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節 慘遭背刺的阿里不哥
戰鬥不可謂不激烈,雙方如同兩條怒龍在戰場上糾纏,血戰慘烈,人們在尖叫中倒下,馬匹在哀鳴中奔逃。
陽光下,刀劍反射出刺眼的光芒。阿里不哥站在高地上,他的眼睛緊緊地盯着前方的戰場。
他看到了讓他震驚的一幕,兄長那邊的漢軍衆志成城,以少敵多,居然打得面前的蒙古軍隊屍橫遍野,陣腳鬆動!
一個很簡單的標準:看戰前和現在自家的旗幟位置,就知道戰事是優還是劣。
已軍旗幟,被逼得慢慢後退,顯然不敵對方。
“這怎麼可能!”高地上,與阿里不哥同行的大酋與將領們緊張地低語。
然而這是事實!
不僅僅是漢軍一部,而是四支漢軍都取得了優勢,他們奮力接戰,將勇兵悍,人人爭先恐後,齊心協力下,竟將號稱天下第一雄師的韃子給打得敗退!
“增援!”隨着阿里不哥一聲令下,一萬軍隊投入戰鬥中,頓時止住了頹勢,穩住了陣腳,但阿里不哥心中並無喜悅。
實際上,這是七萬蒙古軍打四萬漢軍,以多打少,還打成這個鬼樣子,阿里不哥有種牙痛的感覺:“雪……”
思緒有如電閃石火:以前的戰鬥也是這樣的,漢軍打蒙古軍,並能戰而勝之,他們攻入了自已的哈拉和林,血洗了城市,讓自己顏面掃地!
現在又打成這個鬼樣子,昔裏吉、哈刺察兒和合古泰等人打得太不象話了。
明擺着,他們保存實力,不與漢軍死拼,打不過就後退,而自己對他們沒有直接管轄權,約束不了他們,拼得厲害死得多的是阿里不哥的本部兵馬和一些小部族軍隊。
相比之下,忽必烈對於漢軍的使用是標準的蒙古戰術,開戰時,先驅使漢軍上前線,他們的出路只有二條,要不殺死敵人取得勝利,要不失敗後被忽必烈砍下腦袋。
蒙軍裏面大量漢軍打硬仗,然後蒙軍收尾,往往收到奇效!
現在,忽必烈有大量的漢人炮灰,阿里不哥卻得流自己人的血。
戰場的另一頭,已軍佔憂,然而忽必烈心情是喜憂參半。
漢人死不足惜,蒙古人死得太可惜了,他們本來應該是朕的子民!
已軍得勝,忽必烈本應該高興,但是,實在這是漢人在屠殺蒙古人,而自己是蒙古人的大汗,他甚至聽到了陣陣漢人的呼喊聲:“殺光蒙古人,打死韃子!”
換作在蒙古人治下的區域,漢人敢這麼喊的話,結局必是抄家滅族。
而在這裏,忽必烈只能裝作沒聽見。
忽必烈的臉上劃過一絲痛苦的神色,他知道,要徹底結束這場紛爭,必須採取更爲極端的措施。
“朕身邊只留一千怯薛軍,把其餘所有的部隊都壓到左翼!“忽必烈的命令如同刀刃,冷冽而堅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