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立內閣
宴席之間,一千百姓被安排在山下的一圍,並不能參與到軍政會議,但能參與這種盛宴,這些百姓已是對方原的特許開恩感激不已。
最緊張的還是南直隸的一衆官員、富商,除了早已知曉內情的景傑、秦展,還有席本楨、徐華等人,餘下的衆人無不望着方原今日或許會宣佈的改革措施。
方原舉杯大笑着說,“諸公等久了吧!朝廷既然改革了,我們自然也不能不改,但......”
他環視一圈,又笑道,“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朝廷改革有利的,我們肯定要吸取;不利的,也不能墨守成規,是吧!”
衆人大多是默不作聲,本就是站在方原這方的席本楨開口說道,“方總督但說無妨,變革變革,本就是要商議着來。”
靠方原提拔成兩府巡撫的王秉鑑也站了出來,“鎮江、常州二府是唯方總督馬首是瞻。”
方原呵呵一笑說,“這次改革的新政,主要有三點。其一,撤銷鹽運司、織造局,從今之後,鹽業、絲綢布帛的經營由行業的富商自行買賣經營。其餘的瓷器、木漆、酒業等行業,參照鹽業、絲綢布帛業執行,也一併下放。”
“朝廷不再參與這些行業的經營管理,也取消所有行業的徵派。各大商幫可以自由買賣、經營,如何佔領市場、拓寬銷售渠道,完全採用自由競爭的方式。”
他全面取消了鹽、絲綢布帛、瓷器、木漆、酒業的專營,連原本要繳納朝廷的徵派也一併取消。這一政策如同石破天驚,在平靜的湖面砸出了巨大的水花。
參會的,無論是洞庭商幫、徽商商幫、山陝商幫,還是大官商徐華的蘇州商幫,甚至連幾個從南京來的大商人都是齊聲叫好。
方原的目光巡視了一圈,又緩緩的說,“但,取消專營歸取消專營,這些行業的商稅,必須按照三十稅一,如實的繳納。各個行業上繳繳納商稅的總稅額,不能低於去年年底的額度。若哪個行業繳稅不足,我會安排錦衣衛、獨立覈算團上門來徹底的清點賬目,欠一罰百。”
“還有各行各業的貨物價格,尤其是鹽業、絲綢布帛的價格,比照去年年底的價,只能低不能高。若有特殊緣由需要漲價的,必須附上理由向官府申報,待官府審查了實情,審覈通過,才能漲價。”
“我再重申一次,信訪信箱我會一直開着,百姓上訪的渠道一直也是通的。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哪個商幫要是逼得鹽戶、工戶、桑農的僱工、百姓來上訪,到時自有錦衣衛上門。”
隨着南直隸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該繳納的商稅必定是與年俱增。方原只是按照去年的固定標準來收取商稅,就是對衆商幫的讓步。若連這點商稅都要打折扣,那就是逼得方原派出錦衣衛來發飆。
這點門道衆商幫是心知肚明,個個喜笑顏開的齊聲稱是,算是表態支持新政。
方原的目光又落在了官府官員圍坐的一席,淡淡的說,“第二條改革方案,市舶司、各課司、鈔關的權力下放到各州府。由各州府收稅之後,再上繳府庫。”
以陳洪謐、王秉鑑爲首的各知府知府是互望了一眼,從對方眼中都能見到難以掩飾的喜色。
商稅的收稅權就是個肥差,方原直接將收稅權下放,中間的貓膩,這些混跡官場多年的老狐狸們一聽就已是心中有數。但他們畢竟是朝廷的官員,讀聖賢書出來的,衆目睽睽下,絕不能學着那些商人一樣將興奮掛在了臉上,失了朝廷的體統。
方原繼續補充說,“我的條件只有一個,各課司的商稅,鈔關的船舶稅比照去年的標準;市舶稅,等我滅了鄭家,海路貿易打通後,按照實際海外貿易額五成的比例上繳。餘下的,就由你們各州府來自行支配。”
他的條件並不苛刻,徵稅權下放,而且只需要去年定額的上繳標準。除了該上繳的商稅外,官府官吏完全可以按照實際查實的稅收數目,私下去找那些商幫刮油,能多撈一筆全是進了官員的腰包。
這種官員、富商間的奪利,方原也就懶得去幹涉了。
唯一令各州府官員不解的是,這些本該是衙門機密的信息,方原爲什麼要當衆說出來?
