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傳統零售業僵局
“百思買退出國內市場了,你知道吧?”
寧遠搖搖頭頭,“不知道,我最近都忙着上市的事,顧不上。”
隨後陳以勤拿出手機給寧看了一張圖片。
“我們已在2011年2月22日停止所有百思買品牌零售店鋪的經營,我們的客戶服務熱線將繼續開放,爲您解答問題及提供客服協助。”
2011年2月23日,在魔都徐家彙的百思買店門口貼出了一則公告。這意味着百思買——這家全球最大的電器零售連鎖巨頭退出國內市場,它在這一天關閉了全部9家門店及魔都零售總部。
陳以勤自顧自的倒了一杯早先放在寧遠這裏的一瓶紅酒,然後晃着杯說道:“在北美,百思買被稱爲極富創新精神的企業。它首創了“大型家電專業店+連鎖經營”模式,即便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9年,百思買也實現了逆市上揚,創下銷售額450億美元的新高。
然而,就是在咱們國內市場,玩不轉了啊。國內的電商有些火過頭了。”
互聯網形成的衝擊波,不但讓本土百貨零售公司暈頭轉向,同樣讓國際企業難以招架。
它們發現,國內正在成爲全球電子商務變革最爲激進的國家,以往所有的經驗都亟待重估。
在今年,除了百思買退出之外,其他四大國際零售企業也都相繼更換了主帥。
而在電商領域,驚東也終於的展現了獨角獸的潛質,而最新輪的融資,也即將開始。
“你想投電商?”饒了半天之後寧遠終於知道了陳以勤的目的。
“不是我說,你這都是跟誰學的毛病?說話轉彎抹角的。”寧遠這邊手裏拿着幾張表格,很無語的說道。
陳以勤道:“這不是知道你才思敏捷,不想說的太直白嗎。”
“你想投驚東?”寧遠好奇問道
寧遠放下寫滿各種投資機構聯繫方式和聯繫人的表格,很無語的說道:“驚東去年營收一百多億,今年預計會達到兩百億,最新一輪的投資有老虎基金,還有紅杉資本,說實話這一輪投不投都可,沒多大意思回報率太低嗎,都不如過幾個月頭M團的第三輪。”
陳以勤則搖了搖頭,“不是驚東,我想投S寧。”
寧遠一聽直接愣住了,S寧?這哥們沒喝就多了?隨後馬上想到,自己這是陷入爲主了。
驚東現在跟S寧比,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了。
S寧2009年從空調經銷商轉型連鎖零售以來,通過“租、建、購、並”的方式迅速擴大線下份額,2009-2011三年期間平均每年淨新增門店數量超過290家,經營面積達到峯值,當年大陸地區門店總數1664家,包括港澳、霓虹後合計1705家,經營面積693萬平方米。
年營收上千億。
並且S寧從去年開始,上線了S寧易購平臺,開始轉型電商,並持續擴大經營種類和範圍。
此時S寧看起來的確是要比驚東更值得投資,畢竟S寧光是實體店就有上千家。
不過寧遠也沒法跟陳大少說,S寧過幾年要坑,只能搖搖頭道:“我不是很看好S寧。”
2011年前後,是傳統零售企業靈魂之問,要不要電商化的關鍵時間點。很多知名的傳統零售企業,都在這個時候開始電商化轉型。王府井、銀泰、國美、S寧紛紛來蹚渾水。
目前非常流行的有一句話,叫,不轉型是等死,轉型是找死。
其中,轉型最徹底的,正是S寧。
這個時候的S寧,正在和國美殺得天昏地暗,作爲國內最大的連鎖家電企業之一,如日中天。
轉型的路上,S寧找的第一個諮詢公司,是IBM。
大家都知道IBM是做服務器的,但其實IBM的諮詢業務很賺錢,在IBM的忽悠下,S寧上了SAP系統。SAP號稱是全球500強中80%都在用的ERP系統,但是,這個系統有個問題,水土不服。
很快,在和驚東、t寶等電商的激烈競爭過程中,S寧的爛系統陷入了泥沼,畢竟但是各家都開始有自己的雲系統了。
大概是2013年前後,S寧徹底更換爲自研系統。雖然從財報上看不出來,但搞IT的都應該明白,這是傷筋動骨的操作。
但是還在虧錢到處拉投資的驚東,還以蹭S寧熱點爲榮,在喧囂的電商競爭中,驚東不斷進步,S寧也開始在電商領域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但是,但是。
2011年的驚東,是沒有線下門店的,極個別線下體驗店忽略不計。
2011年的S寧,是以線下門店爲主的,且大部分門店是倉儲式+門店一體化。
這意味着什麼?
