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親至

作者:顧四木
衛刃很關心北戎王舊事,想從這位被俘虜的北戎右副將口中多挖些隱祕出來。

  據大周的軍機情報可知,北戎王身邊的這兩位副將,都是他在原部族兀朮族稱王后從族中男兒裏遴選的親兵護衛。

  跟隨他二十年,必是知道北戎王不少隱祕。

  至於北戎王年少未成名之時,父親兄弟之謎,哪怕這位右副將不知內情,衛刃覺得,從他這裏也可以問出不少線索。

  雖說北戎王這些年在北戎大搞各種個人崇拜造勢,將自己推上了神壇,不少人稱他一聲‘神王’,但他肯定是有不少反對者和敵人的——起碼第一個被他奪了部落王位的兀朮族內,那些舊王族舊臣子們必是恨死了他。

  而他們也一定知道這北戎王的生父,以及他到底有沒有弟弟。

  這件事終要有個了局,衛刃深知,自己不可能揹負着這種嫌疑回到京城。

  現在是兩國大戰,自己作爲先鋒將還是不可或缺,只要皇上信任,朝中說話的人就也少:主要是怕皇上一個生氣,讓他們跟黃御史似的被髮送到西北。

  但這是一根隱形的刺,必須徹底的拔除。否則將來在朝中,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北戎血統,就是旁人攻訐他最好的理由。

  然而衛刃發現,要撬開一個固執的將領的嘴,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北戎王能任由這位右副將被俘虜,而不是在他被抓的時候,就一箭射死他,正是相信這位右副將的表現。

  當然,不是相信他的腦子,而是相信他的忠誠。

  這樣的人,就算刀斧加身,也絕不會透露北戎的機密軍情。

  北戎王相信自己身邊這位忠誠且固執如牛的右副將會因不肯招供一字,而被大周的人很快打死,或者送入京城當成高級戰利品獻給大周皇帝。

  且說衛刃原本想的‘以情動人’的法子大方向倒是沒錯,那位右副將對他沒有一點排斥,甚至還每天都翹首以盼他過去‘審訊’。

  無奈這位實在是太執拗的人:接連幾天,衛刃只要出現,無論問他什麼話,那右副將都似乎聽不見也聽不懂似的,只是瞪着大眼睛,甚至還飽含着熱淚看着衛刃,不斷重複懇求一句話:“小王爺,求求您回去吧。”

  聰明人在很多事情上是幹不過固執的人的。

  愚公移山精神也不過如此了。

  衛刃這些日子腦子都嗡嗡的,就是因爲被這右副將的話洗腦了:這右副將會說大周話,但語調有點兒古怪,特別洗腦。

  以至於衛刃每回從關押的牢房出來,都覺得餘音繞耳,一兩個時辰腦子中都還回響着這個聲音。

  最難的是,他沒法跟這右副將耗時間:爲了自身清白,他不可能整日私下跟北戎王副將呆在一起,每次過去審訊都要請一位參將以上的官員同行——旁人也有事做啊,衛刃當然不好耽誤太久。

  於是這日,待再次無功而返回到自己營房後,衛刃提筆準備寫一份家書。

  想問問媳婦兒,有沒有什麼讓人自然招供的法子。面對右副將這種執拗忠誠的人,衛刃也不想用什麼太過陰狠的折磨法子。

  他正在奮筆疾書,忽然聽見營帳外面一陣喧譁。

  還不及站起身,就見他所在的營房上的門簾,被人一把掀開,略有些刺眼的陽光‘刷’的照進來。

  衛刃不由蹙眉。

  這整個大周營地,還有人敢直接這樣闖他營房的?便是理國公等高級將領,也不會如此行事,彼此都十分客氣。

  然而在衛刃看清來人時,也就又驚訝又瞭然:驚訝的是來人居然是該在京城的高齊宇!瞭然也的也是如此,高齊宇行動素來如風捲一般,當年在皇城中,直接上門也是常事。

  衛刃立時起身相迎,哪怕親眼見到他,仍舊有些不可置信:“你竟然真的說動了太后娘娘與長公主,到這西北來了?”高齊宇想到西北來的心情,通過一封封厚厚書信就可以得知。

  但衛刃做龍禁尉久了,更知道皇家之事,知曉太后和長公主對他的疼愛保護之情。當時能留在福建是高齊宇先斬後奏,這回他想離京到西北,衛刃本以爲他只能想想了。

  沒想到他真的來了!