善於拍馬屁的王秉鑑還是第一個起身拱手道,“下官還是那句老話,一切唯方總督馬首是瞻。”
陳洪謐、曲從直等知府領着府衙同知齊齊起身,連連稱是。
方原公佈了兩條新政,品了一口碧螺春,又說道,“第三條新政,就是......”
他咳嗽了一聲,繼續說道,“仿朝廷的體制設立內閣,負責我轄內各州府的施政方略,還有政策的擬定。這個內閣,與朝廷的內閣稍有不同。內閣初定爲五人,每三年重新選一次,從官府的官員甄選三人,商會甄選一人,百姓裏甄選一人。”
衆人聽了是面面相覷,他這個想法倒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商人、百姓還能入內閣?這在所有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衆人的目瞪口呆,方原是視如不見,繼續說道,“在內閣之下,設兩個機構。一個是商業協會,由各個商幫組成,商會的入閣人選由商業協會內部推選。”
“一個是人民總會,由每個縣在擁有自耕地的農民,工戶、醫戶等沒有舉人以上功名,會寫字、識字的百姓裏推薦一人,再由人民總會推選一人入閣。”
“第一屆內閣,商業協會、人民總會的人選由我先指定,商業協會入閣的是洞庭商幫席家的席本楨;人民總會入閣的是冒闢疆。今後商業協會、人民總會的組織搭建、選址、運作由你二人負責。”
他這些安排私下已與席本楨、冒闢疆溝通過了,二人站起身子拱手領命。
方原令二人坐了,又說道,“官府入閣的三人由總督來點名指定,願意入閣的,州府同知以上的官員可以毛遂自薦。”
這三個官府入閣的名額,本來是毫無懸念,就該是王秉鑑、陳洪謐、曲從直三各知府的,但前提是三人願意主動來申請入閣。
王秉鑑想了想,又是第一個起身拱手說,“方總督,我願卸了兩府巡撫之職,入內閣理政。”
方原點了點頭說,“好,你的知府之位由二府同知代理。”
他又瞥過默不作聲的陳洪謐、曲從直二人一眼,這兩個老狐狸的心思他是心知肚明,是在猶豫要不要站隊在方原這邊。
方原一個總督竟然成立只有朝廷才能設置的內閣班子,和朝廷對抗之心已是昭然若揭。若不入這個內閣,等方原失敗了,朝廷追究起來,二人也可推說是受了方原的脅迫,不得已而爲之。若入了這個內閣,就是旗幟鮮明的站在方原這一方的核心成員,方原一旦失敗,連脫罪的理由都找不到。
方原令官府的官員在衆目睽睽下表態,也是要他們公開的站隊,以免內閣裏還混入有二心的官員,那就笑掉人大牙。
既然二人心不甘情不願,其他府衙的同知也沒毛遂自薦的,方原也不去勉強,繼續說道,“既然五人的人選不足,內閣的人選就暫定由王秉鑑、席本楨、冒闢疆三人,王秉鑑爲內閣首輔。”
“今後但凡各項政略的制定,賑災、修建道路橋樑等款項的支撥,同知以下官吏的任免,由各府府衙上報內閣,再由內閣票擬後交總督府審覈,加蓋總督印後才能實施。”
至此,行政條線的政務,方原全交給了這個新成立的內閣來打理。這個內閣班子,有政務、官場經驗老到的王秉鑑,有精通商業成本計算的席本楨,還有剛正不阿的冒闢疆,實在是最合理的搭配。
軍隊作爲獨立條線交給了景傑,內廷的錦衣衛交給了秦展,獨立覈算團交給了小苑,方原只負責總理各項事務,不再經手具體的事務。
這種適用於國家管理的內廷、外廷互相牽制的佈局到此時此刻終於是構建成功,縱然方原不在總督府,外出征戰,各條線的事務也能維持正常的運轉。
(回到明末玩淘寶)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