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考課(上)

作者:鳴奇
曹昂接受了大將軍一職,對於以王朗、張紘爲首的徐州人士來說,乃是一場不小的勝利,可是曹昂隨之的操作,卻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王朗是徐州世家的領頭羊,他的外放對於徐州士族來說,打擊乃是巨大的。

  一些附從王朗的人,當時便不幹了,要去跟曹昂找個說法,但立刻爲王朗攔住。

  王朗很清楚,曹昂外寬內忌,此時將自已外放,擺明了是對自已不滿,而衆人這時候去見曹昂,絕對是火上澆油。

  後果怕是比現在的情況更惡劣。

  對於王朗來說,最正確的選擇便是立刻收拾東西,前往沛國。

  只是王朗心中,仍有心思,他着實不明白,自已哪裏觸怒了曹昂,又爲什麼會被外放?卻是不甘心就此離開權利的中心。

  到了傍晚,一個不速之客前來拜訪,乃是郭嘉。

  王朗有些詫異,平日裏郭嘉素不與人來往,與自已交情也是一般,此時前來,他有些不解。

  不過郭嘉身份特殊,王朗還是親自將郭嘉迎入堂上。

  二人坐下,郭嘉便笑道:“今日景興這裏,怕是被人踩破門檻了吧?”

  平日裏郭嘉都稱呼王朗爲右長史,可現在再這麼稱呼,顯然不合適,叫國相怕是王朗心中也不舒服,所以便以字相稱了。

  王朗不知郭嘉用意,只得敷衍道:“郭司馬說笑了。”

  郭嘉並沒有在意王朗的疏離,他能看出王朗有些強顏歡笑,也不和對方繞圈子,便說道:“景興怕是埋怨主公吧?”

  王朗心中一驚,立刻言道:“郭司馬此言過矣!”

  “非是郭嘉這樣說,乃是主公親自有言。”郭嘉笑道,“主公知道委屈了景興,特地派我前來,向你道歉啊!”

  王朗萬沒想到郭嘉前來,還有刺中緣由,更坐不住了,立時直起身子,對郭嘉言道:“主公掛念,王朗何敢。”

  “主公讓我告訴景興,之所以將你外放,亦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天下大亂,唯徐州新興,一片欣欣向榮,景興也有一份功勞。只是近些日子,主公發現,幕府之中,人心微動,無風竟起三尺波浪,隱隱之間,有黨爭之風起。

  對此主公甚是憂慮,他對諸位景興等人,自是萬分信任,可是主公也擔心,底下搬動是非之人衆多,你等怕是會爲其裹挾,受其牽連。

  所以主公思來想去,暫時將你外放,讓你避開這場風波,也是全了君臣之誼。”

  王朗心中大震,他當然不相信郭嘉所言,可心中卻是已經明白外放的原因。曹昂對其近日與班英等人的爭鬥不滿,這才外放了自已。

  對此王朗也不得不嘆息,誰讓他比班英晚加入曹昂集團。

  知曉了這個原因,王朗雖然不甘,但也清楚,不能再輕舉妄動了。這是曹昂的警告,若是自已再折騰,曹昂絕不會輕饒了自已。

  王朗也暗暗後悔,自已之前有些託大,總覺得是徐州世家領袖,曹昂不會輕易動自已,現在看來,實在太過自負。

  不過郭嘉此來,對於王朗來說是個好消息,這說明曹昂並沒有完全放棄自已。

  於是王朗對着郭嘉一拜,朗聲說道:“是朗有罪,御下不嚴,卻是讓主公掛念了。”

  郭嘉又道:“沛國,主公之鄉也,這就說明主公心中,景興的地位,依然穩固。景興此番前往沛國,切莫當作貶謫,沛國乃是徐州的屏障,也是豫州的東大門,來日西進豫州,景興當居首功。”

  “多謝郭司馬贈言。”

  郭嘉在王朗府上沒待多久便離去。

  而王朗半夜未睡,思前想後,第二日一早,便讓人傳信張昭、張紘、童恢等人,述說自已貶官的原因,暗囑衆人,切要小心,莫再犯了曹昂的忌諱。

  王朗很快離開彭城,而幕府依如之前穩定運轉,班英處置諸事,仍是有條不紊。但是曹昂發現,衆人相互之間,客氣了許多,平時議事,也少了幾分攻訐。

  曹昂對此很滿意。

  曹昂當然很清楚,底下人不會親如一家,而且衆人真要是關係太過親密,曹昂怕是也算不好覺。

  但你也不能相互扯皮、拖後腿,誤了正事,曹昂是絕不接受的。

  王朗外放不久,童恢便來尋曹昂。

  王朗的離開使得徐州士人缺了領袖,至於誰能補位,衆人各憋着一股勁。

  幕府之中,陳琳、張紘、張昭三人先其他人一籌,可陳琳作爲曹昂的主記室,執掌要害機密,不便摻和到這些事中;而張昭作爲監察官吏,更不適合做領袖,於是徐州官吏大多向張紘靠攏,使得張紘隱隱有徐州士族新領袖的模樣。

  但張紘出身一般,導致有很多人不服。

  至於童恢,並不在第一階隊裏,雖然他之前一直擔任曹昂的侯國相,但遠離中樞,反倒並不引人注目。

  童恢見了曹昂,便言道:“夫有官必有課,有課必有賞罰。有官而無課,是無官也;有課而無賞罰,是無課也。

  自主公擔任徐州牧,徐州的考課制度便漸名不副實,以至於官吏多有放縱,還請主公重啓考課制度,以察官治官,黜退昏愚,拔擢賢明。”

  課者,考覈、盤問也。

  考課便是對官員定期進行考覈,並依考覈的結果進行獎懲的制度,也叫考績或考校,傳說始於舜。

  自曹昂來徐州之後,也不是沒有進行過對官吏的考覈,但主要是排除異已,掌控地方,與正兒八經的考課形式、目的並不相同。

  之前曹昂也沒想過此事,今日童恢重提,倒是讓曹昂恍然。

  漢朝的考覈,主要就是丞相三公對郡國進行考課,郡國對屬縣進行考課。其中前者便是“上計”,

  “計”是統計的簿冊,所謂“上計”,就是由上計吏帶上記載有當地戶口、錢糧、土地等資料的簿冊,去京城遞交給丞相府和御史府,作爲考覈的參考資料。

  現在朝廷亂成這個樣子,自然便沒了“上計”。

  曹昂看向童恢問道:“朝廷這個樣子,各郡國想‘上計’也不太現實,漢宗是何建議?”

  這時童恢說道:“既然前往京師不現實,不如由州府代爲行之。”

  曹昂聽後,面露微笑,童恢這是有備而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