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五十章情勢突變 作者:未知 奧及利亞王國可是這個大陸的正統,如果第一軍團以奧及利亞王國的名義收復整個大陸,在民心所向的情況下,他們三國的抵抗完全是多餘的。 只要第一軍團向外宣告承認奧及利亞王國正統的身份,同情阿雷迪爾王室的民衆便會給予支持,到那時,不說與第一軍團戰鬥,國內就會先亂起來。 “如果是真的,陛下!我們恐怕必須考慮後路了,與第一軍團的戰爭勝利無望,而失敗的代價是極大的,眼望其他被第一軍團滅國的王國,王室逃得逃,死得死,要想不重蹈覆轍,必須折中想一個辦法。” 折中? 赫達爾眉頭微皺,陰沉着臉看着說出這個建議的大臣。 他是王室的管家,同時也兼着“內務官”之職,他叫布倫,是赫達爾最信任的大臣。 如果不是信任之人,赫達爾早就發怒了。 他可不願向第一軍團投降,再折中的辦法最終的結果依舊會失去權利,失去他這個國王這個身份。 赫達爾難看的臉色,布倫自然察覺到了。 他恭敬的看着赫達爾,連忙道:“陛下!眼下情勢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大陸七國已被第一軍團奪去了四國,餘下的我們已經無力阻擋第一軍團的兵鋒了,與其被第一軍團擊敗,還不如主動向奧及利亞王國投降,我們可以向奧及利亞王國派遣使者,表達我們歸附的“意向”,到那時我們就知道奧及利亞王國與第一軍團是否有着緊密的聯繫了,如果我們的猜想是對的,那我們就可以在談判中獲得更多的權利,我可以向陛下保證,就算陛下失去了王位,也可以獲得一個“公爵”身份。” 公爵? 布倫的話讓赫達爾陷入了沉思之中,神情很不好看。 他可是一位國王,比起國王這個身份,公爵算什麼? 但赫達爾也知道,布倫所說的是事實。 如果第一軍團有心統一奧及利亞大陸,就絕不會因庫爾貝山脈而停止戰爭。 一旦戰爭打響,他們三國就沒有後退的餘地了。 現在,他們還有選擇的餘地,是拼死一戰,還是…… 投降? 哪怕是向奧及利亞王國投降,這也是赫達爾不願意看見的事情。 “這可是投降,是不是太草率了?我們還有着軍隊,未必沒有一戰之力。” “我同意布倫大人的意見,向奧及利亞王國投降總比好過向第一軍團投降,既然知道勝利無望,就要儘可能的避免戰爭,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軍隊的戰鬥力不在於多,而在於質量,想想戰爭才發生多久,第一軍團的實力已經毋庸置疑,拼死一戰並不會顯得我們有多麼高尚,只會讓前線的士兵去送死,我贊同布倫大人的意見,向奧及利亞王國投降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在布倫所提出的建議上,衆人紛紛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大致上的聲音還是統一的,多數人贊同布倫所提出的建議。 是否投降,最後的決斷在於赫達爾。 除了其他兩國的代表,大臣們把目光齊齊的看向了赫達爾。 連聽議席上的衆人也齊刷刷的看向了沉默中的赫達爾國王。 這讓赫達爾壓力大增,人生最大的抉擇正困擾着他,一旦選擇錯誤,就可能讓他跌入萬丈深淵。 最終,赫達爾還是妥協了,在戰與投降兩個選擇中,投降無疑保險一點。 心中微微一嘆,赫達爾的目光看向了其它兩國的代表,道:“各位代表,這場戰爭斯瓊特王國已無力繼續下去,剛纔所談你們也聽到了,這是我國的決定,你們兩國會如何選擇我不知道,但從今天起,三國的軍事同盟就到此爲止吧,兩國的軍隊請儘快撤回本國,三神公司所提供的軍火你們也可以盡數拿走。” 赫達爾所說,讓主席位上的代表們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 斯瓊特王國可是前線國家,一旦斯瓊特王國投降,庫爾貝山脈這條防線就不存在了,他們兩國的實力又如何能夠抵擋第一軍團的兵鋒呢? 這是赫達爾國王的決定,他們只是代表,在這件事上,他們沒有資格說些什麼。 一位代表當即陰沉着臉站了起來,冷聲道:“我會向國內轉達陛下的決定,告辭!” 說完,那位代表氣憤的離開了會場。 在他身後,其他幾位代表也相繼站了起來,再向赫達爾告辭一番後便離開了會場。 三神公司的撤離完全改變了奧及利亞大陸短暫僵持的情況,這是第一軍團,也是南部三國沒有想到的事。 整件事看上去挺複雜的,其實很簡單。 對君主制的國家來說,權利雖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活着”。 如果沒有拼死一戰的必要,如何選擇,這已是確定的事。 在這個時代,國家與民族的概念十分的薄弱,對普通的民衆來說,他們只爲活着而活着,只要能夠保證他們基礎的生活保障,能夠美滿而又安全的活着,他們不會在乎領導者是誰。 在奧及利亞大陸,百年來的內亂,早已讓普通的民衆疲憊不堪,他們懷念增加強大的奧及利亞王國,懷念被阿雷迪爾王室統治的時代。 雖然百多年過去了,那個時代早已成爲了傳說,但關於奧及利亞王國曾經的強盛,被一代又一代人流傳了下來。 無論七國如何消除奧及利亞王國的存在,只要阿雷迪爾王室存在一天,奧及利亞王國永遠都是整個大陸的正統。 向奧及利亞王國“投降”,這是斯瓊特王國的選擇,在這件事上,國王“赫達爾”沒有敷衍任何人,在三國會議結束後,他便派遣了使者前往了奧及利亞王國的首都“達爾文”城。 這個消息是瞞不住的,當三國會議結束,其它兩國的代表就把此事在第一時間內傳回了國內,至此,三國短暫的軍事聯盟徹底分崩離析,奧及利亞大陸上的情勢又變得模棱兩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