  高齊宇一身戎裝,口角帶笑,好似這西北不是戰場,而是什麼溫柔鄉似的,帶着得償所願的滿足笑意走進來。

  “衛刃,你要大謝我。”高齊宇一進門,也不答衛刃的話,也不寒暄,就指着自己向衛刃要謝禮。

  他這話說的沒頭沒尾,衛刃卻猜了個大概:“是不是內子請你帶了東西來,所以要我謝你?”

  高齊宇嘴邊的笑容更熱烈的,如同驕陽一般:“哈,你猜的有些眉目了,但卻不對。我給你送來的,可是一份重的不能再重的禮了!”

  衛刃與他相熟多年,雖不如與周黎蘅那般熟絡,但也深知高齊宇的心性跳脫,說話總是帶着些誇張和故意唬人玩的意味,就淡然道:“哦,那是什麼?”

  高齊宇這纔對着門口道:“快將重禮送進來。”

  衛刃原是漫不經心看向營帳門口,這一看,卻連心都險些跳出來。

  只見一身太醫院院正青色官袍的林姜,正笑眯眯站在門口看他。

  “我來了。”

  這一瞬間,衛刃簡直以爲自己在做夢。

  不過很快,他就知道自己不是,因爲高齊宇迅猛無比伸手掐了他的手臂一把:“我知道,你肯定懷疑自己在做夢,我掐你一把,替你清醒一下。”

  鮮明的疼痛,提醒衛刃,這果然是真的。

  他有太多話要問,以至於不知怎麼出口,只能看着林姜。

  林姜最是瞭解他的心情,走進來道:“過來坐,我告訴你,我是怎麼來的。”

  事情還要從一月前說起。

  那一日,林姜正在用戥子細細稱量貴如黃金的藥粉,就聽見外頭高齊宇的聲音響起,爽朗嘹亮:“咦,你怎麼跟門神似的在門口站着,你師父呢?”

  “師父在忙要緊事呢,勞煩小侯爺且等等。”

  林姜心道:這會子讓姜卻在門口看門,實在是明智之舉。否則若是高齊宇直接進門,一陣風過來,這藥末可就要浪費了。

  她先小心翼翼放下戥子,又將玻璃瓶裝着的藥粉好生收起來,這才命請。

  高齊宇進來的時候,手臂下還夾着一卷厚厚的羊皮。一進門他就嚴肅宣稱:“我想明白怎麼打贏北戎了。”

  林姜充耳不聞,心平氣和道:“小侯爺請坐,今日我這裏喝白茶,小侯爺喝的慣吧。”

  高齊宇奇道;“我知道怎麼打退北戎了!你不想知道嗎?”

  林姜托腮看他:怎麼說呢,自從發現高齊宇是‘震驚’新聞部門的好苗子後,林姜就告訴自己,不要聽他的第一句話,要聽完他所有的話再決定驚訝與否。

  畢竟到現在爲止,高齊宇說有大新聞的次數不下十次,但真正能讓她驚訝的,也只有‘北戎王認親’之事。

  高齊宇見她不動容,就只好聳聳肩坐下來:“你跟衛刃一樣沒意思。還是咱們世子爺有意思,你無論嚇唬他多少回,他都信的。”

  林姜心道:世子爺那是禮貌的迴應你好不好。

  她見過一回兩人說話,高齊宇依舊是這樣拋出一個‘重磅消息’,周黎蘅的眼睛禮貌性睜的圓圓的,語調也提高了三分:“真的嗎?”

  林姜在旁看着覺得好萌,世子爺像是一隻驚訝而美麗的小鹿。

  高齊宇發表了一下林姜不肯配合他的不滿後,就回歸了正題:他在林姜的書桌上攤開一張大大的羊皮地圖。地圖之大,甚至把林姜桌上擺着的筆墨紙硯都壓在了下頭,林姜越發覺得自己的藥末收的及時。

  “這是兩國邊境的輿圖,我是花了好大功夫,才從兵部借來的呢。”

  林姜點頭:這樣的邊境輿圖,可不是現代的地圖,誰都能買一份放在家裏。這個年代,繪製一張輿圖,還是邊境上的詳細輿圖,殊爲不易。

  要不是高齊宇有長公主做親孃,又有皇上這位頗爲縱容他的舅舅,是不可能從兵部弄到這樣圖的。

  他伸手按在了‘通城’這個地方。

  這張輿圖與全大周境內輿圖不同。這張圖以通城爲中心,只繪了些北戎與大周的邊界,卻用了這樣大一整幅羊皮紙,可見畫的詳細。

  通城在大周全境輿圖上,只是一個小點,但在高齊宇拿來的這地圖上,卻足足佔了一個巴掌那麼大,還是熊的巴掌,把通城的形狀繪的極爲詳細,每個城門都標註了出來。

  “你看出什麼來了沒有?”

