了永鎮西南的黔國公,還有誰能在他之上?

  率先替勳臣發聲,徐文璧之後,他自然會成爲實際的勳臣核心。

  他進封爲侯,他已經戰死的長子李如鬆自然也追封爲侯。

  與文臣分割的李成梁瞬間收穫了來自新君無上的恩榮。

  接下來又是其他人,田樂作爲兵部尚書,提出他認爲功當授勳封爵的名單。

  寧夏之役中,和李如鬆一起平叛有功的蕭如薰堅守孤城,計斬哱雲。功勞雖不夠多,但文武兼備,可授平虜伯。

  侯先春眼神微凝,不可思議地看着田樂的背影:連區區蕭如薰也要封爵?

  雖說畢竟是讀過書的,知輕重。

  田樂繼續在說他的名單:“甘肅鎮總兵官達雲,祖上雖系哈密畏兀城人,然累世忠於大明。湟中數敗海西韃虜,西陲戰功第一。大小松山之戰攘地五百里,松山新邊若成,從此西陲太平,可授西涼伯。”

  看着皇帝連連點頭,侯先春又握了握拳頭。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