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角逐
收購分衆傳媒。
寧遠光是看到這個題目,就想了很多。分衆傳媒,國內樓宇媒體市場的霸主,一家創造奇蹟的公司。
而且毫無疑問,分衆傳媒的創始人江楠春是個資本運作高手。
05年7月13日,成立僅兩年,頂着“國內傳媒第一股”的光環,分衆傳媒登陸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17美元。
在上市僅三個月後,分衆便開啓了瘋狂的買買買模式,
05年10月,以億美元收購國內最大的公寓電梯海報公司——框架傳媒;
06年1月,以億美元收購了國內第二大樓宇媒體商——競爭對手聚衆傳媒;
06年3月,以3,000萬美元收購了手機廣告商凱威點告,後重組爲分衆無線;
06年8月,收購影院廣告公司ACL,並更名爲影院網絡;
06年12月,收購全國最大的高校平面媒體運營商——動力傳媒;
07年3月,以億美元收購國內網絡廣告的最大代理商——好耶;
07年12月,斥資億美元收購賣場數字廣告網絡公司——璽誠傳媒……
05年至07年,分衆先後投資和收購了60多家公司,耗資約16億美元。
併購成就大分衆。
瘋狂的併購背後,是飆升的市值暴增的財富,以及江楠春氣吞山河的廣告帝國野心。
07年,分衆創下65美元歷史高點,當時分衆還打算吞併新浪,稱自己是僅次於央視和上海文廣的傳媒集團,
並且,還自信地認爲,總有一天會把“僅次於”換成“超過”。
與此同時,自05年分衆上市至10年,渾水粗算分衆“內部人士”已減持了至少17億美元的股票,並且大部分是在08年之前高位減持,
而分衆私有化退市時的總市值纔不到27億美元,17億的減持套現額佔總市值的近2/3之多。
狂歡之後的08年,對分衆是一個多事之秋,
從金融危機,到315晚會對垃圾短信的曝光,始作俑者“分衆無線”業務關停,到IT廠商大幅減少廣告投放,到9月乳業廣告受“三聚氰胺”事件全軍覆沒,
輿論壓力和業績滑坡,這讓分衆股價在08年下跌85%。
而如果寧遠沒記錯的話,2008年的年底,是新朗增發新股,收購了分衆的樓宇廣告業務,這也成爲2008年互聯網寒冬中最大的互聯網併購案。
而這場併購寧遠記得很清楚,是新朗通過像分衆傳媒增發新股的形式,完成的併購。而這其中,還有復星國際的參與。
因爲更早的時候復星國際在二級市場持續喫進了百分之十三點幾的股權,而在併購完成後,這些股權都成了新朗的股權,並且按照股權折算,只要復星增持到百分之十七左右,這些股權會成爲新朗的第一大股東。
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好時機。
此時的分衆傳媒,市值比起巔峯時候差不多隻有五分之一。
整體估值只有十億美元左右,而驚訝手裏握着的光是美元和港幣部分就足以全資收購分衆傳媒。
而分衆傳媒作爲國內最大的廣告商,媒旗下的分衆樓宇電視、框架廣告以及賣場廣告、互聯網廣告業務、影院廣告業務以及傳統戶外廣告牌業務。
換句話說,每當電影宣傳,遊戲宣傳,這些都離不開分衆傳媒的樓宇電視廣告系統和影院廣告網絡。
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在於,分衆的樓宇電視廣告系統,幾乎覆蓋了所有的一二線城市的寫字樓電梯。也就是說分衆的廣告投放直面的就是所有白領羣體。這一部分人也是電影市場消費的主力軍,並且還有電影廣告網絡。
一旦拿到這兩個業務,也就代表着寧遠把電影宣傳的端口直接控制在手,這可是個大殺器。特別是在寧遠手裏的話。
想到這裏,寧遠拿出手機撥通了江楠春的電話。
而人在魔都的江楠春接到電話也是很意外,此時的他正在跟曾經的對手,現在的同事虞峯說着話。
看到來電是寧遠之後,愣了一下,然後才接通。
幾分鐘後,江楠春聽到掛斷的電話,還是有些詫異。
看着虞峯投過來的問詢的目光,江楠春解釋道:“是寧遠,想約咱們兩國和近期見個面。並且直言是對分衆傳媒感興趣。”
虞峯愣了一下,然後略一思索,說道:“寧遠的銀禾傳媒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電影企業之一,同時今年的兩檔節目又全部大爆。這其中電影和綜藝宣傳,都跟咱們的分衆傳媒有業務關聯,寧遠想要趁咱們股價下跌,整合相關業務,這到不是什麼稀奇事。你怎麼看?”
