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王見王中
李老闆一見面還跟寧遠開玩笑,說在這地方一會兒會不會摔杯爲號,跳出三百個刀斧手。
寧遠則說,不用三百個刀斧手,時代變了,誰還用刀斧手,應該是五十個紋龍帶槍的。
說完兩人都笑了。
喝的酒是寧遠從家中帶來用汾酒配製的竹葉青。李炎宏當然也知道這是晉省特產。
李炎宏也特別提到,幾年前見到寧遠的時候,他還以爲寧遠是趙紅衣的助理,實在太年輕了。寧遠則付之一笑。
同時李老闆還問,爲什麼當年在271寧遠不推行搞搜索。
因爲百渡和谷歌大戰的時候正是在2003年,百渡用幾十人的團隊,在雷明的帶領下依靠“閃電計劃”不斷的優化自身的產品從而在跟谷歌的競爭中佔得先機。
而其實當時的271在盈利上遠超百渡,如果不是最後出售給牙虎,而是轉型做搜索,那麼當時情況還真是不好說。
畢竟271也有一直不輸給百渡的開發團隊。而且有“貼吧之父”之稱的于軍可就是先加入的271.但因爲于軍一直想做搜索,271當時的業務以中文上網爲主。所以趙紅衣就他于軍推薦給了搜虎。于軍在搜虎待了一段時間發現搜虎也不適合他,這纔去了百渡。
然後就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于軍在百渡的各項產品開發上展現了非常出色的能力,而百渡也在搜索市場上迅速鋪開,到了2005年,完成多輪融資的百渡已經是國內搜索領域當之無愧的龍頭企業,佔據市場份額百分之七十以上。
可以說百渡佔了兩個便宜,一個是長城防火牆的建立。另一個就是國內當時成了氣候的做搜索的互聯網企業就百渡能拿得出手。
當時還是門戶網站的時代,三大門戶在當時先後在納斯達克上市,風頭正盛。
除了百渡在李炎宏的強力推動下,發現這一領域的市場空白,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跟上了步伐。
等271和趙紅衣想做搜索的時候已經有些晚了。
而同樣是271大股東的寧遠,他的銀河科技在搜索領域上發力,李彥宏是很想知道寧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做搜索。
是一直就有想法,還是在牙虎收購案之後。對於這個問題,其實也並不算尖銳。
而寧遠則明言,自己很早就看好搜索領域這塊市場。但是在271的時候確實沒有推動去做這個項目。
不過具體原因寧遠沒說,李炎宏也沒有刨根問底。
其實寧遠最初是沒想搞搜索引擎的,三巨頭按照歷史進程沒多久就會變成兩強並立。
而百渡因爲盈利模式的原因,卻沒跟上阿里和企鵝的腳步。
14年之後,阿里和企鵝開始大規模的併購,收購,從單純的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轉化爲全賽道財團。
所以寧遠最初的想法是他自己互聯網公司,就搞成純娛樂內容的產業鏈,阿里和企鵝則完全作爲投資目標。
但觀碑之後,寧遠的想法變了,打造全中資互聯網巨頭成了他的新目標。
所以,在03年的時候,電子商務和網絡社交不在入場時機,有點爲時已晚。搜索引擎卻可以通過彎道超車有希望趕得上。
當然寧遠並不是放棄電子商務和網絡社交,而是在下一個賽道等他們。把握住關鍵時間段的關鍵產品,就足夠了。
而目前,寧遠和銀河科技最大的對手當然是百渡,因爲這個時代是PC端的時代。搜索引擎是這個時代裏最重要的產品之一,是非常重要的流量入口。
而國內這麼龐大的市場,足夠容得下兩家,甚至三家搜索引擎。
所以寧遠沒想過幹翻百渡獨霸市場,能夠跟百渡平分秋色就可以了。
一旦某個市場被某一家公司一家獨大,那這家公司在缺少競爭的情況下,通喫上游下游,喫相會越來越難看。並且無所顧忌。
而一旦市場有競爭,雙方也就會更多的想到用戶需求,怎麼樣才能擴展自己的用戶,怎麼樣才能讓用戶體驗好。
銀河科技就是要作爲一個攪局者,讓國內互聯網不能成爲一潭死水。
而這跟李炎宏的想法是絕對不可能達成一致的。因爲任何商人追求的都是利益最大化。
所以李老闆提出的併購條件,哪怕能讓寧遠直接成爲股份超過李炎宏本人的百渡大股東,也不能讓寧遠心動。
而且寧遠也清楚,即便成爲股東,在百渡也不可能擁有話語權。甚至投票權都不可能有。百渡管理層爲了控制百渡必然會提出AB股。
同股不同權。
這對寧遠的目標沒有任何的意義。而且李炎宏可不是趙紅衣。
看看趙紅衣從271到牙虎在到360,有多少員工是一路跟過去的?
