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9節 自不量力的李璮
這位仁兄要自立爲王!
內閣會議上,賈似道大搖其頭道:“此例不可開,此風不可長。”
衆閣臣一致點頭,道理很簡單,允了李璮,則史澤、張柔、嚴實等漢人世侯統統都可以自立,須知“無二日,土無二王,國無二君,家無二尊。”衆閣臣不敢背上裂土分封的罪名,因此萬萬不可。
他們的初擬被送到皇帝御案,就看孟之祥以打擊蒙韃爲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之人,肯不肯作出讓步。
這時情報非常重要,據飛鴿傳書送回來的情報僞帝忽必烈仿照金朝的兵制,建立了自己的近衛力——“武衛軍”,從各路漢軍中選拔了三萬漢人,武官團亦絕大多數是漢將。他還嫌漢人少,爲了對付他的蒙古兄弟,想徵調山東李璮的部隊。
如今參謀長王堅分析道:“李璮待價而沽,殊不知他已經是俎上之肉,猶不自知,還在與我們叫價,換作我是他,對我們賣個好價錢,即時歸正,方爲正道!”
他冷靜地道:“李璮若堅持自立,我們就坐山觀虎鬥,任由他們內部自相殘殺,不必理會。”
如奕棋般,取實利還是取大勢,王堅主張取大勢,即中國必須一統,只能有一個皇帝,不允許有人自立爲王。
不然,應允李璮,則史澤、張柔、嚴實等漢人世侯,萬一國內有人造反,他們也要自立爲王,爲之奈何?
“這樣子啊……”孟之祥心有不甘,他對於李璮的六七萬精兵悍將可是垂涎三尺,要是盡得其軍,則我軍力量增強,敵軍力量削弱,多好的事啊。
因此他讓把兄楊懷遠寫信給李璮,要楊懷遠以親戚的身份勸李璮歸正,朝廷開出了頭一個鐵帽子爵爺,只要李璮同意歸順朝廷,則他爲一等公,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然而李璮接信看過後,竟當衆撕了信件,大罵道:“楊懷遠何人,竟敢勸我,真是自不量力!”
自不量力的人是李璮自己,隨着忽必烈忙於對阿里不哥的攻勢,對李璮的徵調愈急,李璮密令納爲質子的李彥簡竊歸,隨即殲漣、海三城蒙古戍兵稱反,勒兵趨益都。駐益都的原宣撫副使王磐出奔濟南。益都陷。李彥簡逃離闕下時,李璮反跡已暴露無遺。
忽必烈問計於謀臣姚樞,姚樞回答,“使璮乘吾北征之釁,留後兵寡,瀕海搗燕,閉關居庸,惶駭人心,爲上策;與明連和,負固持久,令數擾邊,使吾疲於奔救,爲中策;如出兵濟南,待山東諸侯應援,此成擒耳。”忽必烈問,“若是賊將何出”樞對:“出下策。”
姚樞的意思是李璮有本事的話,最好的策略是乘着大汗北上遠征時突擊幽燕,斷大汗糧道後路;中策是與明朝合謀,同氣連枝,共抗大朝;下策就是自把自爲,攻打濟南。現在李璮用的正是下策,因此姚樞斷定鼠目寸光,乃冢中枯骨,尸居餘氣,早晚被大汗所擒!
後來局勢的發展正如姚樞所言,李璮昏庸取下策而行,結果被忽必烈迅速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