S寧要打通線上線下一體化倉儲物流配送。
對於10年前的信息系統來說,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被IBM忽悠後的S寧,推出了門店和線上共享倉儲的概念,義無反顧的走上了線上轉型。
轉型初期,仗着線下門店帶來的強大的現金流,S寧開啓了買買買模式。
買PPTV,買紅孩兒
谷/span這些方向對嗎?
站在諮詢公司的角度,這些線上時髦的業務,可以幫助蘇寧多元化經營和引入流量,當然是對的。
但是,S寧是一家傳統零售企業,從管理到思想,都透露着濃郁的“土”的氣息,這裏的土不是貶義詞,舉個例子,S寧張口閉口是某總某主任某領導,TB張口閉口都是笑傲江湖桃花島。
不夠洋氣的後果,就是嚴重缺乏整合這種純線上業務的能力。
最終做的一塌糊塗,不得不壯士斷腕賣掉。
在線上轉型步履維艱的時候,S寧發現,買賣子公司還挺賺錢的。
當然,這裏的賺錢,只是賬面數字,其實接盤俠,基本上都是他們自己的關聯方,非上市體系。
在上市公司賬面好看的同時,公衆看不到的公司集團財務報表已經失血嚴重。
在主營業務不斷虧損的情況下,S寧終於開啓了瘋狂賣身的模式,包括把自己賣給啊裏。
2014年,S寧易購賣了11家門店,實現營業外收入億,賣給誰了?一般人也不會接盤啊,賣給了母公司S寧集團,然後租回來繼續經營。
2015年,S寧易購再次出手,賣掉14家門店,實現營業外收入億,租回來繼續經營;賣掉PPTV部分股權,實現投資收益億。
2016年,公司賣掉6家倉儲供應鏈,實現營業外收入億;賣掉一家子公司,實現13億投資收益。
2017年,賣掉一部分啊裏股票,實現投資收益41億……
2018年,再次賣掉啊裏股票,實現投資收益113億……
2019年,公司手裏股權賣得差不多了,於是賣掉了S寧金服的股權,實現投資收益190多億。
要知道S寧金服是S寧爲數不多的“真”賺錢的業務
S寧金服2016年實現淨利潤1000多萬元,2017年更是突破5億元。2019年,S寧金服銷售額億元,毛利率超過80%,淨利潤億元。
2018年12月,年報出具前兩天,S寧易購發佈公告,宣佈拆分S寧金服,經過新一輪增資擴股後,S寧金服不再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S寧易購所持的股權從%變爲%。
公司的經營風格和一些職業遊戲玩家類似,先“養號”,等養肥了再賣掉獲取收益。早期公司通過出售一些實體門店來實現盈利,隨着胃口越來越大,公司不得不靠拆分出子公司,重組做大估值出售股權來不斷的實現新的盈利目標。
2020年,S寧賣的成了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賣的連老張都不是董事長了
老張會後悔十年前被忽悠的線上轉型嗎?
寧遠覺得不會,因爲,S寧別無選擇。
甚至整個傳統零售業,都別無選擇。
現在要是換個人跟寧遠說要投資S寧,寧遠話都懶得說,你隨意,要死死遠點。
不過好歹陳大少也是發小,不提點兩句好像不太講究。
“你爲什麼不自己搞電商啊。”寧遠一本正經的問道。
陳以勤道:“我又不是搞IT的,玩不轉啊...”
說道這,他突然好像有點明白寧遠的意思了,陳大少也算是才思敏捷,一點就透。
陳以勤這個搞風險投資的玩不轉IT,他算是個外行人,但其實只要他想進入這個行業,現學也來得及。但是對於傳統零售巨頭,規模這麼大的企業來說,想要轉型那想要付出的遠比一個人換職業的難度,那真是天上地下,沒得比。
全國上千家門店,幾萬名員工,轉型是說轉就轉的?
驚東從03年開始就進入電商,雖然也是從傳統零售業轉型的,但是船小好調頭。
S寧現在已經是一艘航母了,想要轉型,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這麼大個企業沒個三年兩年想要轉型都是癡人說夢,不過等三年兩年過去了,電商的格局會變成什麼樣呢?
換句話說,誰會給你那麼長的時間呢?
互聯網時代,效率太重要了。
想到這裏陳以勤就明白寧遠的爲什麼不看好S寧了。
“本來想重倉S寧的,聽你這麼說完,心都涼半截。”陳以勤說完還嘆了口氣。
“那驚東?”
寧遠道:“賺多賺少的問題,我是不建議這個階段參與融資,當然這是因爲我投了天使輪和A輪,現在已經翻了好幾番了,現在再投回報率不高不說,我現在持股都不比創始人少太多了,要是再投,估計東哥就睡不着了。”
陳以勤還能說啥,搞了半天,人家是不惜投了,看不上這個回報率。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