再看百渡,七劍客在哪呢?百渡上市的時候,還剩幾個了?這種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的,跟他在一個碗裏喫飯,能有好?
多少功高震主的被李老闆卸磨殺驢?“閃電計劃”完成幾個月後雷明就離職了。然後幾年後在提到“閃電計劃”的時候,李老闆絕口不提雷明的貢獻。
李炎宏是個很安靜的人,外邊看上去跟寧遠一樣,儒雅隨和,不會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在寧遠的銀河科技曝光之前更是被稱爲互聯網企業中最帥的老闆。
當然在寧公子聲名鵲起之後只能佔據第二名了。
而另個一方面,這位李老闆在百渡內部歷次鬥爭中展現的心計手段,也同樣不比寧遠差。
所以他當然不會因爲寧遠的拒絕就氣急敗壞,也不會說對方不識時務的話。
因爲拒絕這樣一份收購條件,那就意味着寧遠的野心並不比他李炎宏小。眼光也不比他差。
這樣的人背後又有龐大的財富和人脈網,很棘手。
“寧導演在上市之前,是不是不打算接受任何投資?”李炎宏很好奇的問道。
“這個到不是,如果有合適的投資,還是會接受的。比如我準備在最近接受安寧集團的投資...”寧遠臉不紅氣不喘的說道。
李老闆聽完愣了一下,然後想想起安寧集團是寧遠的家族企業以後,則笑了起來。
“今天我總算知道什麼叫,肉爛在鍋裏。”
這種得天獨厚的條件,國內互聯網沒有任何有人擁有。TOM的首席執行官王磊磊,同樣出身不凡。比起寧遠的出身差不多,都是將門之後。
即便是這樣王磊磊也在TOM的股權也十分有限。背後也沒有寧遠這從財力。
畢竟寧遠早年賣出271網站的股份就有好幾億的收入。
而按照李炎宏的估計,銀河科技目前的狀況來看,IPO上市之前,只要再有一次資金注入就差不多了。
不得不說這個猜測還是比較準確。銀河目前賬面上還剩幾千萬,營收還沒有達到平衡,幾個月內就需要新的資金投入。
而在這個問題上,很多人都在“替”寧遠着急。特別是很多同行和投資者。
比如百渡、谷歌、高盛、軟銀、IDG...這些都是提出過想要收購銀河科技的。
而這其中,算上百渡寧遠已經當面拒絕三家了。
高盛在得知軟銀投資方案失敗後,也從一些渠道得知了寧遠對於外資的態度。而當時軟銀當時之所以要給寧遠留足股權的原因也是後續想拉入高盛繼續注資,到時候兩家在銀河集團的股權就能佔到百分之六七十。
這種事情並不少見,04年阿里的那筆八千多萬美金的投資,就是軟銀牽頭,其中就包括高盛等多家風投機構。
分擔風險的同時也是結成同盟,在管理層經營不利的時候這些風投機構也可以聯起手來對管理層進行改組。
所以風投機構直接的直接競爭沒有那麼大,相反很多時候他們都會合作,以得到利益最大化。
比如IDG投資一個種子企業第一階段的天使投資。而到了VC風險投資階段IDG會主動的幫助所投資的企業進行下融資方面的聯繫,後面成熟期的PE也是如此。也就是戰略同盟風險共擔。
而企業管理層也不會希望所有的投資都來自一家風投機構,因爲多個投資機構對創業者的影響力遠小於單一大股東。單一的投資機構如果有絕對控股權,分分鐘給創始人管理層看看什麼叫一言九鼎。
這就是平衡,一頭沉明顯不是創業者想要的局面。
這就是爲什麼互聯網企業很多時候不接受一家風投機構的多輪投資,就是怕鳩佔鵲巢,失去對公司的控制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