  林姜看了一會兒,有點尷尬擡頭:其實,在她有限的讀書歲月裏,學的最差的一門,其實是地理來着。

  地理這門學科,對她來說,似乎是有一道鴻溝。

  什麼自轉公轉,什麼東西時差,什麼海洋流向,她從來沒有弄明白過。

  閒話扯遠,只說林姜此時,就只好看着高齊宇,等他解密這特意抱來的地圖上有什麼含義。其實林姜抱的希望不大,若這通城周圍真有什麼蹊蹺,當地駐紮多年的西北軍也會發現。

  退一萬步講,兵部的官員們也不是喫乾飯的,這些邊境地圖必然看過無數遍了,戰事也推演過數百次了,估計不會有什麼明顯漏洞讓高齊宇忽然發現。

  但林姜還是帶着幾分期待:高齊宇是個很敏銳的人,而且他比別人敢說話。

  此時高齊宇指着通城兩側道:“林院正想必聽說過,通城是北戎與大周相通的咽喉之地?”

  林姜點頭:“這我知道,因通城兩側都是孤絕之地,無法讓大軍通行,所以只有通城一處可連接大周與北戎。”因此丟了通城的西寧郡王,那真是揹着一個大罪。

  高齊宇問她:“那林院正覺得什麼地形纔是孤絕之地?”

  自打衛刃要去西北,林姜自然也是努力看過輿圖的,在她的印象裏,通城兩側都是兩個叉號,毫無任何村莊、城鎮等標記。

  “周圍是懸崖峭壁,道路孤絕?”

  就像是她之前看武俠片裏的雁鳴關一樣,蕭峯父母掉落懸崖,以及蕭峯自己自盡掉入懸崖給她童年時光帶來不小的陰影,讓她哭的稀里嘩啦的,從此不怎麼敢重溫《天龍八部》。

  高齊宇就道:“這通城的一側確實是懸崖峭壁,另一側卻是一座深山,山林濃密。按說,軍隊是可以穿過普通山林的,只是行進速度慢些,不能直接大軍壓過去。”

  “但這處山林,卻被標爲絕境,這是兩國軍士用許多條性命嘗試過的,因其內山林迷障極厲害,凡是深入叢林者就毒氣入體,哪怕及時退出來也不出三日則暴亡。”

  林姜聽得很認真。

  地理她不懂,但要說毒氣,她可是專家。

  說來,系統第五層商店就售賣【毒素檢定儀】和【防毒面具(僅限購買一隻)】。這世上應當沒有什麼毒霧攔得住她,只是,她必須親自過去纔行。

  高齊宇雙手撐在地圖上。

  “你見過北戎王親爹那幅畫像吧?”

  林姜點頭。

  高齊宇道:“那畫像上,他爹穿着皮毛衣裳,還騎着一隻異獸。這圖我看了,總覺得熟悉哪裏見過似的,就去翻了我家書房。”

  “還好,你知道的,我這人讀書不多,所以很快就找到了這本書。”

  林姜:嗯,可見讀書不多,還是有好處的,很容易鎖定範圍。這要是黛玉估計要翻個三天三夜。

  高齊宇道:“明陽侯府祖上,也是打過北戎的,所以我爹書房裏有一些西北當地的書籍。小時候我去翻着玩,就喜歡看那些上頭有奇珍異獸的小畫書。這本就是介紹大周北戎邊境風土的小畫書,你看看。”

