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再入溪山
回來拿家裏的雞試了試吃了沒死,知道是能喫的,想着留給兒子回來看看是什麼。
那你等等,我另外收着呢!那裙子挺脆弱的,所以我很小心收着。張氏轉身進房拿出兩個裝滿的大布袋出來。
看着這情形,這可真是挺多的,看着和搗了蘑菇窩一樣。
咦,竹蓀!李文山看着這滿滿兩袋的竹蓀可是驚喜非常。
娘,你這都是在哪採的。
張氏回答道:我想着去看看能不能挖點筍,試試你說的酸筍,所以就去了竹林,筍倒是沒找到,倒是在竹根部看到了這個小東西,還挺會長的。
這是竹蓀,我在溪山書院古籍裏看到。《酉陽雜俎》記載,有竹林吐一芝,長八寸,頭蓋似雞頭實,黑色,其柄似藕柄,內通幹空,皮質皆潔白,根下微紅。
雞頭實處似竹節,脫之又得脫也。自節處別生一重如網,四面周可五、六寸,圓繞周匝以罩柄雙,相遠不相著也。其似結網衆目輕巧可愛,其與柄皆得相脫。[注1]
李文山說道:挺難得的,和蘑菇不一樣,娘你運氣可真不錯,能找到這麼多。
張氏笑了笑道:這哪是運氣好,我這是把附近竹林都走了一遍,枯死的竹子挺多的,也不知道是不是每年挖筍,把竹子挖死了!這是我積攢了幾個月,有時還沒有呢!
那難得的這東西,你就拿去送給你老師吧!
李文山看了看這麼多,就道:嗯,那就帶點去書院,用爺爺做的竹盒子,用這個裝好了,我帶上。剩下的娘你可以煲湯,家裏人多喫點,對身體好。
行。
第二天李文山收拾好行禮,王三喜駕騾車送他們去碼頭,這幾年朝廷大力修建水系碼頭,江河連通,許多地方都能走水路,水路出行比陸路省了許多時間。
幾人到達江陵縣上了船,這一路順水,可以到達同州府,之後一天路程就能到汝水縣,從這走能省不少路途時間。
第一次出遠門做船的王大郎和王二郎都興奮地不行,對船裏的一切都特別好奇。
今天他們搭的是皇商的商船,因爲李文山的舉人路引,幾人才能上船,這艘規模體積都不是小船能夠比較的。
李文山也好奇這麼大的木船,可是難得,看着都是木頭製成,喫水這麼深,這艘載貨能力挺強的,難怪有實力成爲皇商。
安靜地呆在船艙裏六天時間就到了同州府,王大郎和二郎搬着行禮,一起下了船。
少爺,這艘船可真氣派,能再做久點就好了!王二郎說道。
那你以後有機會了,可以再坐。
到了府城叫了一輛馬車,一路急行,趕到汝水縣,李文山看着大家都挺累的,趕緊去客棧休息。
修整一晚上,第二天提着買好的禮物,李文山和李鐵柱一起。再次來到了溪山書院,再一次看着還是被它的文氣和工匠藝術震撼到。
看了看愣住地老爹,李文山拉了下他的手,道:爹,我們到了!
哦,這裏讀書人可多嗎?李鐵柱看看看那緊閉的硃色大門問道。
李文山看了看他爹道:嗯,挺多的,裏面都是秀才和舉人,爹書院人都挺好的,我們走吧!
李文山下了馬車,登上青石臺階。敲了敲側門。
等了一會兒,有人來開了門,側門讓出一個老者的身影,道:誰啊!
李文山忙道:老丈,我是原來來過溪山書院,徐州府府學秀才李文山。
門房定睛看了看,確實是那個小夥子道:原來是你啊!小秀才,這次打算來我們這讀書嗎?
李文山道:是的,所以這次特意來拜師,沈夫子答應收我爲徒。
老者疑惑地看了看他們,道:哦?那你們先進來吧!我找齋夫通傳一聲。
謝謝您,老丈。幾人也一起進了書院大門。
李文山重新買進了書院看着覺得一切還是沒什麼變化。
通傳消息的齋夫回來了。
沈先生,讓我帶你們去紫亭閣,走吧!
一行人聽着學堂裏,學子們的讀書聲,心裏都感覺到神聖,特意放輕了腳步,跟着齋夫往紫亭閣而去。
穿過花園不久就到了紫亭閣。沈夫子正在那裏垂釣。
來了!考試如何?沈夫子繼續盯着魚鉤問道。
幸不辱命,文山這次秋闈取得第三名經魁。李文山恭敬的行禮道。
沈先生掉起一尾魚後,把魚鉤遞給了阿侍,用白布擦了擦手,道:行,那就拜師吧!走……
李文山一行人默不作聲,跟在沈夫子身後。不一會兒到了先聖殿,至聖先師孔子神位正高掛正中,周圍還有幾個其他有名的先師至聖。案几還擺着貢品,沈夫子點燃三柱明香,對着孔子神位恭敬拜禮三次。
沈夫子讓齋夫找了其他夫子也已經進到先聖殿,胡夫子爲司儀,趙夫子爲推薦師,彭夫子爲見證師,其他夫子爲師者。
李文山特意上,已經準備好的衣冠,先生幫學生整理好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
學子,跪……司儀唱到。
李文山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按司儀要求九叩首。
學子,再跪……
李文山站直身體,向堂兄沈夫子,雙膝跪地,三叩首。
拜,束脩禮……
李文山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束脩,分別是芹菜(寓意爲勤奮好學,業精於勤);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紅豆(寓意紅運高照)紅棗(寓意早早高中),桂圓(寓意功德圓滿),乾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按照司儀的步驟,行完拜師禮,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淨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然後沈夫子向諸位先師至聖稟知,收一徒爲衣鉢傳人。
李鐵柱看着兒子一套流程下來覺得特別慎重,心裏也挺緊張的他。
一套反鎖的程序定下來了,兩人這輩子的師徒緣分。
【作者題外話】:注1:來源於古籍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