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婚嫁
五姐這訂的人家這戶人家是縣裏賣酒的,黃家小兒子——黃維。黃維二十歲,也是讀書人,下場考過了童生,折戟府試。看上李家也是覺得條件不錯,和在集市上賣糕點的王氏認識,兩家都有相看的意願,黃家滿意五姐,因此託媒人說親。
再過半個月李家五姐也該出嫁,當初幾個姐姐出嫁後,五姐對他照顧最多,因此幾個姐姐裏他和五姐感情最好,因此這次婚事李文山也很是上心。
李文山看到五姐在餵雞,姐,我送你一支簪子,作爲你的成婚禮物。
五丫看着精緻包裝的禮物盒,就知道很貴,打開一看,你怎麼買這麼貴,這錢你可要留着自己花,姐我自己有。
李文山攔住她姐要該還給他的舉動,姐,你有是你有,這是我作爲弟弟的心意,你就收下,這個家永遠都是你的後盾。
五丫看着弟弟這麼慎重,眼眶也紅了,她是最小的丫頭,在家裏從來都是爹不疼娘不愛的,也就小弟出生後,姐妹們日子都好過很多。
吸了吸鼻子,道:那姐收下了,姐這些年也攢了點錢,你幫我買成兩畝良田寫進嫁妝單子,爹孃又把黃家給的聘禮都給我陪嫁,所以姐會過得好,你就不要操心了,不然長不高。
李文山聽了黑線,看着他這還沒到十歲身高都追上五姐了。而且他爹李鐵柱個子看着就一米七八,遺傳都不可能讓他不高。
好了姐,你繼續忙,我要回書房房繼續學習了。
你去吧,到時候中午叫你喫飯。
李文山回到書房,書桌那束晚菊,聞着香味繼續開始繼續抄書。
傍晚李家人都回來了,李文山把準備好的禮物送給母親和奶奶。
哎,這耳飾可真好看,小山花了不少錢,這多少奶奶給你補上。
張氏看着手裏精緻的耳飾也覺得兒子花了很多錢,便道:是啊,你在讀書呢!這多少錢,娘給你!
娘,奶奶這是我抄書後給你們買的禮物,希望你們喜歡,你們可辛苦了,這就是我孝敬孝敬你們。爹和爺爺也不要喫醋,等我下次抄書了給你們買!
老太太臉上笑出一朵花,畢竟她這沒閨女,老伴和兒子又不會注意這個,兒媳也不會這麼貼心,這是她第一次收到禮物。
老太太道:小山還會抄書掙錢啦,那不是挺辛苦的。
李文山說:不會,我還可以溫故知新,抄書能增加記憶和練字,又能賺錢,不耽誤學習,是件好事。
李老頭說:你正經任務還是好好讀書,抄書可以這麼好,但不是主要的,你自己把握分寸。
我知道的,爺爺。
李文山沐休後繼續上學,半個月後李家開始辦婚事了。
李家女兒出嫁,幾個姐姐姐夫都回來了,看着小妹的陪嫁心裏也有點酸。畢竟自己幾人嫁的人都不如小妹,不過想想自己那時家裏的條件,也只能選到最好的,各自的丈夫都不錯。
看着小弟和小妹嫁的丈夫,幾個姐姐心裏也都起了讓家裏孩子讀書的想法。
小妹,這是姐姐給你的添妝大姐拿出一對鴛鴦枕繡套。
其他幾個姐姐各自給添妝了禮物。
張氏請了村裏的全福媳婦,來給五丫梳頭。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髮齊眉,三梳兒孫滿地……十梳夫妻兩老就到白頭。
張氏看着女兒出嫁心裏高興還是不捨,開口囑咐女兒道:到了婆家,要孝敬公婆,尊重長輩……
黃家新郎也騎着馬,和四個轎伕擡着花轎來了,老遠就聽到聽到迎親喧鬧的鑼鼓聲。
迎親啦,迎親啦……
新郎,來接新娘子了……
張氏聽到動靜,交待女兒一番,幫着女兒蓋好蓋頭出去看着。
到迎親時,女方家門緊閉,男方爲催新娘啓門登轎,則伴以遞開門封。
李文山特意從書院找了幾個玩得來的同窗,把家門關上,樂隊在反覆吹奏催妝曲,放催妝炮。這關過了之後放新郎進院子,在在院門裏攔着新郎,讓其寫催妝詩。
姐夫,也是讀書人,今兒我們一起玩個文雅的,你給我姐寫首催妝詩。
黃維今天喜氣洋洋,笑容滿面道:行,
喜氣擁朱門,光動綺羅香陌。行到紫薇花下,悟身非凡客。不須脂粉涴天真,嫌怕太紅白。留取黛眉淺處,畫章臺春色。
好李文山同窗肖子燁拍手叫好,然後打開院門。
院子裏外的村民們聽了覺得特別喜慶,讀書人結婚就是不一樣,他們也就辦幾桌酒,然後新娘提着包袱和嫁妝,坐上結紅布的牛車,嫁出去了。
幾個姐姐也心生羨慕之情,不過還是爲妹妹高興。
新娘聽到這詩臉色羞紅。
李家幾個姐姐則壓着門要新郎給紅包,幾人拿了紅包開門。
媒婆也跟進來扶着新娘和新郎一起拜別父母。
李文山對着新郎道:對我姐不好地話,我不會放過你的
之後李文山個頭輕鬆背起嬌小玲瓏地五姐,送她上花轎,姐,你不要擔心,我們家大門永遠爲幾個姐姐開着。
五丫捏了捏手,輕輕應了一聲。
李文山看着被花轎帶走了姐姐,只剩下熱鬧的賓客。
村民看着這有魚有肉的硬菜,心裏覺得隨禮有點輕了,李家這婚事辦得體面大方。
男人婦人各自分開做,男人一桌,女人一桌。
李家這女兒嫁到縣裏就是不一樣,還是個讀書人……
我聽白氏說,這黃家在縣裏有錢,五丫嫁的是小兒子,讀書人,都考過了什麼童……
童生,也算一個功名了,再懶就是秀才了!
里長媳婦說:可還記得當年李家來我們趙家村時多落魄,還是我公公心善讓他們落戶。
是啊,是啊……這人真不知道後面的事。
喫菜,喫菜,今天可是難得的好飯菜,這麼多油水,秋收後我家就甚少沾油水了,能喫這一頓也是改善伙食了。
宴請完親友村鄰,安排好同窗休息,只剩下一地狼藉,還好村裏各家都有婦人留下幫忙,很快整理好了碗筷桌子,送回各家。
李家人看着少了一個人,雖是喜事,心裏空落落的。
文山,去休息吧!明兒還要去私塾呢!剩下的我和你爹收拾收拾就好了,今天你也挺累的。
看了看天色李文山也同意回去休息了。
【作者題外話】:借古人一首催妝詩,詩詞特別美,也能體現出嫁娶熱鬧的環境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