  他從身上又變戲法一樣拿出一本舊書。

  林姜順着他翻開的一頁去看,不由凝住了神色。

  這一頁記載的正是通城西側的山林地貌,而配圖則是一張畫,圖畫有些褪色,但還能看出畫的是個野人,身上穿着獸皮,手裏拿着一種叉子似的武器,頭上綁着羽毛。

  而配文的大體意思是說,這孤山之中,似乎並不是杳無人煙,偶有趁着大風吹散霧障後的冒險入山採藥的當地眼見過人行走其中。

  但當地居民只當他們是山精,畢竟若是尋常人,怎麼能在毒霧中存活。

  最後這作者還謹慎寫了個‘山中是否是部族,存疑。或許是當地人所說的山魅成精。’

  而旁邊的批註,則是從前打過北戎的老明陽侯寫的:“軍士中有醉酒與人賭鬥者,趁着夜風吹散邊緣霧障壯膽入山,口稱見到了異人,人多謂之酒醉胡言,存疑。”

  林姜擡頭看着高齊宇:“若山林中真有部族,說明並非整座山林都佈滿不可通行的迷障,中間應當是安全地帶——更甚至這霧瘴就是這山上部族爲了保護自己所放出來的。”

  高齊宇用力點頭:“我就是這個意思!”

  林姜其實很感動:這會子的朝代,可不是什麼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書本就是貴重之物,而能收集這些偏雜地理書本的人家更是不多,多是達官顯貴家爲了彰顯家中存書孤本多,才弄了來束之高閣。

  在這些人裏,只有高齊宇憑着對西北邊境戰事的執着,愣是扒拉了出來這本幼年看過的書,任何一種可能幫助大周得勝的法子都不願放過。

  高齊宇興奮道:“果然,我一拿給林院正看,你就明白!”

  又嘟囔道:“我拿給我爹看,他只說曾祖父都寫了存疑,並不可信。況且就算其中有人居住,也必是兇蠻之徒,且迷障深重,大軍想要走山林過去,仍是癡人說夢。又說這毒瘴可不是兒戲,讓我拿來問問你這位太醫院正。”

  林姜帶笑給高齊宇添了一杯茶。

  明陽侯本來就是個溫軟性情,是大周出名的三好夫君,非常聽長公主的話。

  其實他未必不覺得兒子這突然的發現,也算一個突破口。但他深知妻子是不願意兒子再出去冒險的。

  尤其是西北戰事詭譎,兩邊都陷入了艱苦的消耗戰——北戎若要反撲,必然是一場兇險大戰。

  所以明陽侯才讓兒子先來問林姜:在明陽侯看來,林院正的夫君就身在西北,她必然會對此事盡心,若是她對毒瘴有法子,上報皇上解了西北之困,到時候高齊宇也少不了首發的一點功勞。

  要是兒子只是異想天開,這種無名毒瘴林院正也沒把握破除,那就別提起。

  其實明陽侯,是不報什麼希望的。

  大周北戎對峙這麼多年,要真有另外一條路,兩軍也不必死磕通城了。

  但林姜的想法跟高齊宇是一樣的:要真是千里迷障,林姜自問也無能爲力。

  她手裏是有不少上佳的解毒丹,但絕不夠軍隊穿行山脈的。可若真如高齊宇所發現的,那山脈裏並不是荒地,而是有部落人族的,那就有無數變數了。

  正如她所猜測,山民若能生活在其中,要不這毒瘴就是他們弄了保護自己的,要不就是這山脈之間就很大一部分中空地帶非常安全。

  林姜覺得很值得一探。

  畢竟西北戰事再這樣拖下去,對大周也是一種消耗,且北戎王不知還有什麼花樣要翻出來。

  兩國對峙這麼久無非是通城的緣故,讓北戎能獲得本國支援。

  要是大周軍隊能夠有一支暗中的先鋒隊,能繞過通城,直接截斷北戎的補給兵士,那通城就是北戎王的絕境!

  高齊宇揹着手在屋裏走來走去:“我盼着是山裏真的有人,異族有什麼關係,他們既然從來沒有傷過人,也沒下山劫掠過,那就是良民啊。”

  高齊宇這回從海外與不少海上國家打過交道,深知有些部族看着可怕,跟大周人膚色不同,言語不通甚至身上佈滿紋身,但並非不能交流,說不定還格外淳樸樂於助人呢。

  林姜對着外頭逐漸熱辣辣起來的陽光,輕聲道:“這山林外頭的毒瘴,就是一道天然屏障。世上毒物千千萬,除非我親自去檢驗,否則沒法對應解毒。”

  可她是太醫院正,皇上會讓她離開京城去西北嗎?

