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破紀錄
14號在京城的首映禮再度開場。
前天的首映式主要就是爲了給TS的交的一份答卷,而14在京城的首映式則是爲了商業宣傳。
這畢竟是一部商業片。
作爲《大地震》在京城的首次正式放映,首映晚會吸引了衆多圈內重量級人物。中影集團董事長,伯納、華藝、光線、小馬奔騰、樂事、成天等電影公司的老闆,《建國大業》導演之一黃劍新,導演王京、國際巨星李聯傑等都前來捧場。
光是這些到場的嘉賓,就知道寧遠的在圈內的影響力。
而作爲寧遠的圈外好友,同時也是互聯網行業大亨,張超陽、趙紅衣兩個人也到了現場捧場。
電影放映過程中,抽泣聲在黑暗中不斷響起,當字幕剛剛開始滾動,觀衆看到“導演寧遠”的名字時,現場的千名觀衆響起長達5分鐘的掌聲。
接着歌手尚文傑唱着電影的宣傳曲《23秒,32年》緩緩上場,千名觀衆再度報以熱烈掌聲。
而當電影的主創全體登臺時,觀衆再次起立鼓掌。
寧遠作爲導演,再次跟觀衆致意。
“這部電影的好壞任由大家來評說。我盡力了!我懷着誠意拍完了這部電影,希望我的誠意能讓大家感動。同時也感謝電影的編劇王卓和原作者,給了我們這樣好一個劇本。”
作爲編劇和執導部分鏡頭的王卓簡單說了句:“能夠傳遞感動,傳遞溫暖。並感寫寧遠讓文字擁有感情和生命。”
除了衆多前來捧場的導演明星,寧遠還特別感謝了電影的作曲、特效指導、製片主任等幕後主創。
第一主演徐凡在看完電影后再次感慨“活着真好。”
陳到銘則簡短地說“謝謝大家捧場。”
鄧朝對觀衆鞠躬,“謝謝大家將自己的真情留給了這部電影。”、
另一個女主張靖初引用《23秒,32年》的一句歌詞,“當挖開記憶那一層土,就像經歷沒有麻醉的手術。希望我們不要麻木,不要冷漠,讓我們大家都有溫度。”
在首映儀式結束後,寧遠也接受了電影頻道和記者的採訪。
“寧導,您爲什麼會選擇這樣拍攝一部電影呢?”
“這部電影呢,是我應TS方面的請求拍攝的電影,由我們銀禾傳媒和中影集團以及TS正負共同出資。在拍攝過程中也得到了當地人民的全力支持,前天在TS的現場也算是得到了當地羣衆的認可。”
“我們知道電影改編自小說《餘震》,我們知道小說和電影好像是改動畢竟大的。您爲什麼會選擇這樣一個角度,來描寫這場災難呢?電影中母親和女兒您是爲什麼最後這樣處理?”
“電影其實跟原著的視角是不一樣的。電影裏卻悄悄地將視角放到了“媽媽”李元妮身上,元妮成了推動整個故事發展的關鍵。可是,和女兒方登一次次求死不同的是,元妮早在那場餘震中,沒拉住丈夫的手,在那個二選一的選項中,選擇兒子的時候,已經死了。
活着,不過是剩下一個用來爲丈夫女兒贖罪,爲方家贖罪,照顧兒子長大的軀殼。
所以,元妮總是在丈夫女兒的遺像前,插幾支香,用盆子泡着幾隻番茄,她每年買課本教具都買雙份,每年都去翻一翻方凳的小墳,將課本放進去,每年祭拜他們父女的時候,總一遍遍唸叨着新家在哪兒,回家的路怎麼走,總是一個人死死守着唸叨了20多年的家。站在小說裏,小燈的角度,媽媽選擇了弟弟,放棄了她,而站在電影裏,元妮的角度,她卻是親手‘殺’了自己的女兒。
災難給方登的‘二次傷害’是她的母親的選擇,讓她哪怕活下來也難以釋懷。
而災難帶給元妮的‘二次傷害’,是她不得不看着廢墟,吞噬她的丈夫,是她不得不,從兒子和女兒中作出選擇。
這是傷人一千,自損八百的選項,被選的人痛苦,選的人,何嘗不是?”
