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節 燒工場
當木筏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大軍上了木筏,打過長江去!
河流水淺,宋軍水師的大船無法進內河,並且韃軍還在河流入口處設防,兩座軍營在河的左右兩側把守,準備好火箭,只要宋船過來,即時亂箭焚之,確保了平安。
工場很大,沿河鋪開十數裏,上萬的民夫們象辛勤的螞蟻般在忙忙碌碌。
此處乃是韃軍渡河所有木筏的主工場,還在枝江有一個工場,規模爲監利場的三分之一。
這項工程由張範負責,張範以前築過城,結果就成爲了“專業人士”,幹工程的事務,韃靼人高層都委託張範主持。
他是漢人出身,對待民夫不苛,做得好的有獎勵,比如喫好一點,睡覺的地方更加舒服一點等等,做不好的就懲罰,比如喫餿飯,做到獎罰分明,因此工程相當有效。
喚作是韃靼人直管的話,由於韃靼人生性殘暴,毆打凌辱民夫,無所不用其極,反而效率低下,甚至激起民變。
張範安排人手各司其職,井井有條,工場內,木頭堆壘如山,木筏以十個爲一組,放眼望去,密密麻麻都是木筏,就連編織出來的繩索都是堆滿了幾大帳篷。
負責監督工程的只有百多名真韃子,即蒙古人,他們並不直接管理工程,只作巡查,甚至連保衛工作也不是他們,日子好過。
儘管如此,這些韃子也是怨聲載道,他們想去打仗殺人,想去搶劫物資,想去找宋人那些小娘們。
張範就用好酒好肉地管着他們,他們也沒有弄出什麼妖蛾子。
負責監工的是金人、契丹人和各部族人等一千人,負責保衛工作的是張範的三千漢軍,主將是張峯,是張範的叔伯兄弟,有萬夫不當之勇。
宋蒙大戰的那天,工場的守衛們也加強了警戒,待到午時中(上午十二點),看到道路上一大隊人馬過來,他們打着蒙古文、金文旗號的旗幟,穿着半舊不新的旗幟,被路上哨卡攔着,爲首的首領說他們是被大朝徵召的金人,前來增援工場保衛工作。
雖然沒有軍令和事先通知,但韃軍管理水平很糟糕,他們到處捉人入伍,徵召人馬,今天一隊,後天一羣,亂七八糟的,加上那羣人滿嘴的金文,哨卡也就不以爲異,遂讓這支人馬過去。
但當他們進去後,即時動起手來,到處砍殺守衛,放火焚燒木頭、繩索與木筏!
他們亮出了真正的旗號,正是大宋鄂州飛魚軍!
飛魚軍隨身帶有易燃放火物,放火,殺人,一氣呵成。
工場的守衛漢軍一看那還得了,馬上取傢伙應戰,雙方戰在一起。
濃煙、火焰和叫喊聲,工場大亂。
此時正在飯點,張峯正在喫飯,聽到喊殺聲,匆忙出帳,翻身上馬,點起五百軍前來察看。
結果,迎面衝來一彪人馬,爲首一將,身長玉立,臉上蒙了一個鐵面具,只露出雙眼和留出一個呼吸孔,面具上畫着一個張大的魚嘴,猙獰可怖,騎着一匹灰白相間的馬,手綽一槍亮銀槍,直取張峯。
她嬌叱一聲:“看槍!”
啊哈,是個女將,聽聲音很年輕,待俺拿下她來,打個野味來嚐嚐。
張峯開心地想着,執一口大刀與女將開打,兩人刀來槍往,打了五個回合,張峯就清楚一個事實,那就是這個女將有悖花瓶原理,不是他能夠啃下的,打起來根本不象是女流之輩。
她力氣很大,能夠硬扛他的大刀,槍法出衆,張峯面前銀光閃動,如千樹萬樹梨花開,打得張峯眼花繚亂,應付得手忙腳亂,大刀完全跟不上對方的槍勢。
急得他渾身冒汗,不管不顧地向着女將連砍數刀,然後掉轉馬頭,向後逃跑,嘴裏大嚷道:“攔住她!”
意思是招家將們上前阻擋她,家將們也肯定上前幫忙,不然就殺他們的頭!
古代用兵制度,家將們的待遇豐厚,比如孟之祥養的十個家將,除了公家代他出錢來養之外,他另有一份薪水給他們,也就是說家將們是兩份工資,隨年過節,孟之祥企業出的臊子、臘肉是家將們統統有份的。(不要小瞧這些肉,相當於宇宙國送排骨作禮,是非常體面的)
其他大將也是如此,對待家將和親兵的待遇從優,在大將遇到危險時,家將親兵們就得上前擋災。
張峯手下的家將們自然是應命上前,只是那女將的馬快,張峯家將們還沒到來,女將縱馬,快如疾電,已經飆到張峯身左側後方!
聽到後面的馬蹄聲大作,張峯心忖壞了,回首一望,見到亮銀槍刺來,張峯反手一刀擋住,不想女將自背後取出一口寶劍向張峯斬落。
好劍!
一劍揮下,鋒利無比,張峯人頭落地,飆出二米多高的鮮血!
張峯部下的家將們見狀,先是一呆,隨即醒悟過來,蜂擁而來,誓要女將填命。
任何一方勢力的軍制都是如此:大將身亡,家將與親兵同殉,絕不寬恕,除非能夠取下害死大將那人的首級,方得饒恕一死。
女將沒有退避,而是迎將上前,她一槍一劍,前後槍刺劍砍,手起處,衣甲平過,血如涌泉,直殺得敵人的人頭滾滾,屍體不斷落地,她則血滿徵袍!
驀然壓力一鬆,仔細看去,面前已無敵軍,竟是被她殺透敵陣,那些敵將家將與親兵約三十餘人,盡被其殺個精光!
而她受了三處輕傷,但都沒有破甲,只是感覺到痛而已。
沒錯,女將正是劉珊妤,她除了一手好槍法之外,還是鈔能力。
她穿戴的正是臨安府護甲百年老店“金盾”出的寶甲,以一面金光閃閃的盾牌爲商標,一具就要一萬貫錢,乃精工打造,有此寶甲護身,刀槍劍矢皆不能進。
這價錢如何,《水滸傳》裏的金槍手徐寧有兩件寶貝,一件是鉤鐮槍,用來大破連環馬,一件就是雁翎甲,又輕又穩,刀槍不入,京師王太尉曾給價三萬貫錢,要徐寧賣甲給他,徐寧不肯。
砍下張峯人頭的寶劍名“銀潭”,劍身閃耀似夜間滿月時水潭倒映月色的銀光,吹毛立斷,削鐵如泥。
此劍價格五千貫!
加上那杆亮銀槍值上二千貫,還有身上的二石半硬弓一千貫,輕弓三百貫。
座下馬是蒙古大汗賜給塔察兒,塔察兒轉贈給孟珙的“流星飆”,孟珙就給了侄媳婦乘坐,價格是無價!
本是一匹白馬,跑動起來如流星,染灰醜化以過關卡,否則,路上誰見到這匹馬,誰見了誰都會動心,都想去搶馬。
馬是成精的,聰慧靈動之極,當時想給它染灰時,它很有意見,在那裏蹶蹄子發脾氣,劉珊妤哄了它好久才肯就範!
這一副行頭下來,讓劉珊妤如雌虎添翼,成爲了這場戰鬥的關鍵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