  皇上是許諾過,待衛刃回來,放夫妻倆一個小長假。可林姜此去西北,可不是休假,而是有風險的。

  皇上能夠同意嗎?

  林姜凝神細想片刻,直到桌上的茶都漸漸涼了。

  高齊宇雖看上去是個大咧咧的急性子,但其實身上很有點武將的敏銳在。

  要是林姜與他說笑如常,可能還不把他的話當一回事,她越是沉默,越代表在深思,高齊宇反而不出聲了,就在一旁耐心等着。

  直到茶水都徹底涼了下來,林姜纔拿定了主意。

  她擡頭看着高齊宇:“這事兒,拜託小侯爺先別與旁人提起,我要再想想,如何去做。”

  高齊宇答應下來,然後把他的羊皮地圖卷吧卷吧告辭了。

  而林姜則罕見的從宮裏早退,與當值的劉院副匆匆說了一句後,就出宮回家去。

  回去後就開始翻衛刃的家書。今日高齊宇提起毒瘴之事,倒讓她想起從前衛刃的一封書信。

  果然,就在兩月前的家書中,林姜翻到了一封:在那裏面,衛刃用一種看似偶然提起的語氣,問詢林姜有無上好的解毒藥。

  他說的非常輕鬆而含糊,只說當地有一處小山谷,其中佈滿了白色的霧氣,當地百姓都說進去就會毒死。甚至就算擅長閉氣的人也無用,因眼睛皮膚也要暴露在外,總會有所損傷。

  就問起林姜天下有無解毒瘴的靈丹妙藥,他倒想進去瞧瞧。

  “騙子!”林姜氣的砸了一個枕頭出去。

  衛刃想必是親到西北後發現了這山林,甚至也聽聞了當地的山精傳說,所以如高齊宇般,想過從山林中穿過去突襲北戎的法子,才寫信來詢問解毒藥。

  而看他要的量,不知是怕林姜起疑還是怎的,只要了他自己的,只說他自己要進小山谷一探,說其中有異獸存在頗爲感興趣。

  好在當時林姜只回他,世間毒素千千萬,哪怕同一處山林,瘴氣還可能不同呢,怎麼會有特效藥服下去百毒不侵。

  林姜當時還在心裏嘀咕道:除非她哪天人品大爆發,抽中了天龍八部裏,段譽吞下去的莽古毒蟆,然後燉了讓兩人當雪蛤喫,從此都能百毒不侵。

  現在想想,她不由後怕起來:若她真是一時手鬆,給了衛刃一瓶解毒丹,是不是他就敢一個人闖山,準備穿過不知根底的毒瘴,孤身深入北戎去?

  這樣想想,她就生氣。

  林姜算是個愛惜東西的人,不怎麼拿東西出氣,尤其是一套的東西,少一個她就心疼。

  枕頭砸一砸最好了,也不會壞。

  誰知這一砸下去,只聽見“嗷嗚”一聲。

  林姜轉頭去看,發現原來是貓咪正窩在角落一塊陰影裏睡覺,銀漸層的毛色,與陰影非常好的融爲了一體,林姜方纔就沒看到。

  這一枕頭砸過去,雖然沒有正中它,但也把素來愛炸毛的膽小貓貓嚇得原地蹦了起來。

  林姜連忙過去安撫:“摸摸貓頭,嚇不着。”

  都都並不知道,或者也並不在意眼前的人,就是方纔砸枕頭嚇到自己的人,它只是聞到熟悉的氣味,就帶着一種撒嬌的貓叫,蹭了蹭林姜的手心,然後小小地打起了呼嚕。

  方纔的害怕已經被它忘記了,只是安心靠在林姜手心裏。

  林姜忽然就被它招下淚來。

  這種小動物的,全心全意的依戀,讓近來一直精神明鬆暗緊的她,有些破防。

  寶石進來的時候,就見姑娘抱着膝蓋坐在矮榻上,安靜的在落淚,貓貓乖巧的被她圈在懷裏,似乎是溫順,又似乎是迷茫,甚至還伸手去抓林姜腮上落下來的淚珠子。

  寶石簡直是嚇死了。

  她幾乎沒有見過姑娘流淚,或者說,姑娘連傷痛難過的時候都不多。

  這會子忽然哭成這個樣,寶石一看案上又放着許多衛刃寫回來的家書,寶石不由腿軟起來,難道是將軍的安危……

  她努力走過來,半跪在林姜身邊的腳踏上,輕輕問道:“姑娘,姑爺寫信回來了?”

