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2節 青州城內的戰鬥
他周圍簇擁了大批的騎兵和步兵,最外圍是刀盾兵,楊懷遠貼身親兵也多持盾,這是怕敵人狙了自家大將。
冷兵器時期,大將的作用毋庸置疑,也不可避免地成爲了戰爭磁鐵,敵人的攻擊會優先落在他身上。
孟之祥掌軍,講究“制度化”,對於要員的保護有詳細的規定,眼下楊懷遠的親兵們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全身貫注地警戒着。
果不其然,進城後陸陸續續有暗箭從各處射來,敵人呆在街邊巷尾,樓層牆壁邊衝着楊懷遠這個“顯眼包”放箭,都被親兵們盾牌擋下,或者用兵器擋格箭枝。
有的箭是拋射而來,還是當面射來,被楊懷遠用銀槍輕鬆挑飛。
哈,這是瞧不起人嗎?
拋射的箭射速慢,楊懷遠何許人也,應付自如。
而他親兵隊伍中的一些速射弓箭手,立即還以顏色,他們執着短弓,衝着來箭方向“蓬蓬蓬……”地來上一輪急射進行反擊。
有時,他們看到敵蹤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射了再說,遂行壓制。
這麼一來,楊懷遠有驚無險地沿城東西大街一路推進,他的戰旗亦跟着前進,幾乎一路無阻。
古代城池,往往南北東西都有兩條寬敞的主幹道,就是爲了防禦時能暢通無阻地向各處調兵,結果當敵軍入城後也便利了敵軍向縱深挺進。
明軍於路喊道:“城內漢軍投降者跪地免死,頑抗者殺無赦,韃子皆殺無赦,持韃子首級或者出首者重重有賞!”
還有明軍大叫道:“爾等皆爲‘中國’人,與咱們同文同種,投降者即迴歸‘中國’,是一家人!”
有些人投降了,棄了兵器跪在路邊,明軍就從他們身邊經過不作理睬,嗣後自然有人去接收他們的投降。
楊懷遠率軍沿着大道行進本來十分順利,當他進入南北、東西大道的十字路口時,聽到側邊街巷中“當”一聲響亮的鑼聲!
他經驗豐富,暗呼不妙,果然在十字路口處西面的一座三層高大樓房的各層包括樓頂皆現敵蹤,底層是敵人戰士涌出來,二三層和樓頂則是弓箭手射箭。
同時,空中飛來了燃燒的稻草堆和冒着白煙的竹筒,地面燃起大火濃煙滾滾,用來擾人耳目。
兩側街道的門扇打開,敵人紛至沓來,乃青州守將廉希憲組織部隊在作最後的抵抗。
他忠於韃子皇帝,誓要死戰到底,殺身成仁,在所不惜!
廉希憲收有軍心,竟然還有不少人願意爲他效死,此時他們從兩側爭相沖殺。
“殺啊!”楊懷遠暴喝一聲,率軍策馬迎戰,迎面遇到一羣敵人,他的亮銀槍展動,接連挑殺數人。
他槍法通神,世間罕逢敵手,普通敵人遇到他就是遇到死神。
這時大街上白煙瀰漫,濃煙四起,將士不停咳嗽,不辨東西。
兩側的喊殺聲一浪蓋過一浪,不知有多少敵兵從四面八方衝來。大夥兒在大道上拼殺什麼也看不見。
就在這時,忽然一個騎馬的“明兵”一面跑一面大喊:“咱們中埋伏了!皇上有旨,全軍後退!”
這“明兵”穿着明軍軍服,說的是字正腔圓的“官話”,一時間讓一些明軍聽後楞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