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經費在燃燒

作者:高粱河車神
“媽,姐回來了。”鄧朝飾演的方達在外面喊道。

  正在屋裏包餃子的徐凡飾演的李元妮手不住的顫抖。

  張靖初推開門,進去了,正看見紗窗後的李元妮低着頭。

  鄧朝指着佟利雅說道,“姐,這是我媳婦小河。那個是我兒子。”

  “姐。”佟利雅叫了一聲之後然後跟旁邊的男孩說道叫人。

  “大姑。”

  張靖初飾演的方登笑了笑。

  李元妮道:“先進屋。”

  此時的她,甚至都不敢擡頭看一眼,那個多年前被她放棄的女兒。一直以爲死了的女兒。

  當多年不見的女兒真的站在眼前,她的心情是難以形容。

  方達招呼着方登進屋,一邊說道:“76年以後在地震棚住了三年,然後就搬到這了。”

  方登進屋後,看着牆上掛着的方大強的和她小時候的黑白照片。

  方達看見趕忙把讓她的照片摘下來,“媽光顧着高興了嗎,這事都忘了。”

  方登這看着眼前小盆裏放着的西紅柿,一時間小時候的事情一瞬間涌上心頭。

  “西紅柿都給你洗乾淨了,媽沒騙你。”李元妮的聲音從後面傳來。

  方登轉過身,神色複雜的看着李元妮,兩人這一對視,一時無言。

  “我這給你道個歉吧。”說着話李元妮慢慢的跪了下來。

  這一個場景還真不是劇本寫的,而是徐凡和張靖初兩個主演。編劇王卓加上導演寧遠一起討論了很久,最後徐凡下的決定說這麼演的。

  徐凡跪下之後,後面的佟利雅就要去扶着。“媽您這是...”

  被後面的鄧朝直接拉住了,除了兩個當事人,就只有他懂得這一跪是有多沉重。

  “你是從哪冒出來的啊。這麼些年,你咋不給我個信啊。我還以爲你和你爸在一塊呢。”徐凡的帶着哭腔的說道。

  而張靖初的臉上則寫滿了不可思議。

  後面的鄧朝過來開始扶着她起來,“我成天的惦着你們倆啊。我惦記了三十二年,你們怎麼不理我呢。你到底是上哪去了啊,你咋纔回來啊呢啊,登啊。”

  最後張靖初和也跪了下來,叫她一聲“媽。”

  一對母女最後,經過三十二年的糾纏,最後也算是和解了。

  。23秒的地震災難,造成了一個家庭32年的生死離別,母親在悔痛中生活了32年,32年間一直重複着一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

  母親對骨肉的割捨,對丈夫的感恩和忠貞,女兒對母親的抱怨和不理解。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願意去親自實踐“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的真正含義,因爲當若真正體會到了的時候,就意味着已經失去了她,生活中則就有少了一絲期盼,一絲光明,多了一個暗無天日的回憶,珍惜眼前,當下纔是最可貴的。

  “咔。我宣佈,電影殺青了。”

  電影拍完,所有劇組的人,包括所有演員,所有的劇組人員,甚至連寧遠本人,都非常的疲倦。

  最後喫完了殺青宴,劇組也是正式解散。

  拍完這部電影之後,寧遠就開始緊接着操持起後期製作來。

  這部電影投資高達億,演員的片酬其實非常少。滿打滿算只有五百萬。

  其中大頭都在搭建實體場景,以及後期的特效。

  整部電影,一共三百多個鏡頭,幾分鐘特效的經費甚至超過了電影一半的的經費。

  爲了營造逼真的視覺效果,劇組請來了爲電影《指環王》做特效的新西蘭威塔工作室,請來《集結號》的南韓團隊做地裂效果。

  谷/span爲了讓主樓坍塌的場景更加逼真,請來了英倫MPC公司,並調用了軍用設備;爲了保證長鏡頭的真實性和連貫性,採用了MCC運動控制攝影系統。《唐汕大地震》還是第一部使用IMAX技術的主流商業電影。

  電影一開篇,成千上萬只蜻蜓飛過眼前,大家都看傻了眼,但卻不知是地震前兆。方大強還傻乎乎地以爲一場大雨要來。

  寧遠當然不可能真的找來這麼多蜻蜓配合他拍戲。所以,成羣結隊的蜻蜓是電腦特效的產物。

  首先,先拍攝人的戲份,簡單說,就是人們對着想象中的蜻蜓做表情和動作。這部分拍好後,工作人員用了一架遙控飛機來模擬蜻蜓飛過的軌跡,做好軌跡之後再用電腦替換成蜻蜓。

  而蜻蜓也是通過動畫和3D製作,先做出單隻,然後再將整個蜻蜓羣合成到畫面中,技術人員還根據人驅趕蜻蜓的動作,做出了蜻蜓躲閃的動畫。這個蜻蜓羣有200米寬、10公里長。

  因爲地震,方達失去了左手手臂。長大後,李元妮爲方達配了假肢。長大後的方達一出場並沒有先戴上假肢,而是光着上身用右手洗臉,畫面中方達的左手臂已經萎縮。看起來十分逼真。