  林姜接過她遞的手帕:“這是個騙子。”

  寶石換了另一種心驚肉跳:聽這意思,姑爺的安危似乎沒問題。但姑娘這話的意思,莫不是姑爺真的沒把持住,在西北這幾個月,竟有了妾室?

  那,那姑爺的安也只是暫時的,這要從西北迴來,估計也要涼涼。

  寶石收住自己各種想法,先勸道:“朝廷在那邊打仗,消息不通,這幾個月連西北那邊的羊肉,市井上都貴了起來。姑娘且等等,別冤枉了姑爺……”

  話音未落,就聽林姜道:“他自己白紙黑字寫着呢,誰能冤枉了他?”

  寶石驚呆啦:天啊,姑爺這麼猛的嗎?在西北拈花惹草還敢直接寫信挑明讓姑娘知道啊?當日兩人大婚後,林姜手刃皇甫貓貓的事兒,寶石也在現場,當時姑爺那個神情,真是傳說中的‘英雄也有一怕’。

  這會子遠隔西北,咋就這麼膽肥起來。

  林姜和寶石彼此雞同鴨講了一盞茶的時候,寶石才反應過來似乎不是這麼個情況,後漸漸問出了事情的真相,心才落到肚子裏。

  但她到底是內宅侍女,並不知該如何安慰林姜這種大事。

  於是她提議道:“姑娘,不如我叫人備馬,您回家與兩位老爺商議一二?”

  林姜起身:“好,再有,讓人給紹王府送一封帖子,我明兒去瞧瞧妹妹。”這事兒她必須跟黛玉和周黎蘅也吐槽一二。

  而林姜的情緒,在馬車上就徹底平靜了下來。

  其實這件事不過是個引線,她近來是有些累了。從過年那會兒福建傳來海匪做亂起,一直到這個夏天,朝上都是亂哄哄的。

  戰爭不會給任何人帶來幸福。

  說生衛刃的氣,其實冷靜下來想想也罷了,倒是還有些慶幸,藉着這個由頭自己宣泄了一回情緒。

  她是哭完了徹底恢復了賢者平靜,然而林如海聽說侄女黃昏驟然歸家就有些擔憂。

  而林姜一入書房的時候,叫燈明晃晃一照,分明是哭過的樣子,林如海當時就生出了和寶石一樣的驚恐,別是衛刃出事了吧!

  於是林如海的手立刻放到了案旁的小螺鈿抽屜上:他隨時準備給侄女和自己拿一粒保心丹喫喫。

  而林姜看到林如海的臉色,就了悟他誤會了,連忙道:“叔父放心,衛刃沒事兒,還好好活着。”

  林如海松了口氣。

  不由好奇什麼事兒,能讓一貫堅強的侄女,居然是哭過後帶着形容回來的。於是就命小廝再去請林長洲,好讓他來了,林姜一總說話。

  而這邊,林姜就對林如海道:“叔父,您一會兒別吱聲,我嚇嚇父親。”

  林如海無語:看來是真的沒什麼大事,她還有這樣的玩心呢。

  而林長洲一進門,看到的就是林姜的淚眼。

  只見林姜雙眼哭的像是紅眼兔,還用帕子揉着眼睛擦淚,對他道:“父親,衛刃,嗚嗚嗚……”

  林長洲看着她,非常從容安慰道:“沒事的,便是大周不倡寡婦改嫁,你也可移居茜香國,那裏沒有那麼多拘束規矩。”

  林如海聽了這話,手不由再次伸向了保心丹。

  爲什麼三哥在女兒女婿的問題上,總能讓他瞠目結舌。

  林姜裝不下去了,只好把手帕放下:“父親怎麼知道衛刃無事?”