虞峯是目前分衆傳媒董事局聯合主席兼任總裁,也是曾經聚衆傳媒的創始人,曾經分衆傳媒和聚衆傳媒分別佔據過內樓宇電視廣告市場的半壁江山。
最後兩家公司合併,也就造就了國內首屈一指的廣告帝國分衆出傳媒。
而虞峯後來還跟馬清揚一起成立可雲峯基金,成爲著名的投資人。
江楠春聽到虞峯的話以後,想了一想還是沒什麼結果,“你讓我現在說我也說不上來,還是看看寧遠會給出什麼樣的條件吧。”
目前分衆傳媒的日子恨不好過,而且江楠春本人也大幅度減持分衆的股票,目前他本人的持股不過百分之十左右。
與此同時,分衆傳媒的經營業績也在遭受着金融風暴所帶來的影響,廣告營收出現頹勢。分衆傳媒三季度財報時預測,2008年第四季度的總收入將在億至2億美元之間,淨利潤預計將在6000萬~6100萬美元。這一預測遠遠低於市場分析師做出的營收爲億美元的預期。分衆的模式再受質疑。
而與此同時,新朗的會議室,CFO餘正軍和董事長王延、以及目前的CEO兼任總裁,也就是真正的掌門人曹會計也正坐在一起,他們的目光同樣盯上了國內最大的線下廣告商,分衆傳媒。
“曾經的分衆傳媒可是要號稱收購我們新朗的,哈哈哈。現在我們則才討論能夠收購分衆的可能性。真是時過境遷啊。”餘正軍笑着說道。
此前兩年,當分衆傳媒股價摸高到60美元之時,曾經有傳言稱,分衆傳媒將會以換股的方式收購新浪。
在進入2008年之後,分衆傳媒股價急轉直下,當真正可能發生時,買方變成了新浪。
王延則隨口說了一句,“此一時,彼一時罷了。”
說完後,還看了一樣旁邊正在喝茶的曹國維,也不知道他是否在感嘆自己如今形同傀儡的位置。
作爲曾經的創始人之一,王延在新朗的故事也是一言難盡。如今雖然是聯席董事長之一,但是他不過是擺設而已。
後面有同樣作爲聯席董事長,老謀深算的段勇基,前面臺前有在新朗內部威望日隆的曹國維。
畢竟當初的盛大新朗收購大戰,曹國維可是被視爲擊退新朗的英雄的。
而曹國維放在茶杯之後說道:“目前分衆傳媒的股價基本上跌到谷底了,我們手中的雖然有一部分現金,但是想要收購分衆傳媒,這部分現金肯定是不夠,最好是通過增發新股的方式。”
王延聽後默不作聲,而餘正軍則提出質疑:“可是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如果通過增發新股的方式,那麼就會對現在的股權結構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可不一定就是好事。”
新朗的股權太過鬆散,這對於管理層來說,是好事也不是好事,有利有弊。
而如果是分衆傳媒和新朗兩家併購,整個股權的結構會更復雜,目前的所有大股東的股權持股比例會縮小,但是市值上卻會增長。
不過增發新股的提議的這幾個人並沒有決策權。
畢竟目前的新朗,真正說了算的可還是段勇基那頭隱居幕後的老狐狸。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