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八章 國產艦載戰鬥機路在何方
只不過殲十五艦載戰鬥機引起的關注,確實還沒有殲轟七b大,當然也比不了殲轟八,或者殲十b戰鬥機以及七一八工程驗證機了。
一想到中國的艦載戰鬥機,林鵬就有一種衝動,他希望的是殲十五隻作爲一款過渡機型,也就是專門用來訓練飛行員用的,也可以說讓它成爲一款艦載教練機。
而真正要用於作戰的,肯定是新一代的隱身艦載戰鬥機,畢竟未來中國航母要面對的可是那些強大的航母和空軍,拿殲十五去對抗f35那不是找死嗎?有和沒有都沒啥區別了。
其實中國一直都在謀求發展航母和艦載機,早在八十年的時候,海軍就在考慮發展國產航母。
當然那時候要發展航母還是太困難了,所以更容易一些的就是先發展艦載機。
在八十年代北所就提出了殲八ii艦載型,還有一個殲十三的艦載機,而六一一所提出來的則是殲七戰鬥機的艦載改進型。
很顯然,無論是殲八還是殲七,都不能改造成爲艦載機,因爲它們本身都是高空高速截擊機,起降性能比較差,起降速度接近300公里每小時,無法實現在航母上的起飛降落。
當然這兩款陸基戰鬥機也不止這一個問題,還有它們的腿都非常短,就算能夠在航母上起降,也無法成爲一個有效的艦載戰鬥機,作戰半徑恐怕會小得可憐,也都帶不了多少彈,就連空空彈都帶不了幾枚,更是無法攜帶反艦導彈。在第二輪競標時,北所搞了一個殲十三的方案,這個方案是在三代機競標中失敗的一個方案改的,外形有點像是f-18cd大黃蜂戰鬥機,採用了邊條翼設計,看起來還不錯。
而六一一所的宋老則是搞了一個類似f18戰鬥機的設計,只不過和北所一樣都是單發機,而且在那時候中國也沒有一型渦扇發動機可以用,所以還是渦噴。
單發渦噴不僅僅是推力小,油耗高,而且不能解決上艦安全性問題,飛機機體空間有限的弱點仍然難於解決,所以兩家艦載機都被取消,進入新一輪的競標。
由此可見,在艦載機的競爭當中,北所和六一一所也是一直在較着勁的。
第三輪競標,六一一所的方案就是雙發殲十了,這有點像是殲二零的雛形,只不過最終由於雙發殲十方案的技術風險比仿製蘇三三的殲十五更大,所以最終海軍選擇了更爲穩妥的殲十五方案。
畢竟中國早在九十年代末,就搞回來了兩架蘇三三艦載機的原型機,t-10k-7,北所對這兩架原型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再加上又有殲十一的研製基礎,技術風險確實要小了許多。
作爲一個重生者,林鵬自然很清楚,未航空崛起(霞飛紅綃)最新章節手機訪問:m..la/wapbook45655/24202839/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航空崛起》,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