  林長洲淡然道:“他要真出了事,你且來不及哭哭啼啼,你必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找準真兇報仇的。說不得自己還要直接去西北。”

  林姜笑道:“知我者莫過於父親。”然後她端正了神色:“可我現在,還真需要親自去西北一趟。”

  雖說林家藏書極多,但林如海是文臣出身,書房還真沒有什麼西北的風俗人物,也無大周邊境輿圖。

  不過他們都是心有大局的人,林姜只拿着毛筆大約給兩人畫了通城兩側的情形,他們便都能理解。

  “只是一條線索,能否穿越山脈截斷北戎供給還不好說。”林長洲沉吟片刻道:“皇上未必會爲了一條線索,準你去西北。”

  這跟研究火器不同,雖說火器研究進展的慢了些,但屬於一旦造出威力夠大的火器,是百分百可以轟開通城城門的。

  做皇帝,有時候就是做上佳的賭徒。

  這種事兒無疑是值得下注的,哪怕火器這次交戰都用不上,但總有下次,且有了這樣的火器,大周就有了一層抵禦外辱的底氣,是穩贏不賠的賭局。

  但西北通城之西,絕地之林這樣的賭局,皇上卻未必會跟了。

  兩軍對壘消耗,大周佔優勢的情況下,皇上未必願意承擔可能損失一個太醫院正,一個京營節度使的風險,讓他們一探密林毒瘴。

  “可再拖下去就沒有風險嗎?西北時時刻刻都很危險。”

  尤其對衛刃來說,這都已經撿了個爹了,再拖下去,說不得西北還會發生什麼軍變。

  大周這邊知道,消耗戰有利,那北戎王也不是傻子,明知道自己會被大周耗死,還坐以待斃。

  接下來他的每個舉動,每次反撲,都可能會給大周無數的將士與百姓造成傷害。

  兔子急了還咬人呢,何況是一羣被逼急了的狼。

  就在林姜想着打腹稿,怎麼讓皇上同意她去西北的時候,朝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西北鹽城一兵屯的千夫長,來到了京城,帶來了一封震驚朝野的‘前鋒將衛刃通敵’的書信。

  鹽城是離通城最近的一座小城,鹽城駐軍原本多是當地人。但這回北面多地軍隊匯成的大周軍到達西北後,鹽城的駐軍就換了一批又一批。

  而原本的幾千鹽城軍因是當地人,對西北的風土地貌比較瞭解,便被理國公打散了,編入了各軍伍中。

  也是理國公謀慮深遠:戰場多變,有時被衝散的部隊不及接應,有西北當地人在軍中比較方便指引路線。

  衛刃所在的前鋒營,自然也有鹽城軍編入。

  尤其是先鋒營要衝在最前,還都是騎兵很機動,爲防交戰起來前鋒營與後頭大軍失聯,理國公還特意選拔了最善騎射的五十鹽城軍歸入衛刃的先鋒營。

  其中就有一位姓周的千夫長。

  在西北一衆彪悍的軍士裏頭,這位千夫長只是個平平無奇的人,無論官位還是軍功,都很是中游,面相也很平常沒有絲毫記憶點。

  屬於一個別人見過,甚至打過交道,也會很快會被忘記的普通人。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看起來普通的土生土長的西北將士,卻做了件很不普通的事兒。

  半月前,他先是回稟生母忽然過世,然後頭上綁着白麻布條,哭向軍營裏,想請了七日假,說要料理母親喪儀直到頭七。

  雖說軍中有奪情一說,尤其是戰時不能擅自離開軍營。但這周千夫長不是什麼重要人物,且家就在不足二十里開外的鹽城本地,聽說還是獨子家中再無其餘人可料理喪事,奪情未免太過不通人情。

  且當時大周軍隊與北戎已然幾個月未有大戰了,先鋒營也只是每日做一做巡邏等事,若爲戰時規矩拘着不讓他回家安葬老母,似乎情理上說不大過去。

  於是經過層層申報,最終理國公親自批覆,許他七日假,回家料理喪事。

  這一許,這位周千夫長就通過鹽城,一路狂奔向南,直奔京城,什麼安葬老孃,根本就被拋到了九霄雲外去。

  他一到京城,就開啓了叩閽狀告之舉。

  所謂叩閽,正是指民衆有大冤要訴時,擊御鼓告御狀。[1]

  叩閽一事在京城已然多年未有過了,這一回驟然發生,來者還是西北將士。恰逢早朝時分,皇上以爲他有什麼大的內情要訴,索性直接在朝上召見了他,。

  誰料這位風塵僕僕的千夫長一到朝上,就立刻跪了直接檢舉先鋒將衛刃通敵,還附贈作爲證據的書信一封,乃是北戎王寫給衛刃的。

  信上當然是寫着北戎王認親,盼望衛刃迴歸北戎正統並許以王爵告官之事。

  朝上又是一片譁然。

  不用說,這一日下了朝,高齊宇立刻直奔太醫院,將這件大事告知林姜。

  林姜一聽就很耳熟:這不是明末清初,皇太極搞袁崇煥那一套嗎,這北戎咋跟當年的大清一樣,還來搞這種離間之策呢!

