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節 養豬(一)
沒錯,劉珊妤騎着正是“流星飆”好馬,這匹馬的素質不在孟之祥的“四腳踏雪”之下,馬的高大腿長,行動矯健,馬速啓動快,持久力強,讓劉珊妤簡直是爽翻了心!
她與孟之祥並駕齊驅,男俊女俏,馬匹奔騰,加上後面的家將們和孟家侍婢人人訓練有素,馬匹又好,一行人行進在道路上,惹得衆人爲之側目,人人喝彩。
尤其是劉珊妤,馬好人靚,她身披銀色金線披風,身材窈窕,曲線玲瓏浮凸,再用月白色纖繡紅梅的絲巾掩臉,惹人暇思。
特別是她架在馬兩側的兩條長腿,修長標緻,如此美女,甚至讓一些登徒子也都好奇策馬上前察看,叫囂着“小娘子,意欲何往?”
劉珊妤如此衣着打扮,公然招搖過市,那些人還以爲是哪家的頭牌出行呢,他們也想結識一下她,到時去幫襯一下。
好在有家將們擋着,他們看到孟之祥等人的架勢,明顯是朝中權貴或者衙內出行,是他們惹不起的,這才讓那些人偃旗息鼓。
朝廷禮制,紫色衣服是一二三品大官員才能穿的,紅色衣服是四五品官員能穿,綠色衣服是六七八九品官員可以穿,金紫衣服高貴過銀緋(緋是紅色),如果亂穿,要被懲罰的哦。
孟之祥現在穿着紅袍,內衣衫則繡着金線和紫線,劉珊妤則是銀色外衫,紅色圖案,內衣衫的袖口、衫領繡着金線和紫線,不算逾越。
比起大部分的民衆,孟之祥與劉珊妤體態匹配,穿着出衆,實在是一對神仙伴侶。
臨安府往北向着湖州方向的大路上極爲繁華,人員商旅、驢馬車輛來往絡繹不絕。
他們正前往孟之祥的養豬場、養雞場和避暑山莊,位於餘杭縣內,沿着大路行進了十數裏,向左轉入了另外一條道路,這條道路比起大路窄了一半,可供兩輛馬車並駛,採用了石灰、黃土和砂子合成三合土築成,兩邊建有排水溝,許多地方則鋪有石頭和石子,在路旁小山建有護牆,建築規格不低。
尚未完全完工,路上還有一些廂軍在做着收尾工作,挖水渠,還有種樹!
看他們的樣子,不象之前大路上見過的廂軍那麼地愁眉苦臉和麪有菜色,向着孟之祥打招呼時,聲音響亮有力。
劉珊妤感覺敏銳,她問孟之祥道:“怎麼臨安府的廂軍都有不同,你拿好的廂軍留給自家用了?”
“無它,喫得好而已!”孟之祥揚鞭大笑道。
廂軍的待遇很差,收入往往只及禁軍的一半,伙食不好,供應的軍米質地差,往往只得醬菜下飯。
孟之祥自掏腰包,對爲他幹活的廂軍,更換了較好的米,除了醬菜,還提供臘肉、臘魚和蔬菜,買些骨頭熬湯給他們喝,不時有個改善,比如魚肉,野味等等。
他不另外提供錢財,這會引發衆怒,其他僱主會對他有意見,但讓廂軍喫好一點,則可被容忍。
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孟之祥是很清楚的,他不白給那些廂軍喫,而是通過各支廂軍部隊的工程進度進行競賽,成績好的,就有好東西喫,成績不好的,則沒好東西喫。
做得好的廂軍部隊,甚至有獎勵,比如獎勵米、面、油、鹽等,如此就激發了廂軍的積極性,效果不錯。
再前進數裏,迎面就是一座規模宏大的養豬場,還有上千名廂軍在幹活。
屠龍少年,變成了惡龍,與其他官吏同流合污了!