“寧導,最後一個問題是您對電影票房預期是多少?”
“五億。”
“五億?做夢吧。”這是採訪播出之後一些人對寧遠的這個數字預期的嘲諷。
7月22日,電影全線上映。
作爲今年暑期檔最受矚目的大片,《TS大地震》高達億元的投資額和近2000個拷貝的發行數,讓外界對其票房前景頗爲關注。
23號,作爲影片投資方的銀禾傳媒兩次更新《大地震》首日票房成績,並宣佈最終數據爲3620萬元,超過《阿凡達》保持的3600萬元,成爲內地電影首日票房的新紀錄。
不過,對這一數據的真實性,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質疑。
電影收穫了非常多的淚水。
非常的多的好評。
當然也有非常多的非議。
有不少人直接指責寧遠喫人雪饅頭。
隨後寧遠的支持者又對這種明顯是噴子的言論作出了駁斥,整個電影引起了極大的熱議。
“二十三秒,何其短;三十二年,又何其漫長。那是留在一個人記憶裏的殤,以二十三秒的短暫,與心整整糾纏較量了三十二年…”
“覺得地震太可怕了,甚至不敢相信會真的發生地震,看的淚流不止,內心擁堵。失去親人的痛苦,家園坍塌的無奈。生命對於活着的每個人的價值,能健健康康的活着有多好。徐凡那句:沒了,就是沒了!擊中淚點,真的沒了,就是沒了。”
“真是好片子,本來就是看了影評差點打算不去看呢。結果根本不像影評裏說的根本就沒有刻意煽情,都是很合情合理的臺詞劇情,就象是你的父母你的親人一樣會做的事說的話。但是這纔是最感人的。感謝導演能這麼細膩的發掘出來,拍出這樣的好片。地震雖然不是好事,但是關聯的是親情。”
“首先是無法理解那些給予電影一星兩星評價的人。當然,各人有各人喜好,不過,看了不少評價覺得實在是裝逼裝過頭了……影片時間跨越很大,在這點上馮導做的不好,讓人覺得有流水賬之嫌。但就故事而言,我並不覺得是在打國難牌而刻意煽情,很多東西都是實實在在能夠打動人心的。”
“說這片子不好的人都是裝逼的,不解釋。”
“這電影,白瞎這題材了。”
“就這電影還能拿這麼高的票房?”
“天災地禍無法避免,收到傷害也是慘痛的,我們能做的只有預防和互相幫助,共同度過難關。”
“凡姐,你迎來了人生最精彩的一個角色。”
“是有感人的點,但達不到預期,浪費了題材。”
“一個母親真的很難抉擇,那個都是心頭肉,但是女孩也真的不容易,最後溫情的和好了。可是錯過了最珍貴的時光、遺憾、悲涼,也許還有些溫暖。”
“西紅柿、電風扇、小書包、爽身粉、果丹皮、少年壯志不言愁、走進新時代......”
“陳老師好帥,他沒出場一次我都像個花癡一樣讚歎。”
“什麼樣的時代生產什麼樣的電影。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能提供給我們的產品。別抱怨別憤慨別內疚,這只是一部電影而已,你可以選擇看或不看,但別道德綁架也別被綁架。”
“你們說電影好不看的,咱就不說什麼了,說寧遠喫人雪饅頭就過分了,首富還差這個錢?”
“寧遠早就說了,電影所產生的的全部利潤,都捐獻給當地。再說這是TS找他拍的,不是他要拍這個賺錢的。”
“本來還笑話別人看電影哭了,結果我自己去看完了也繃不住了,寧遠真的是,拍這片子幹什麼啊,太揪心了。”
而在衆多的品論中,有一條評論非常的醒目。
“TS人多數活得安逸、踏實,因爲他們都死過一次了。你們看的是電影,而我們看的是自己的過去。”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