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完)

作者:金桂載酒
元慶帝陷入了沉思,他想到了高先生在自己府中當講官時,爲自己講過的一個故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他記得那日,當時高先生先問了自己一個問題,“杯酒真的能釋兵權嗎?”

  自己當時答道:“應該能吧。”他原本是很相信這個故事的真實性的,但看看高先生的目光有些意味深長,他心裏就有點打擺子了。

  高先生聽完自己的回答,微微一笑,說道:“杯酒真的能釋兵權嗎?殿下,下官先從一個故事爲您講起。”

  元慶帝回想起了這個故事:後周顯德七年,當時還是殿前都檢點的趙匡胤,在石守信,王申奇等易社十兄弟的用力下,披上了龍袍。發動了陳橋兵變。成立了宋朝。

  趙匡胤摸爬滾打魚刀鋒劍戟之中。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當然明白那句民謠的含義。天子者,兵強馬壯者爲之,寧有種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前朝往事朝朝在目,他一定認真思考過如何穩固自己的大宋王朝。不被後來者造反奪取。

  立國之初宋朝宰相趙普在一次閒談中對趙匡胤說,五代十國滅亡也沒有別的原因,就是方正節度使權力太重了,杆弱枝盛,他想趙匡胤提出,大宋王朝想要避免亡國之禍。就必須剝奪掉將領的權利,禁止他們在地方收取錢糧,養兵自重要上收他們的兵權。只有這樣才能杜絕一切後患。讓天下安定,永享太平。

  所以後面就發生了很多人都知道的。也就是所謂的“杯酒釋兵權”,故事大致如下:

  在一個風清月朗的晚上,趙匡胤設宴席,請義社兄弟們喫飯,酒過三巡,耳餳面熱之時,趙匡胤突然問了在座的各位一個問題:“如果有那麼一天你們手下的人貪圖富貴,把黃袍劈到你們身上。你們會怎麼辦呢?”

  皇帝的話不言自明,於是當年的兄弟、今日的臣子紛紛放下酒樽,匍匐在地,齊聲發誓道:“臣等愚鈍,我們不知道怎麼辦,還望陛下爲臣等指明生路,我們家裏還有女眷、幼子……陛下,還望陛下開恩啊!”

  面對跪成一片的昔日兄弟,趙匡胤俯身扶起他們,十分體貼地說道:“人生如白駒之過隙。所謂富貴不過是手裏的銀子多點,喫香的喝辣的,讓子孫沒有貧困的憂慮。你們何不交出兵權?朕想給你們良田千頃,豪宅一座。從此以後做一個富家翁。豈不是更好?”

  一世的兄弟們再次紛紛跪下。齊聲說道:“陛下聖明我們願意服從命令,立即交出兵權。回家做富家翁。”

  他當時還有點兒佩服宋太祖趙匡胤。這真是一個好辦法。一頓酒席就上升了兵權,兵不血刃。也沒有忘恩負義圖魯開國功臣,君臣之意也得以保全。

  不想,高先生突然用指節敲了敲條案,他又突然說道:“五代十國六十年。中原大地像走馬燈一樣換了八姓十四君。除了趙匡胤,還有哪個皇帝能靠喝酒降服驕兵悍將?若這是真的,漢獻帝怎麼不把曹操,孫權,劉備也叫到一起喫頓飯,哪裏還會三分天下?”

  話音剛落,自己如撥雲見霧,神智清透,暗道高先生不愧是一甲榜眼,果然見識不俗,鞭辟入裏。

  說完,高先生又問道:“杯酒真的能釋兵權嗎?”

  元慶帝想到這裏,神色稍馳,目露期盼,說道:“江山社稷,全仰賴高先生了。”

  ……

  翌日上了早朝,四品以上的官員魚貫而入,進殿朝會。剛進去,就發現了氣氛與往日不同。

  聖上不再是往日裏無精打采儲懶地坐在龍椅上,而是精神抖擻,肅容端坐在龍椅上,手裏還拿着一份奏疏御覽。

  這時,鴻臚寺贊禮官宣佈朝會開始,滿朝朱紫開始站直了身子,未等臣員上陳,元慶帝先開口了。

  他面上沒有什麼異樣,只淡聲問道:“朕覽戶部疏,”他晃了晃手裏的奏疏,又扔給一旁的掌印太監。

  接着說道:“方知有開納事例,不禁駭異!朕繼統不過一載餘!難道國事維艱到要靠着賣官鬻爵過日子嗎!”天語綸音中帶着沉痛和不滿。

  戶部尚書鄒銜手抵玉圭!出列回奏道:“啓稟陛下,自陛下登極,先後開納銀一百七十二萬五千六百,皆已充邊餉。”

  皇上問:“那麼兩京一十三省的戶丁糧草,鹽引稅課銀,這一年的收入,現在還餘多少?”

  鄒銜回奏道:“各項銀兩從年初至現在,經費支出九百二十九萬兩白銀,存者二百七十萬兩白銀,然邊餉各項尚需支出三百萬兩白銀計,額……所以不能當所出,倒欠三十萬兩。”

  他話音未落,滿朝朱紫譁然一片。

  元慶帝神色怪異,他笑着搖了搖頭,眉頭卻糾在一起。最後又嘆了口氣,問:“國庫所入竟不足以供邊餉,愛卿,這是怎麼一回事?”

  鄒銜又奏道:“國家備邊之制,在祖宗朝時,遼東、大同、宣府、延綏四鎮,繼以寧夏、甘肅、薊州爲七鎮,又繼以固原、山西爲九鎮。今北虜猖販,爲保京師和祖陵,密雲、昌平、水平、易州又與九邊俱列矣!庫府空而國計日絀,田野耗而民力不支。供邊之費與日俱增,本就已不堪重負!而今歲黃河大澇,甘肅大旱,所以國庫入不敷出……”

  皇上突然身子前傾,掃視了一圈底下垂首不語的衆臣,大聲追問道:“爲治黃河,朝廷一年花幾十萬兩真金白銀修繕工事,怎麼還有那麼多河口決堤!錢都花在哪去了?”

  工部尚書唐綏聞言,手抵玉圭出列奏道:“啓稟陛下,黃河決堤的河道護口,今年一共有九處,這九處的河道監管,臣都一一提審過,其中有六處是因爲洪水過大,實屬天災。其中三處,主因是相關官員貪墨所致。臣已上遞過了奏疏到內閣。”

  唐綏見皇上問責自己,並不驚恐。身正不怕影子斜,自己絕無貪墨修河道的公款,皇上其實也是相信自己的,怎麼今日發難了自己?

  唐綏有些疑惑,但很快他就明白了過來,皇上似乎是在項莊舞劍?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