孟之祥的工程,最多時動用了二府(臨安府、湖州府)、五縣的廂軍達六千多人,一起來參與平整土地、房屋建設、水渠開掘和修路等工作。
這是朝廷付錢,爲他孟某人私人幹活,不用他付一個銅板。
孟之祥把附近一千畝荒野地買下,目前還在進行另外一千畝的荒地購買,差不多完成了,每畝價格爲300文,總共花了6000貫錢。
他又買了一百畝的水田地和二百畝的旱田,花了他700貫錢。
近着臨安府的荒山荒地價格便宜,但水田則實在昂貴,要三貫錢一畝,且有價無市,很難買得到。
能夠在短時間買到這麼多的荒地和田地,乃地方官府大力配合的原因,當中用上了一些不太光彩的手段,不僅僅是孟之祥的權勢,地方官也清楚官家希望那些大將廣置田地,多些資產,這樣他們就不容易造反了!
養豬場大門上,高高掛着“豐順”的牌子,以後養出來的豬,就是“豐順”豬。
大門邊,管家錢大忠和養豬場總管事耿老頭以及一衆管事已經在此恭候大駕了。
除此之外,還有數人也在等着,正是另一家股東喬掌櫃和他的人馬。
耿老頭是孟之祥以一個月十貫錢高薪聘請而來,並且年終還有股份分紅,待遇非常好。
不過此人也確實有本事,他從十歲就開始養豬,養了整整四十年,而且多在大養豬場裏幹活,對整個養豬的流程都很熟悉,三十歲之後就成爲了管事,此後一直做着,是個非常有能耐的人。
他收入豐厚,可經不起他兒子爛賭,欠了一屁股債,其中包括質庫喬掌櫃的借款。
喬掌櫃在孟之祥面前翩翩有禮,而在欠債人面前是不折不扣的惡魔,耿老頭的兒子不還錢,喬掌櫃兇相畢露,要把耿家全家一窩端掉,男的賣去砂場做苦工,女的賣到特種行業裏幹活。
好在耿老頭是個養豬技術人才,喬掌櫃知道孟之祥要養豬,就把耿老頭推薦給孟之祥,孟之祥與他談過後,聘用了他爲養豬場總管事,他的兒子也在養豬場裏幹活,管着他不讓他去賭了,他一家人保持現狀,如此就比先前的可怕待遇要好得多,也算做了好事。
孟之祥與錢大忠、耿老頭坦承談過,兩人都接受了他的理念,在養豬場建設時綜合考慮孟之祥的意見,建造出來的養豬場非常合乎孟之祥的心意。
首先養豬場的的選址非常好,位於地勢高燥、排水良好、向陽有緩坡的地方,平整出來的土地很大,用來建設豬舍。
關鍵是這裏有活水,一條小河的水流自山間奔涌而出,水量不小,流經養豬場和孟之祥的旱田,最後流入了孟之祥的水田裏!
實在是妙不可言,這樣一來,不怕污染到其他人,與其他人無衝突。
還遠離主幹道,豬場的地理位置不在民間村莊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口,不怕有民衆抗議。
此地山水多,植被茂盛,正好合適提供青飼料,當然還是不夠,孟之祥需要另行購買飼料和準備青草、糧食等來餵豬。
開始孟之祥想把養豬場放在離城近的地方,這樣可以收集城鎮居民和食肆的潲水給豬們當飼料,減少成本。
後來發現那些潲水都是有主的了,很難搶得到,而且離城近的豬場,產生污水與臭氣,嚴重影響鄰里關係,很容易與周邊民衆產生糾紛。
帝都的民衆表示他們很清楚去哪裏敲登聞鼓!
宋朝優待官員,對待民衆尤其是農民也很客氣,士農工商不是說說的,官家設置了登聞鼓院和登聞鼓檢院,兩院均受理吏民申訴之狀。
一旦擊鼓,直達天聽,什麼官員都不好使,被告得多了,丞相都得去職。
沒辦法,孟之祥只好在荒山中建養豬場,好在廂軍給力,鋪了長路出來,僅用二個月內完成了豬場一期工程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