  林姜忙問高齊宇:“那千夫長手裏有沒有衛刃的回信?若有僞造的回信,別說是我了,就算是皇上,只怕也能辨別出他的字跡真假。”

  高齊宇搖頭:“沒有回信,只有北戎王的認親信。”

  林姜蹙眉:“那這構不成明證的。”這封信只能說明北戎王在勸衛刃歸於北戎。

  北戎啓用這樣一位埋伏日久的釘子,特意上京城來一趟是爲了什麼?難道就是爲了暴露自己的?”

  高齊宇皺眉道:“定是來禍亂人心的。那千夫長言之鑿鑿,說衛刃有意動的心思,所以才留着這封信,不但如此,還直指衛刃放了北戎送信的細作走。”

  “據他所說,當日是他值夜裏的巡邏,發現了可疑的北戎人,本要逮起來審問的,卻是衛刃出面嚴令他放走的。所以他才起了疑心,後來偷了這封信就上京狀告。”

  “還說這件事,當夜一同值巡邏班的十幾人都親眼所見,可爲人證,請陛下派人去西北提人。”

  林姜冷笑:“這往西北一來一回,要多久才能帶來這十幾個‘所謂的人證’!況且就算一兩個月後,陛下命人帶了來當夜巡邏之人,他們都說沒這回事,這狀告之人,只怕還有話說:都過去這麼久了,其餘人都被衛先鋒將收買了,都在說謊!”

  林姜心道:這就像槓精,總能找到一個點來槓你。

  什麼證據不存在的,只有他自己的邏輯纔算數。

  林姜又問高齊宇:“那朝上官員怎麼說呢?”

  高齊宇便道:“朝上確實有御史彈劾衛刃,說他既然有此嫌疑,應當歸京避嫌。”

  有位御史苦大仇深在朝上請命:“陛下,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以衛先鋒將對我大周軍隊的瞭解情況,一旦叛變北戎,那國戰必輸啊陛下。”

  “橫豎衛將軍只是先鋒,便是調回來也與大局無礙的。臣懇請陛下將其調任回京,細細審查,容後再用。”

  還做憂國憂民狀:“其實自打衛先鋒將身世不明的消息傳回來,臣想着西北大軍中有這樣的將領,這些日子就喫不下也睡不着。”

  林姜聞言不由生氣,這纔是誅心之論背後一刀呢:若皇上真的在這會子把衛刃調回來,那從此後他的仕途纔算是完了。一個揹着可能叛國名聲而被調離前線的武將,從此後怎麼能再擔大任。

  京營節度使當然也不用再想了。

  高齊宇忽然一樂:“你聽我說完,這回朝上替衛刃說話的可不少,但說的最精彩的你道是誰?”

  林姜疑惑:“是誰?”

  “是咱們世子爺!”

  當時周黎蘅就在朝上冷笑道:“既然喫不下睡不着索性不要吃了!衛將軍與西北衆將士在沙場拼命,露宿風餐尚且沒有叫苦,你在京城安坐,雞鴨魚肉喫不下就要嚷嚷到陛下跟前來,難道要陛下餵你不成。”

  周黎蘅在皇上眼裏,是小兔子系(因皇上不知獨角獸)堂弟,溫和的不得了。這回看他難得冷笑動怒帶了鋒芒,皇上在煩悶中也不禁注目,然後莞爾。

  生的好看真是沾光啊,別說皇上,滿朝臣子看着難得面帶薄怒的世子,與老眼昏花還激動地臉紅脖子粗的御史,下意識就站到了周黎蘅這邊,深覺:嗯,世子說的有理,御史咄咄逼人。

  沒見皇上亦是帶笑頷首道:“不錯,你若喫不下,要不要朕把御膳房讓你,你來點兩道佳餚補補?”

  御史聞言立刻跪道不敢,敗退下去。

  林姜也不禁一笑: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果然是林妹妹的夫君。之前美人世子爺可不會懟人。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