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節 待重整河山
昔日南宋爲保障自身安危,在四川北方設置外三關,即大散關、黃牛堡、皀郊堡;第二道防線爲階州、成州、西河州、鳳州、水軍五州,加上內三關的武休關、仙人關和七方關,還有一個漢中府,共同構築林御北方入侵的完整防線。
三道防線拱衛着四川內腹的安全,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南宋在基本失去了秦嶺以北關症陝北等地的情況下,三關五州事實上成爲南宋川陝戰區抵禦敵軍南下的前線,號稱蜀口。
蜀口駐軍加起來有10萬左右,全盛時戰馬有1.5萬多匹,可謂陣容齊整,兵強馬壯。對軍備鬆弛的南宋來,已經是極爲精銳而珍貴的邊防生力軍了。
可惜,底下沒有固若金湯的防線,大宋以文制武更是不行,蜀口防線在金人與蒙古饒入侵中先後失守,而四川也陷入了一片水深火熱鄭
直到餘玠和孟之祥收復內三關和漢中府,封閉蜀口,四川大地才重歸和平,朝廷放心,川民安心。
一代將星孟之祥智珠遠照,謀略深遠,他有曹操虎狼之志、武力堪比呂布,手下有關張子龍輩等的猛將一直採取穩守反擊策略,苦心經營四川,待到他率川軍重創了韃軍重兵集團,把蜀口以北的遊牧部族打斷了脊樑後,他認爲,收復三關五州,重整河山的機會已經成熟!
又一個“端平入洛?”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蒙宋聯軍滅掉金國之後,宋廷內部爆發了路線之爭。
宰相鄭清之、兩淮制置使趙範和淮東制置使趙葵三人提出了北上收復原北宋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應府等三京的主張。
收復三京,政治、軍事上的意義重大,政治上就不多了,軍事上可以拓展防禦縱深,遲滯蒙古日後的進攻。
一旦功成,此乃萬世不易之功也,就連高呼“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的嶽武穆也只是打到了汴京的東南,望汴京而嘆息,如此美好的前景讓理宗皇帝怦然心動,他將成爲收復失地的聖君,得位不正的他皇位將穩如泰山,因此他支持了鄭清之的進兵主張,史稱這次行動爲“端平入洛”。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出兵六萬只得三萬回來,孟之祥也在此戰中展露頭角,力阻蒙古都元帥,他的便宜叔叔塔察爾,救得趙葵和三萬兵的性命。
其實在這次行動中,朝中不乏清醒人,重臣中的參知政事兼知樞密院事喬行簡、籤書樞密院事鄭性之、同知樞密院事陳貴誼、四川制置使趙彥吶、京湖制置使史嵩之、權沿江制置使吳潛等人有志一同,齊刷刷地極力反對,最能打的孟珙也是堅決反對。
他們考慮的是蒙古軍隊好不容易打下了汴京、洛陽等黃河以南大片土地,他們會沉默地撤退,一聲不響就白白地把河南的大片土地讓與南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