  在製作過程中,電腦特效的技術人員在李晨的胳膊上做上跟蹤點,然後進行拍攝。拍完後,技術人員在電腦中把胳膊擦去,再在上面弄上一個三維做的小“肉揪”合成起來,就是最後看到的效果。

  電影中,這個殘疾的手臂只是露了一小臉就趕緊戴上假肢,原因是這短短的一個畫面可不便宜,本來寧遠全片都沒安排方達戴假肢,後考慮到成本問題才改成現在這樣。

  在電影中大地震來的時候,李元妮和方大強拼命往家跑,想把兩個孩子救出來,然而兇猛的地震讓他們自身難保。二人跌跌撞撞地跑回自家樓門口,方大強一把把元妮拉出來,自己鑽了進去,而這時,大樓塌了!李元妮眼睜睜地看着丈夫掩埋在一片瓦礫之中。

  電影中李元妮的家,實際是專門搭建的一座實景大樓。但是大樓並不是震塌的,而是爆破。所以,需要後期電腦特效來糾正,使得效果看起來是震塌的。

  在拍攝前,特效團隊先用專門的機器把整個大樓的架構掃描記錄。然後在電腦上用3D技術做出坍塌的效果。最後再將3D效果和實景拍攝合成。

  可以說幾分鐘的特效那真的是每一秒都有大量的經費在燃燒。

  其實電影特效不一定很燒錢,用Premiere、AE、FCP等這些軟件也可以處理一些簡單的特效,平時所說的“五毛特效”,很多都是那些普通的電腦所生成和渲染出來的。

  這種活,隨便找個學剪輯的人,幾千塊錢足以搞定了。

  但是,如果是這種大投資的商業電影,對電腦的要求與“五毛特效”根本不是一個層級。

  普通人剪輯視頻,2萬塊錢的MacbookPro或者一萬左右的臺式機,可以說基本上幹什麼都夠了。

  但如果是用來做特效電影剪輯的話,20萬的MacPro也只是剛剛起步。而一個普通的特效電影,需要的電腦數量至少都是幾百臺起。

  在電影特效製作上,還有一個概念經常用,那就是“特效製作時長”。比如,你有1000臺電腦,每臺電腦用來製作特效的時間是20個小時,那麼這個電腦的總渲染時長就是2萬小時。基本上,一部1億美元投資的特效電影,特效製作時長都要幾百萬個小時起。

  爲什麼需要這麼長時間?因爲電影是要在大銀幕上觀看的。同樣是製作一個人物,那些網絡大電影只要能渲染出比較細緻的輪廓就可以了,但院線電影就必須把每一根頭髮絲都渲染出來——不然觀衆就會看到人物的頭是模糊的。這意味着工作量數十倍的增長。

  當年製作《加勒比海盜》的時候,有幾場特效戲裏有海浪的鏡頭,爲了這幾個鏡頭,視頻製作團隊動用了幾百臺最頂配的計算機來分析水的隨機運動和碰撞後的水花,這纔有了《加勒比海盜》頂級的特效體驗。

  與此同時,電影的製作還有一個明顯特點,那就是商業電影一般都會以當代最頂級的特效爲賣點,這就意味着商業電影對特效的要求是基本可以榨乾當代配置最高的商用電腦的。

  在這個基礎上,爲了搶時效,商業電影一定會盡可能的縮短每一臺電腦的視頻製作時間,這樣他們就需要同時租用更多的電腦。否則,如果爲了省錢少租一半的電腦,那就意味着特效製作時間要延長至少一倍。

  等電影製作出來的時候,說不定觀衆早就看膩了那些特效。

  在這個方面上講,那些特效用的電腦跟礦機有點類似,它們一入手就要開始滿負荷使用,越往後性價比就越低。這種專爲頂級電影服務的特效團隊,電腦等設備最多兩年就要大量更換,這個硬件成本是普通的影視公司不能比的。

  除此之外,這些特效公司的製作所需要的也不僅僅是好電腦,還有一系列其他的配置。

  比如,一部特效電影,往往一秒鐘的大小就是幾個GB,一部電影的素材甚至要以PB爲單位進行計算。爲了效率考慮,這些特效公司必須使用傳輸速率更高的高速硬盤來組硬盤陣列,而同樣容量的高速硬盤的價格可能是普通硬盤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即便假設一個普通的1T高速固態硬盤價格只有1000元,那麼一個普通的幾PB的高速硬件陣列的組件和維護成本是多少錢?

  除了硬件成本之外,剩下的就是人力了。能擔綱頂級特效電影的特效師,一般都是行業內最頂尖的一批人,這些人的工資都是一年幾十萬美元起的,高的幾百萬美元也不稀奇。

  就算平均一個人20萬美元吧,500人的特效團隊幹一年僅工資就需要1億美元,1000人的特效團隊幹一年需要2億美元。

  所以好萊塢大片的動輒上億美元的製作經費,就是這麼來的。

  而國內受限於市場和技術等多方面原因,真要是搞一個上億美元製作成片的特效的大片,肯定是撲街撲的媽都不認識。

  不過這筆錢花了之後,寧遠開始考慮是否可以成立一家特效公司。畢竟這也是一個影視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而且未來國內電影需要的特效會越來越多,電影票房市場井噴式的增長,也必然會帶動周邊配套產業的發展。

  所謂大河有水,小河滿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