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博弈(三)

作者:鳴奇
曹昂歸來之後沒幾日,便是大規模的封賞。兗州之戰,相當於國戰,再加上如此大賞,曹昂自不能吝嗇了。

  曹昂之父曹操被曹昂表爲車騎將軍;

  羊毅授鎮北將軍;

  徐晃、典韋、樂進、張遼、辛錯、黃忠晉將軍;

  孟被、慶豐、牛蓋、甘賁、丁冕、臧霸、程奐晉偏將軍;

  夏侯淵部被整編爲兩部,加上金吾軍兩部設天武軍,夏侯淵爲將軍,程普爲偏將軍;

  侯彬、周馬加偏將軍銜;

  曹彬追贈前將軍;

  趙浮追贈積弩將軍;

  司馬朗追贈渤海郡太守;

  投降的張郃、高陵俱授中郎將;

  許攸授騎都尉;

  ······

  至於其他授中郎將、校尉、太守、縣令等職官、加銜的人無數,堪稱是一場戰爭創造了一個權貴羣體。

  果然是殺人放火金腰帶啊。

  而通過這場大封賞,人心、士氣皆有了極大的提升,此時的三軍將士,雖奮戰一年,卻士氣高漲,爭先求戰,希望北進冀州。

  不過曹昂並未改變“緩戰”的主意,而是命荀彧在東郡修建糧倉,轉運糧草,做足長期大戰的準備。

  荀彧的身份特殊,曹昂一時也不好給他安排職務,只得讓他暫時以車騎將軍長史的身份領東郡太守,算是備戰的總後勤負責人。

  荀彧也明白曹昂的意思,現在讓他一步登天底下人肯定不服,所以讓他在前線主管後勤,就是讓他立功的,待有了功勞,便可進一步遷升,所以他幹得無比起勁。

  此時的兗州已經被徹底打爛,世家豪強大族幾乎被犁了好幾遍,十不存一,這也導致兗州的下層統治成爲真空,官府很快滲透其中,組織起生產。

  兗州除了北部濟北國和東部的泰山郡,幾乎盡是平原,自然條件優渥,老百姓也如野草一般,只要沒有戰爭,便能很快復甦。

  曹昂計劃着,明年一年,養精蓄銳,到了後年的春天,將是雙方最終決戰之期。

  一切都在按照曹昂的計劃進行着,諸事也變得順遂起來。幕府有班英管着,總算沒什麼波折。

  到了十二月底,眼看將要到春節,曹昂突然調整起記室署的工作。

  動記室署也是經過曹昂深思熟慮了。現在他和班英勉強妥協,幕府是不能輕動的,那要保證自己的權力,只能通過記室署了。

  記室署也是進行大規模的改制。

  先是主記室的職務加了一人,分別由孫乾、蔡琦二人擔任。至於記室,也被限定到六人,分別是顧雍、楊洪、陳羣、高誘、步騭、楊俊,分掌印璽房、機宜房、通政司、內書館、軍務房、宣傳司。

  同時又設給事六人,分別是嚴峻、路粹、杜襲、甄儼、桓階、張既,這羣人的職責更簡單,審覈百司所上奏疏和下發的文書,記錄編纂諭令題奏,監督諸司執行情況。籠統的來說,就是替曹昂看着幕府。

  最後置謁者四人,分別是趙儼、諸葛瑾、徐幹、楊修,負責傳達﹑通報,充當祕書。

  記室、給事、謁者三個機構,就相當於明朝的內閣、六科和通政司。

  因爲只是內部調整,所以風波並不大,至少曹昂是這麼認爲的。

  可是出乎曹昂的意料,此事還是觸動了不少人的神經,所以諭令一下達,班英和童恢便前來問詢。

  實際上班英是被童恢逼迫,不得不來的。

  班英很清楚曹昂的用意,也知道當前形勢下,他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讓底下人和曹昂起衝突。

  於是童恢找上他之後,他便勸道:“此事雖然加強了記室署的權利,限制了幕府的職權,但漢宗你要明白,幕府是爲大將軍服務的,是大將軍的幕府,我等不能喧賓奪主。”

  童恢聽後便有些惱,大聲說道:“這兩年,大將軍越發獨斷專行,不聽勸諫;長安不讓他去他非得去,九死一生,差點沒有回來;荊州不讓他去他還還是要去,面對袁紹的大軍壓境卻是撒手不管,若是兗州一戰敗了該怎麼辦;現在是攻打冀州的好時機,三軍求戰,士氣如虹,可他還是不聽,反而一意孤行,搞什麼‘緩戰’。

  他這想一出是一出,一旦有了差池,我徐州上上下下,幾十萬官吏、士兵,上千萬百姓該怎麼辦?

  對外獨行其是,剛愎自用,對內呢,反而收起權來。

  現在他先是設親軍拱衛府,又讓記室署審覈、監督幕府各署、曹、司的工作,什麼意思?

  他這是要做當初的武皇帝。

  當年武皇帝的事是個什麼結果,你班公英不知道嗎?武皇帝好大喜功,又寵信奸佞,以致民怨沸騰,民不聊生,天下百姓,將要揭竿而起,大漢江山,危在旦夕。

  我等身爲大將軍臣屬,自當盡臣節,爲主分憂,哪怕身死,萬不能讓大將軍步武皇帝后塵啊。

  你班公玉去不去?你身爲幕府之長,見到主公有錯而不糾,如何讓天下人信服。”

  班英被童恢罵得血氣上涌,很想跟童恢吵上一架,可到底沒有。他很清楚,他若是先亂了陣腳,麻煩更大。

  於是班英嘆口氣道:“沒有漢宗說得這麼嚴重。主公有時候是有些專斷,可是他不是不聽勸的人,而是很多時候有自己的考量。

  我們跟隨主公這麼多年,還不瞭解主公嗎?他從不奢靡腐化,亦不耽於享樂,對待底下人,從來都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以誠待之。

  他絕不會成爲第二個武皇帝的。輔佐這樣的主公,是你我之幸。”

  童恢聽後,並不爲所動,繼續說道:“見微而知著,正是因爲大將軍賢明,我等才更不能犯昏。我承認大將軍是個明主,可他也有錯的時候。昔日箕子便言,‘彼爲象箸,必爲玉杯,爲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現在我們要做的,便是將大將軍從歧路上拉回來。”

  “罷了,罷了,我便陪你去吧!”

  雖然班英知道木已成舟,並不想去見曹昂,可是眼看童恢這個模樣,還不得不去。

  至少他去了能盡力轉圜,防止發生衝突。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